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成王临终的时候,担心太子钊力量太弱,无法顺利地继承王位,于是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们前来辅佐太子登位。成王去世以后,召公、毕公率领天下诸侯,连同太子一起到先王的宗庙里去祭祀,用文王、武王创业的艰难来告诫太子一定要珍惜得来不易的天下,要勤政爱民,厉行节约,不要过分贪婪。祭祀完毕,召公、毕公与诸侯们辅佐太子登位,这便是周康王。康王即位后,遍告四方诸侯,用文王、武王创业的事迹来劝勉他们,让他们尽心尽力辅佐周王室。 所以,康王在位的时候,延续了成王时期的安定局面,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刑罚居然四十年都没有用过 [1]

康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昭王瑕即位。昭王在位的时候,周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衰落了。昭王到南方去巡察疆土,未能返回,死在了长江上。他死后,大臣们没有向天下的诸侯们报丧,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后来,昭王的儿子满即位,便是周穆王。穆王即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面对日益衰落的周王室,穆王十分痛心,他不忍文王、武王辛苦创立的基业遭受损害,便任用贤臣,用心处理国政,国家一天天好转起来。

犬戎一直不断骚扰着周王朝,穆王决定率兵去攻打他们。大臣祭公谋父极力地阻止他,但穆王不听,执意出兵。结果,劳师动众,只带回来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 从此以后,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就都不来朝见周天子了 [2]

周穆王一共在位五十五年。他去世后,儿子繄扈即位,这便是周共王。他在位期间,国力越发衰落。往后又经历三位帝王,便到了周厉王胡即位。厉王在位三十年,十分贪财,亲近佞臣荣夷公。 大夫 [3] 芮良夫规劝他说:“周王室恐怕要就此衰落了!那个荣夷公只知道聚敛钱财,却不知灾祸的来临。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之间自然生成的,想要一个人独占的话,那危害就大了。天地间的财物人人都应该得到一份,怎么可以一个人独占呢?独占会引来无数的怨恨。荣夷公用财物来引诱您,国家还会长治久安吗?做国君的,应该把财物分给所有的人,使神灵、人、万物都能够拥有。即使是这样,国君还要每天小心翼翼,唯恐招来怨恨。如今您独占财利,这怎么行呢?普通民众独占财货,还会被当作强盗,君王如果也这么做的话,拥护您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那样周王朝就会走向灭亡了。”厉王根本不听芮良夫的劝谏,依然重用荣夷公,让他搜刮财富。

厉王的暴虐无道,引起了国人的不满,他们纷纷议论厉王的过失。召公进谏说:“百姓们已经无法再忍受您的政令了!”厉王听了十分恼怒,他找来一位官员,让他去监视那些议论朝政的人,一旦发现,便将其处死。这样,议论的人少了,而各地的诸侯也不来朝拜了。国人慑于厉王的淫威,谁也不敢发表意见,在路上见了熟人,只能用眼神来交流。厉王见了,非常高兴,他得意地对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再也不敢对我指指点点了。”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流如果被堵塞,一旦决堤,一定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不让百姓说话也是这样。因此治理水害的人所采取的措施是疏浚河道,使水流畅通;治理民众的人也应该广开言路,让大家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会让上自公卿下至士人都进献讽刺朝廷得失的诗篇,盲人乐师要通过演唱歌曲表达对政事的意见,史官要上书表达对政事的意见,百官直言敢谏,平民的意见可以上达给天子,好的就施行,不好的就防备。如果堵住了百姓的嘴巴,那还会有谁来拥护您呢?”

厉王不听召公的劝告,仍然一意孤行。三年以后,国人忍无可忍,联合起来发动叛乱,袭击厉王。厉王逃到了彘这个地方。太子静被召公藏在家里,国人听说了之后,便包围了召公家。为了平息民愤,召公拿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交给国人将其处死,太子由此免于一死。

这段时间,召公和周公两位辅相共同处理国政,号称“共和行政”。十四年后,厉王死在了彘,太子静也长大成人,两位辅相便共同拥立他登上王位,这便是周宣王。宣王吸取厉王的教训,勤政爱民,效法文王、武王,国力渐渐地恢复了,诸侯也都来朝拜天子。

宣王在位四十六年。他去世以后,儿子宫湦继承王位,便是周幽王。

幽王即位两年后,西周都城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三条大河所在的地区发生了大地震。 [4] 大夫伯阳甫见了,悲痛地说:“周朝就要灭亡了。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不能乱了秩序,如果乱了秩序,就是因为有人扰乱了它。阳气沉在下面不能排出,阴气压迫着它使它不能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地震。现在三条河流所在的区域发生了地震,就是因为阳气失掉了它在上面的位置,而被阴气压迫。阳气不在上面却被阴气压在下面,水源一定会被堵塞。水源受到堵塞势必导致国家的灭亡。水土气息通畅才可以滋润万物生长,为天下百姓提供所需的粮食、衣物。如果土地不能滋润万物生长,民众财用匮乏,国家再不灭亡,还会等到几时呢?从前伊水、洛水一干涸,夏朝就灭亡了;黄河一干涸,商朝就灭亡了。现在周朝的气数就像夏商两朝末年那样,水源被阻塞,河流必定枯竭。这样看来,不用十年的时间,国家便会灭亡。”就在这一年,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流果然枯竭,岐山也崩塌了。

幽王宠爱妃子褒姒,褒姒生下了儿子伯服。幽王便想废掉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周朝 太史 [5] 伯阳说:“周要亡国了!”传说以前夏王朝衰败的时候,有两条龙降落在宫廷上,夏帝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它们。占卜显示只要将它们的唾液收藏起来就会吉祥。于是,夏帝命人将它们的唾液收藏在一个匣子里,夏朝灭亡以后便传给了殷商,商朝灭亡便传给了周朝,谁都不敢打开这个匣子。厉王末年,打开匣子察看,龙的唾液流到了地上,变成了一只大蜥蜴,闯进了厉王的后宫,正好被一个年幼的宫女遇到,这名宫女成年以后就怀孕了,没多久便生下了一个女孩。因为没有丈夫便生子,她很害怕,就将孩子丢弃了。后来,这个女婴被褒国人收养,这便是褒姒。褒国将她进献给幽王,得到了幽王的宠幸。最终,幽王废掉了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褒姒不爱笑,幽王想尽了一切办法都不能让她笑。最后,幽王听从奸臣的建议,点燃了 烽火台 [6] 。烽火台本来是一种军事建筑,用来传递信息,一旦京都有危险,便点燃烽火,远处的烽火台看见了,也点火报警,以此来传递警报。诸侯们见烽火点燃了,以为是京都出现了敌情,慌忙调兵遣将赶赴京都护驾。结果到了京都以后,发现京都安然无恙。褒姒见此情景,乐得开怀大笑。诸侯们得知了其中的缘故后,都十分气愤,纷纷领兵返回封地。后来,申后的母国申国联合缯国、犬戎进攻幽王,幽王命人点燃烽火向诸侯们求救。诸侯们以为又是幽王的把戏,竟没有理会。最终,幽王被处决,西周灭亡了。

智慧小锦囊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讲诚信。烽火台本是传递军情的设施,没有军情而使用,幽王便失信于天下,最终也遭到天下的遗弃。


[1] 【所以,康王在位的时候,延续了成王时期的安定局面,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刑罚居然四十年都没有用过。】
分析:说明天下安定,社会秩序井井有条,人们很少触犯法律,所以用不着刑罚。

[2] 【从此以后,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就都不来朝见周天子了。】
分析:按照古代理想的治国策略,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民族,要用仁德来感化他们,一般不对他们使用武力,因为不但兴师动众,而且即使取胜也无法长久地控制他们。

[3] 【大夫】
古代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官职。大夫可以世袭,有自己的封地。

[4] 【幽王即位两年后,西周都城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三条大河所在的地区发生了大地震。】
分析:把灾害归于上天的警示,表示国君无道,国家将要面临大的灾难,这是古人的局限。

[5] 【太史】
史官名。在西周、春秋、战国时,史官是重要的官职,主要掌管起草文书、策命官员、记载史事、保管典籍和历法等事,后来地位逐渐降低。

[6] 【烽火台】
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设施,每隔不远便建造一座,用来传递军情。白天放烟,晚上放火。 ++KLz+albNhKOjB69WbfQ5aRjdNDbi+eav2WWr/CA3QSvWsbCU4JxJwRCFLPXQK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