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在位的时候,曾出兵讨伐骊戎部落,得到了骊姬和她的妹妹,晋献公对她们十分宠爱。过了几年,骊姬生下了儿子奚齐,献公便想废掉太子,他对诸位公子说:“曲沃是我们祖先宗庙的所在地,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翟国,如果不派遣公子守在那里,我怕会出事。”于是派太子申生守曲沃,公子重耳守蒲邑,公子夷吾守屈邑,献公与三位公子的关系越发疏远了。
此后的数年间,献公屡屡派太子申生率领军队作战,并为太子在曲沃筑城。有识之士忧虑地说:“太子不能继承君位了。把先君的都城分给他,让他处于卿的地位,提前将太子的禄位提高到了极致,又怎么能继位呢?太子不如逃走,远离祸端。”太子不听。骊姬为了让献公废掉太子,便设计了一条毒计,她对太子说:“国君做梦梦见了你的母亲,你快去祭祀你的母亲,然后把祭肉献给国君。”太子信以为真,便照做了,事后将祭肉送进了宫中。当时,献公正在宫外打猎,骊姬偷偷地在祭肉里下了毒。两天以后,献公回宫,正要享用祭肉,骊姬制止说:“祭肉来自远方,应该先试一试。”于是把肉扔到地上,地上隆起了一个小包;再拿肉给狗吃,狗当时就死了;给宦官吃,宦官也毙命了。献公十分生气,立刻要捉拿太子。太子畏惧,逃回曲沃,自杀身亡了。
骊姬又想陷害其他两位公子,她对献公说:“太子在祭肉里下毒的事,两位公子也知道。”献公便派人捉拿两位公子。 二人得知后,赶紧逃回了自己的封地。 [1] 后来,公子重耳又逃到了狄。献公派兵攻打公子夷吾的屈邑,打了多次,屈邑将要被攻破,夷吾便逃到了梁国。过了几年,献公去世了,将军里克杀害了奚齐,大臣荀息便立骊姬妹妹的儿子悼子为国君。不久,里克又杀害了悼子,派人去狄迎接公子重耳,重耳拒绝了。里克又派人去梁国迎接夷吾,最终,夷吾在秦缪公军队的保护下,回到晋国,登上了国君之位,他就是晋惠公。
惠公在位第十三年,病重,在秦国做 人质 [2] 的太子圉逃回了晋国。十四年,惠公去世,太子圉当上了国君,这便是晋怀公。太子圉逃走,秦缪公十分生气,便派人寻找公子重耳的下落,想要护送他回国做国君。
重耳从小就喜欢结交士人,十七岁的时候,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突出的人辅佐他,他们是:赵衰、舅舅狐偃咎犯、贾佗、先轸和魏武子。骊姬进谗言陷害诸位公子后,重耳逃到了狄,狄是重耳母亲的国家。当时重耳已经四十三岁了,从那时起,五位贤人还有其他几十位部下,便跟随着重耳踏上了流亡的道路。
狄国讨伐咎如,俘虏了两个女子,把长女嫁给了重耳,生下了伯鯈和叔刘,次女嫁给了赵衰,生下了赵盾。 重耳在狄生活了五年,晋献公去世。后来公子夷吾即位,因为担心重耳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就派人去刺杀重耳。 [3] 重耳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便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们当初来到狄国,不是因为狄能够帮助我,而是因为它离晋国很近,容易到达,所以暂时居住在这里。我们在此停留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应该去投奔大国。齐桓公是诸侯的霸主,如今听说管仲、隰朋都已经去世了,齐国正在寻找贤人辅佐国君,我们还是去齐国吧。”于是,一行人便动身前往齐国。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对他很不礼貌。离开卫国后,重耳因为饥饿向农夫讨饭吃,农夫把土块装在器皿中送给他,重耳很生气。赵衰说:“土块意味着你将拥有土地,你应该拜谢接受它。”
到了齐国之后,齐桓公以厚礼招待他们,还把宗室的女儿嫁给了重耳。重耳对这样的生活十分满足。后来,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诸侯的军队多次来攻打。重耳因为留恋自己的妻子,所以不想离去。一天,赵衰和咎犯等人在树下谋划离开的事情,重耳妻子的侍女听到了,便告诉了主人。重耳妻子听了,处死了侍女,劝重耳离开齐国,重耳不听。于是,她与赵衰、咎犯等人谋划,灌醉了重耳,用车拉他离开了齐国。重耳醒过来以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虽然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继续前行。
经过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十分无礼,还想看他连成一片的肋骨。大臣劝谏,共公也不听。后来,重耳离开了曹国,到了宋国。这时,宋襄公刚刚在泓之战中被楚军打败,没有力量护送他们回国,于是,重耳等人便离开了宋国。之后,一行人路过郑国,郑文公也很无礼。郑国大夫叔瞻规劝郑文公好好招待重耳。文公说:“有那么多诸侯国的公子出逃经过我国,怎么能都以礼相待呢?”叔瞻又说:“那就把他们杀掉吧,以免日后成为我国的祸患。”郑文公不听。
重耳离开郑国来到楚国,楚成王用接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并赠送给他许多财物。有一次,成王问重耳:“你如果能回国即位,要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珍禽异兽,金银玉帛,您都拥有很多,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报答您。”成王又说:“话虽如此,你究竟想怎么报答我呢?”重耳说:“如果万不得已,晋国的军队在平原大泽上和您交战,我将下令让晋军避让您三舍的距离。”楚国大将 子玉 [4] 听了很生气,对成王说:“我们接待他的礼节如此隆重,重耳却出言不逊,请大王杀了他!”成王没有同意。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后,太子圉偷偷从秦国逃回晋国即位,秦国因此怨恨太子圉,听说重耳在楚国,秦缪公就想邀请他到秦国。于是,重耳等人又离开了楚国。
重耳到秦国后,秦缪公把五名宗室女子嫁给了他,用厚礼招待他。不久之后,晋国的大夫栾枝、郤縠等人派人劝重耳回国夺位,他们做内应。于是,秦军护送重耳前往晋国,晋国发兵抵抗。最终,重耳得到了晋国官员和民众的支持,登上了国君之位,这便是晋文公。这一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文公即位以后,修明政务,整顿朝政,对百姓们广施恩惠,并封赏了有功的臣子。晋国在文公的统治下,局势逐渐稳定了下来,国力也越来越强盛。文公在位的第五年,晋国想要出兵攻打曾对文公无礼的曹国,需要借道卫国,卫国不同意。晋军只好迂回从河南渡河,攻打曹国,讨伐卫国。后来,楚国发兵救援卫国,未能取胜。晋军又围攻曹国,攻破曹国都城,细数了曹君的罪过。这时,楚军攻打与晋国交好的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文公因为楚国曾有恩于自己,不想出兵,但宋国也有恩于自己,不能弃之不顾,正进退两难,十分发愁之际,先轸劝说道:“抓住曹君,把曹国和卫国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肯定会着急,便不会再攻打宋国了。”文公听取了他的建议,果然,楚成王率军撤离了宋国。
晋国和楚国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激烈,最终,两国不得不 兵戎相见 [5] 。楚军由子玉率领,向晋军发动进攻,文公下令晋军后退。军官们不解:“为什么要后退呢?”文公说:“当初我流亡到楚国的时候,曾经答应过楚王,如果两军交战,我将下令晋军 退避三 舍 [6] ,誓言怎么可以违背呢?”这时,楚军也想撤退,但是子玉不答应。不久以后,晋军联合宋国、齐国、秦国的军队在城濮这个地方与楚军展开了激战,楚军大败,子玉带着残兵败将逃走了。
城濮之战的胜利使晋国在诸侯中的地位更加尊崇。在战争中帮助过楚国的郑国害怕晋国会发兵攻打他们,便主动请求与晋国结盟,文公答应了。文公将楚国俘虏献给周天子,共有一百辆战车和一千多名士兵。周天子派王子虎宣布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并赏赐给他天子乘坐的车驾、红色的弓箭等器物。 文公推辞了三次,最后才行礼接受。 [7] 就这样,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位霸主。
晋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之后,率领自己的心腹流亡国外,辗转数个国家,既受到过礼遇,也受到过欺凌,甚至还沦落到向农夫讨饭的地步。但是,他在众人的辅佐下,经过十多年的流亡,最终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国君,并成就了一番霸业,可谓“有志者,事竟成”。
[1]
【二人得知后,赶紧逃回了自己的封地。】
分析:一般来说,封地就是自己的势力范围,有独立的武装、城池和拥护自己的百姓。
[2]
【人质】
在古代是指在战争中被俘虏掠走的人。古时候为了获得对方的信任,一国也往往将自己国家的太子或王子送到另一国。
[3]
【重耳在狄生活了五年,晋献公去世。后来公子夷吾即位,因为担心重耳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就派人去刺杀重耳。】
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权力的贪恋与争夺,往往会使人丧失基本的伦理道德,即便是父子、兄弟,也会反目成仇。
[4]
【子玉】
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他数次率领楚军作战,立下了战功。城濮之战,楚军大败,子玉羞愧自杀。
[5]
【兵戎相见】
兵戎指武器。兵戎相见指用武力、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6]
【退避三舍】
舍为古代行军计程的单位,一舍为三十里,三舍便是九十里。后来用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以避免冲突。
[7]
【文公推辞了三次,最后才行礼接受。】
分析:这种推辞,并非是晋文公不想接受周天子的封赏,而是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谦让,最后是“不得已”才接受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