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的始祖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部落的女子,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喾的正妃。传说 有一天,姜原外出游玩,来到郊外,看见地上有一个巨人的脚印,内心油然而生喜悦之情,便想上去踩一脚。脚刚踏上去,她的整个身子就颤动了一下,那种感觉就像是怀孕了一样。 [1] 十个月以后,姜原生下了一个儿子,她觉得这个儿子不吉利,就把他扔到一个狭窄的小巷子里,可牛、马等动物经过时都不去践踏他;她又想把他抛弃在树林里,到了一看,树林里有很多人,不方便丢弃;她又把他丢弃在结了冰的沟渠上,不久以后,竟然有鸟飞过来,将自己的翅膀覆盖在这个孩子身上,为他取暖。姜原见了这些情形,觉得很神奇,便打消了丢掉他的念头,把他抱回来抚养成人。因为起初想把这个孩子丢弃,所以姜原给他起名叫“弃”。
弃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得与别的小孩不同,他有着伟大的志向。他在做游戏的时候,喜欢种植麻、菽之类的作物,而且他种出来的作物都长得特别好。成年以后,弃喜欢种植各种农作物,用心地观察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样的作物,周围的百姓们都跑过来跟他学习如何耕种。尧帝听说之后,便让他做了负责管理农业生产的农师,全天下的人都因他的工作而获利。到了舜帝的时候,舜帝对他说:“弃,百姓们以前为饥饿所困,你作为农师,种植了这些粮食,使百姓免于饥荒。”便把弃封到了邰这个地方,他的称号为后稷,以姬为姓。
后稷死后,他的儿子不窋即位。不窋在位的后期,正是夏后氏政权日渐衰败的时候,农师的官职遭到了废弃,农业生产停滞,不窋因此失掉了官职。为了躲避灾祸,不窋率领族人逃到了 戎 狄 [2] [3] 生活的地区。不窋死后,他的儿子鞠即位;鞠死后,儿子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带领族人仍居住在戎狄地区,但公刘决定重新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发展农业生产,考察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样的植物。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民众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一些其他族的人也慕名赶来投靠他。周朝事业的兴盛就是从公刘的时候开始的。公刘死后,他的儿子庆节即位,在豳这个地方建立了国都。庆节死后,经历了七代,到了古公亶父即位。古公亶父很有作为,他带领民众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积德行善,推行仁义,得到了民众的爱戴。由于他们生活在戎狄地区,所以戎狄的薰育部落经常骚扰他们,抢夺他们的财物、粮食,古公亶父就主动给他们。但是,薰育得到好处之后,没有销声匿迹,又来侵扰周族。古公亶父对族人说:“薰育想要抢占我们的财物,侵夺我们的土地,我不忍心牺牲大家的性命来与薰育作战。”于是,他带领他的私家部属离开了豳,翻山越岭,过河涉川,来到了岐山脚下居住。生活在豳地的全部百姓都跟随着古公亶父来到了岐山。其他的邻国听说古公有仁德,也纷纷来归附。古公亶父带领他们营造城郭,建造房屋和村落,设立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官职管理各项事务,一切都逐渐地安定下来。
古公亶父的长子名叫太伯,次子名叫虞仲。古公与他的妃子太姜生下了小儿子季历。季历长大后,娶了太任为妻,生下了昌,有圣贤的祥兆。古公见了,说道:“我们家族这一代要兴旺起来,难道指的就是昌吗?” 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为继承人,以便传位给昌,为了不使古公为难,他们二人一起逃到了南方的荆蛮之地,用这种方法让位给季历 。 [4]
古公去世后,季历继位。季历死后,昌继位,这便是西伯,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西伯昌宽厚仁义,敬重老者,礼遇贤人,因此得到 士人 [5] 的拥护。
崇侯虎在商纣王面前诋毁西伯昌说:“西伯昌在西岐广积善德,收买人心,四方的诸侯都去投奔他,这样恐怕会对您不利呀!”纣王听了,便将西伯拘禁在羑里这个地方。西伯的大臣们非常着急,他们设法找到了许多宝物,献给了纣王。纣王见到这些礼物后非常高兴,便释放了西伯,还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有权力征讨邻近的诸侯。
西伯昌回到自己的封地之后,广积善德,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招揽天下英才。他将自己的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四方的诸侯都仰慕他的仁德。他去世以后,儿子姬发继位,姬发便是武王。
武王继位以后,任命姜尚为太师,周公旦为辅相,又有召公、毕公等贤臣的辅佐,他们励精图治,继续发展文王的事业。
武王在位的第九年,他亲自到东方去检阅军队,到达了盟津这个地方。他命人制作了一座文王的牌位,用车载着。武王自称太子发,说自己是奉文王之命发兵讨伐别国,自己不敢擅作主张。武王率兵渡黄河,船行到河中央,一条白鱼跳进武王所在的船中,武王把它抓住,用它来祭祀上天。渡河以后,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的营帐上,然后变成一只赤红色的鸟。武王见了这些景象,对前来会盟的八百诸侯说:“你们不知道上天的旨意,现在还不能讨伐商纣。”于是,武王便率领军队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两年以后,纣王更加昏庸残暴,他杀掉比干,囚禁箕子,许多贤人见了,纷纷外逃到了周国。武王见讨伐纣王的时机已经到来,便对天下的诸侯宣告说:“纣王罪孽深重,不能不去讨伐他!”于是,他率领战车三百 乘 [6] 、勇士三千人、披甲的士兵四万五千人向东讨伐纣王。到达盟津后,四方的诸侯都在此会师,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商都进发。
行进到商都的郊外牧野这个地方的时候,武王举行了誓师大会。紧接着,大军摆开阵势,准备进攻都城。纣王听说武王前来讨伐,连忙发动了七十万大军抵挡。纣的军队虽然数量众多,但一来是临时拼凑的,二来士兵们也不想为纣王卖命,所以战斗力很差。武王的军队一发动进攻,纣王的军队纷纷掉转戈头,进攻都城,反而成了武王的先锋部队。商都瞬间被攻破,纣王在绝望之下,自焚而死。武王率领军队进入商都,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第二天,武王命士兵们整修了道路和祭坛,向上天跪拜说:“我承受上天的命令,接管商朝的政权,接受上天圣明的旨意。”他封了纣王的儿子禄父,让他继续管辖商朝的遗民,还让他的两个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帮助禄父处理商的事务,又派人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箕子,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然后便率领军队撤回了西方。
武王灭商后身患重病,没过几年,便去世了。他的儿子诵即位,便是成王。 由于成王年幼,周又刚刚平定了天下,有许多事务等着处理,周公担心四方诸侯背叛周朝,便代替成王 处理 朝政。 [7] 这时,管叔、蔡叔以为周公想要谋权篡位,便联合武庚一同发动叛乱,想要夺取政权。周公奉成王的命令,亲自率领军队东征,经过三年的战争,最终平息了这场叛乱,诛杀了管叔和武庚,将蔡叔流放,从此周的统治逐渐稳定下来。
周公辅政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便将权力交给了成王。成王在周公、召公等贤臣的辅佐下,消灭了其他一些反对势力,平定了淮夷,又重新规定了礼乐制度,制定了各项法律法规,周王朝日益兴盛,百姓们都安心发展生产,和睦相处,共同称赞天子的盛德。
从商朝灭亡、周朝兴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家族、一个国家的兴盛,是要经过许多代共同努力才能成功的。例如,周的兴起便有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姬昌、姬发等几辈人的努力。而商的衰落则是由于汤的子孙不懂得祖先创业的艰难,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最终走向了灭亡。
[1]
【戈】
我国先秦时代的一种兵器,最早由石头或者兽骨制成,后来主要由青铜制造,带有长柄,用来钩、啄敌人,从商代到汉代一直是主要的作战武器。
[2]
【有一天,姜原外出游玩,来到郊外,看见地上有一个巨人的脚印,内心油然而生喜悦之情,便想上去踩一脚。脚刚踏上去,她的整个身子就颤动了一下,那种感觉就像是怀孕了一样。】
分析:这种虚构的神异事件,都是为了让世人相信统治者不是凡人。
[3]
【戎狄】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戎族多居住在中原地区的西边,所以叫西戎,狄族多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北边,因此称北狄。
[4]
【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为继承人,以便传位给昌,为了不使古公为难,他们二人一起逃到了南方的荆蛮之地,用这种方法让位给季历。】
分析:按照传统的传位方式,爵位应当传给年长的儿子,季历最小,原本是没有继承权的。
[5]
【士人】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有知识,有修养,尊王传道,是古代社会的精英群体。
[6]
【乘】
古代的战车单位,一辆战车由四匹马拉便是一乘。
[7]
【由于成王年幼,周又刚刚平定了天下,有许多事务等着处理,周公担心四方诸侯背叛周朝,便代替成王处理朝政。】
分析:古代有“主少国疑”的说法。国君如果年幼,国内便会有不甘心服从他的一些势力,为了压制他们,周公才代替成王处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