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族出“去闾”

久视元年(700)冬,李楷洛为了鼓动部众同他一起归顺朝廷,遂对帐下骑士宣称:“吾乃祖本汉将,辱于单于之庭,而今千年大耻。壮士当建功大国,上驾真龙,曷有遇风雨而泥蟠、无卷舒以蜿变!”于是“以控弦之士七百骑”,“奋跃辽海,翻飞上京”

既然楷洛自报家门其祖上“本汉将”,那么,这个汉将为谁?《云麾将军碑》回答说:

府君讳楷洛,先族汉校尉之裔也。世居其北,遂食坚昆之地,实主崆峒之人。大为王公,小为侯伯。……厥后东迁,复为鲜卑之右。

这就是说,李楷洛为西汉武帝时降于匈奴的大将李陵之后,亦即陇西成纪人。按,李唐自称根在陇西,故汉族士人为攀附皇室,“言李悉出陇西……悠悠世胙,讫无考按” 。受此风气感染,内附的北方诸族蕃人,也多有人浪托汉陇西李广的孙子李陵之后。所以楷洛自谓李陵为其远祖,并不足信。不过这种与唐人共同体的主体民族——汉人认同的心理,因有助于大唐民族内聚力的增强,有益于中华诸民族共同体的最后形成,治史者不应有较多的非议。

楷洛的远祖李陵之说虽然不可考,但从其封号和本人以及父祖的追赠官称,依稀可辨其契丹族部落所出和姓氏所由。《云麾将军碑》云:

[楷洛]自天后之末至于圣皇(玄宗)之朝,前后录功凡二十四命,食邑二千七百户,封蓟郡开国公,又加云麾将军。

《范阳大都督碑》说:

天宝元年……赠营[州]府都督。……乾元中,天子……乃命太常追考功绩,谥曰“忠烈”,赠司空、范阳大都督。

关于其父祖官职,史籍记载:

柳城李氏,世为契丹酋长,后徙京兆万年。[楷洛祖]令节,左威卫大将军、幽州经略军副使。[父]重英,鸿胪卿兼檀州刺史。

在三代人的官封号中,分别被冠以“营府”“蓟郡”“范阳”“幽州”“檀州”等地名。这绝非偶然现象,当有深刻的寓意。《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载:

玄州,隋开皇初置,处契丹李去闾部落。

上引表明,早在隋初,契丹就有李姓部落,其酋长去闾率部内属后,文帝即于其部落设置玄州。那么,入唐以后,该部去向又如何呢?《通鉴》则为我们透出了一点信息:

契丹辱纥主曲据帅众内附,以其地置玄州,以曲据为刺史,隶营州都督府。

“辱纥主”,契丹等族酋领之谓;“曲据”应为李去闾名之异写。这就是说契丹李去闾(唐称“曲据”)部入唐后再次内附,并即其隋州名复置玄州。玄州既隶营州,当置于营州州治所在——柳城(今辽宁朝阳)附近。 然而玄州在武周和中宗时期又至少两度迁置:

李尽忠陷营州,乃迁玄州于徐、宋之境……神龙初乃使北还,二年皆隶幽州都督府。

《旧唐书》谓“北还”之玄州,侨治于范阳县(治今河北涿州)之鲁泊村。 又,唐初押领蕃州——玄州等之边州营州,于神龙元年(705)“移府于幽州界置”,开元四年(716)“复移还柳城”;八年,“又往就渔阳”。 按,渔阳县治在今天津蓟州区,开元十八年,“于县置蓟州” 。关于檀州,《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檀州”条云:

后汉傂奚县,属渔阳郡。隋置安乐郡,分幽州燕乐、密云二县隶之。武德元年,改为檀州。天宝元年,改为密云郡。乾元元年,复为檀州。

檀州(治今北京市密云区)自唐初置,直至明朝洪武元年(1368)始废。

综上可知,契丹李去闾部,自隋初置玄州和贞观中复置,中经“营府”之乱而迁河南,最终落脚于幽州一带。而李楷洛的原籍既为营州柳城,其本人及父祖的官称封号又恰同玄州先后所在地区的“营州”“幽州”“范阳县”“蓟州”“檀州”等密切关联,是楷洛之姓氏当源自契丹李去闾(唐称曲据)部落。又,值得注意的是,契丹大酋长窟哥于贞观二十二年(648)举部内属,“乃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封无极男,赐氏李” 。史载李窟哥本姓大贺,属于大贺氏部落联盟的共有八部。至是,被太宗设十州以处之:

以达稽部为峭落州,纥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奚部为徒河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俱隶松漠府,即以辱纥主为之刺史。

然而,上引只有八部九州,阙载部、州,日本学者爱宕松男等认为应系契丹乙失革部所置带州,且作出该部、州应为“松漠都督府本部”的结论 。所有这些又表明以李去闾部所置玄州并未列入受李窟哥节度的契丹八部(或九部)十州之中,也就是说李去闾部应为契丹“别部”,其姓氏有别于契丹王室大贺(李)氏。进而言之,李楷洛出自契丹别部李去闾(曲据)部,其非大贺(李)氏部人,也就昭然可知。

关于李楷固的氏族,据其孙景略的本传载称“幽州良乡人”。而侨居幽州良乡县(治今北京房山东南)的契丹人共有两支:一为内稽部所置威州,“寄治于良乡县石窟堡”;另一为以契丹、室韦部落所置师州,“寄治于良乡县之故东闾城” 。李楷固既籍贯为幽州良乡县,其氏族所出当为良乡两支契丹中的一支。

以上说明,楷洛与楷固虽然同民族同姓氏并同为酋帅出身,但并不来自同一氏族。楷洛的姓氏渊远流长 ,而楷固的李姓可能与其君长窟哥被唐太宗赐姓有关。今达斡尔人为契丹余裔,盛行同氏族不婚的习俗,亦可证楷固、楷洛翁婿必非同一氏族中人。 OtpeYAWOqgcl/rBLpH5vp7oBk5DZqveABirkhdASvFd33L2AdxGuoXrCDFN3+3/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