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圣贤孔子

孔子出生在鲁国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防叔生下了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年老的时候,娶了一个颜姓少女,生下了孔子,这是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之后才得到的。孔子刚出生的时候,头顶中间低,周围隆起,因此得名“丘”,字仲尼。

孔子出生以后没多久,叔梁纥就去世了。孔子小的时候,常常摆设各种祭器,用来演练祭祀的礼仪。他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在临终前告诉自己的儿子懿子:“孔丘是圣人的后代,祖先在宋国没落了。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可以做国君,却让位给了弟弟宋厉公。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够当上国君,但是肯定会有得志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好礼仪,不正是该显达的人吗?你一定要拜他为师。”懿子听从了父亲的教诲。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动乱,他来到了齐国。齐景公问他应该如何施政,孔子说:“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景公说:“对呀!如果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就算有再多的粮食,恐怕我也吃不上了!”过了几天,景公又问孔子施政的道理,孔子说:“要节约开支,避免浪费。”景公很赏识孔子,想要封他一块土地。晏婴劝阻说:“孔子过分地讲究礼仪,推崇那些烦琐的朝廷礼节,这些东西,恐怕几代人也学不完。您如果用这些东西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我想并不合适。”于是,景公打消了任用孔子的念头,孔子便返回了鲁国。

十多年后,鲁定公任命孔子做官,因为政绩突出,很快又提升他为大司寇。孔子五十六岁的时候,担任代理宰相的职务,主持国政,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神情。他的弟子便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也不感到恐惧,大福到来也不会喜形于色。” 孔子回答说:“是有这种说法,可还有一句话是‘君子以身居高位而能够礼贤下士 [1] 为乐’。” [2] 孔子处理国政三个月,鲁国百姓安居乐业。

齐国一直担忧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强大起来会对自己不利。在黎 的建议下,齐国挑选了许多能歌善舞的女子,又找了一百二十匹骏马,当作礼物献给鲁国国君。在季桓子的怂恿下,鲁国国君接受了这些礼物,之后再无心处理国政。孔子非常失望,就带领弟子离开了鲁国。

孔子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住在子路妻子的兄长颜浊邹家里。卫灵公给了他很高的礼遇。后来,有人在灵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孔子害怕招来灾祸,就离开了卫国。后来他又到了宋国,宋国司马想要杀害孔子,无奈,孔子又离开了宋国。到了郑国,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他便在东门外等候。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看起来狼狈不堪,无精打采,就像一条丧家犬。”子贡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高兴地说:“他所说的我那种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丧家犬,真是太对了!”

孔子又到陈国住了三年。因陈国遭到了吴国等国的攻打,孔子一行人又离开了陈,回到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回来了,非常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但还是没有重用他。

一天,卫灵公向孔子询问军队列阵作战的事情。孔子回答说:“祭祀的事情我听说过,排兵布阵我就不知道了。”第二天,卫灵公又找孔子谈话,这时一群大雁在空中飞翔,灵公就抬头仰望雁群,不再理会孔子。于是,孔子又离开了卫国,回到陈国。

这一年秋天,季桓子病危,他对儿子季康子说:“我以前得罪了孔子,让他离开了鲁国,所以鲁国没有强盛起来。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找回孔子。”桓子去世后,季康子想要召回孔子,公之鱼说:“以前定公任用过他,没有坚持到底,遭到了诸侯们的耻笑。如今我们又要任用他,如果再半途而废,诸侯们还会耻笑我们。不如只把孔子的弟子冉求找回来吧。”季康子答应了,便派人去找冉求。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的这些弟子都富有远大的志向。”于是,冉求就回国了,孔子带领其他弟子继续流亡国外。

有一次,子路一个人走在路上,遇到一位背着草筐的老者,就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者回道:“你们这些人根本不劳作,连五谷都分不清,我怎么知道你的老师是谁?”说罢放下拐杖除起草来。 后来,子路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 [3] 呀!” [4] 等子路回去找的时候,老人已经走了。

楚国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就派人去请他,孔子准备前往。陈蔡两国的大臣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能的人,在我们这里居住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受到重用。如今楚国这个大国来聘请他,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了,那么我们就危险了。”于是派人把孔子围困在郊外,孔子无法前行,粮食也没有了。随从的弟子都饿得无精打采,可是孔子依然给大家讲学。子路很生气,问孔子说:“君子也有窘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身处困境能够坚守自己的节操,小人遇到困难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里很不高兴,就把子路叫进来问他:“难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呢?”子路回答说:“想必我们的仁义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肯信任我们。”孔子说:“有这样的道理吗?如果有仁义的人一定能受到人们的信任,那么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在首阳山呢?”子路出去后,子贡又进来。孔子也问他同样的问题。子贡回答说:“先生的学说博大到了极点,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容纳先生。您为何不降低一下自己的标准呢?”孔子说:“端木赐,有经验的农民虽然会种庄稼,可是不能保证会有好的收成;有修养的人能够研修自己的学说,却不一定会被人采纳。现在你不想着研修自己的学说,却想迎合他人,你缺乏远大的志向啊!”子贡出去后,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又问他这个问题,颜回答道:“您的学说博大到了极点,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容纳您。尽管这样,您还在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才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一个人不研修自己的学问,是自己的耻辱;研修成功而不被采纳,是国家当权者的耻辱。”孔子听了,非常欣慰地说:“是这样啊,颜回!如果你将来成了大富翁,我愿意给你当管家!”

不久,楚昭王派军队来救援孔子,使孔子摆脱了困境。到了楚国后,昭王本来想重用他,但令尹子西劝阻了昭王。最终,孔子也没有得到楚国的任用。

冉求回到鲁国之后,展现出了杰出的才能。季康子便想将他的老师孔子接回鲁国。就这样,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再一次回到了鲁国。但是,这时候的孔子已经是位老年人了,他也不想再做官。周朝的礼乐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孔子就想整理典籍,把这些制度保留下来。他编定了 《尚书》 [5] 的篇次,整理了周朝的礼制,又把流传下来的三千多篇《诗》删减整理成《诗经》。他晚年喜欢读《易》,详细地解释了《易》里面蕴含的大义。为了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情,宣扬周朝的正道,惩罚那些无父无君的乱臣贼子,孔子编写了史书《春秋》。《春秋》问世以后,那些乱臣贼子便恐惧起来。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

智慧小锦囊

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有才能的人,也许并不会被人赏识;即使被人赏识,他的才能也可能无法得到施展。但是孔子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持宣扬自己的学说,最终他的观点得到了人们的尊崇,成为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大思想家。


[1] 【礼贤下士】
有地位的人敬重有学问、有才能的贤士、学者,降低自己的身份与他们结交,使他们甘心为自己效劳。

[2] 【孔子回答说:“是有这种说法,可还有一句话是‘君子以身居高位而能够礼贤下士为乐’。”】
分析:孔子如果能够身居高位,处理国政,那么就会任用那些有才能的贤人,这是他感到高兴的原因。

[3] 【隐士】
隐居起来不愿意做官从政的知识分子。

[4] 【后来,子路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呀!”】
分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贤德,不会因为别人批评自己而憎恨他。

[5] 【《尚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史料,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aYhwsy5XAZYxTuPniPO+igWNuUqijhUu+dwv5eFGDGzOj7xC8hQbozm6RdRSuk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