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对关陇集团的看法自和上面所说不一样。他认为隋唐“皇室及佐命功臣大都西魏以来此关陇集团中人物”,“当李唐初期此集团之力量犹未衰损,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要到武曌才“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这是否正确,需要对武曌以前,唐初高祖武德、太宗贞观两朝的实际情况作审查。
就皇室来说,《旧唐书》卷一《高祖纪》说“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自然都是标准的关陇集团人物,其经历也完全符合文武合于一身的要求。问题在于佐命功臣、将相大臣。
高祖朝的史书上提供了两个名单,即太原元谋立功名单和宰相名单。太原元谋立功名单见于《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说:
文静初为纳言时,有诏以太原元谋立功尚书令秦王某、尚书左仆射裴寂及文静特恕二死,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等十四人约免一死。
《新唐书》卷八八《裴寂传》后照录了一遍,《唐会要》卷四五“功臣”和《册府元龟》卷一三三“帝王部·褒功”也均收入,《会要》略有脱漏,《元龟》则省略了官职。其中没有李建成也许是由于已立为皇太子,没有齐王元吉则不好解释,有可能是玄武门之变和建成一起被杀后从名单中剔除,好在都是皇子不算进去也无甚关系。武士彟是原有抑后来缘武曌而窜入亦不得而知,这里也姑算成原有。下面就公布本此名单查对史传的结果,包括其人的籍贯是否关陇,是文武合一抑仅是文职或武职,是否真系关陇集团中人物。
考虑到名单人数较多,且查对时仅凭常见书新旧《唐书》即已足用别无其他需求,因此这里不再逐一征引史传原文,而改用表格的方式把所查对的结果列出来,只在最后一格注明“旧××”即《旧唐书》卷××本传或本纪,以便读者需要时复核之用,《新唐书》纪传因多本《旧书》即不加注,即“本纪”“本传”等字亦概从略。如此不特可使篇幅大为简约,看起来似亦转较醒目。
续表
这十七人中确属文武合一的关陇集团人物只有李世民、裴寂、刘文静三人,而李世民还是皇子身份。
再看高祖武德朝的宰相名单。《唐会要》卷一“帝号”高祖条说:
宰相十六人:秦王、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齐王元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
用《旧唐书》卷一《高祖纪》和《新唐书》卷一《高祖纪》、卷六一《宰相表》相对校,除两书《高祖纪》均间有脱漏外,这里所列的高士廉、房玄龄都是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政变李世民为皇太子掌权后的七月里才任命的,长孙无忌、杜如晦之任宰相更分别迟至贞观元年七月和二年正月,把这四人除去,真正的高祖朝宰相是十二人。这里把这十二人查对的结果表列如下:
续表
这十二人中确属文武合一的关陇集团人物有李世民、裴寂、刘文静、窦抗、杨恭仁、李元吉、宇文士及七人,也才过十二人的半数,如除去身为皇子的李世民、李元吉则仅有五人。
可见无论从太原元谋立功名单或高祖朝宰相名单,都看不出其时仍在执行“关中本位政策”组建关陇集团,否则怎么可能够得上所谓关陇集团的人物在名单中只占极少数或才过半数。
太宗李世民在武德后期已和其父高祖李渊有点异其趋向,所以还需要看这关陇集团在太宗朝是否存在。
太宗朝也有一个功臣实封差第名单以及宰相名单,还有一个图画凌烟阁的名单。
功臣实封差第名单也见于《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后,说:
武德九年十月,太宗始定功臣实封差第,文静已死,于是裴寂加食九百户通前为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五人食邑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等食邑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户,李
、刘弘基二人食邑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等四人食七百户,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八人各食六百户,钱九陇、樊兴、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庞卿恽、张亮、李药师、杜淹、元仲文十人各食四百户,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六人各食三百户。
另《旧唐书》卷二《太宗纪》武德九年十月癸酉也有此四十三人的实封名单,《新唐书·裴寂传》后则据《旧唐书·刘文静传》照录。这里据此名单将查对结果表列如下:
续表
续表
这四十三人中确属文武合一的关陇集团人物只有裴寂、长孙无忌、李孝恭、侯君集、宇文士及、窦轨、屈突通、李靖计八人,其中李孝恭且是李唐宗室。
再看图画凌烟阁的名单。《旧唐书》卷六五《长孙无忌传》说:
〔贞观〕十七年,令图画无忌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诏曰:“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司徒、赵国公无忌,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孝恭,故司空、莱国成公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徵,司空、梁国公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敬德,特进、卫国公靖,特进、宋国公瑀,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弘基,故尚书左仆射、蒋忠公通,故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开山,故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故荆州都督、邳襄公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故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故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
,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脤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廓,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劬劳师旅,赞景业于草昧,翼淳化于隆平。茂绩殊勋,冠冕列辟;昌言直道,牢笼搢绅。宜酌故实,弘兹令典,可并图画于凌烟阁。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
另《唐会要》卷四五“功臣”载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诏同此二十四人官爵姓名,止“材推栋梁”至“牢笼搢绅”一段省却。《册府元龟》卷一三三“帝王部·褒功”载此诏“牢笼搢绅”下又多出“固以瞻伊吕而连衡,迈周召而长骛者矣”。又《新唐书》卷八九《秦琼(叔宝)传》所收入此名单则未在已故人员上加“故”字以事区别。其中除魏徵、虞世南外二十二人均已先后见于太原元谋立功、高祖宰相及武德九年十月功臣实封三名单,今为醒目起见仍重事表列,以便看清楚二十四人中有多少关陇集团人物。
续表
这二十四人中确属文武合一的关陇集团人物只有长孙无忌、李孝恭、李靖、屈突通、侯君集计五人,其中李孝恭又是李唐宗室。
再看太宗朝的宰相名单。《唐会要》卷一“帝号”太宗条说:
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徵、侯君集、杨师道、戴胄、刘洎、李世
、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弘礼、王珪、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和《旧唐书》卷二卷三《太宗纪》、《新唐书》卷二《太宗纪》、卷六一《宰相表》对校,知道这个宰相名单是从武德九年六月太宗为皇太子掌权后算起,并将“参预朝政”“同掌机务”“同中书门下三品”等都算了进去的。当然《宰相表》和《太宗纪》均间有脱漏,尤以《新唐书·太宗纪》为甚,如名单上的杨弘礼就不见于此《纪》《表》,仅《旧唐书》卷七七《杨弘礼传》说到“时诸宰相并在定州留辅皇太子,唯有褚遂良、许敬宗及弘礼在行在所,掌知机务”。所以这个名单虽先后次序乱一些,仍大体可用,这里就据以查对表列:
续表
这二十九人中确属文武合一的关陇集团人物只有裴寂、李靖、宇文士及、长孙无忌、侯君集、杨弘礼、杨恭仁计七人。
太宗朝这三个名单上可称关陇集团的人物仍如此寡少,在宰相中比高祖朝的仅过半数更减到不及四分之一。这足以说明太宗依然不执行“关中本位政策”。关陇集团之在唐初消失,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所以陈寅恪先生所说要到武曌才“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实在不能成立。
至先生认为“其后皇位虽复归李氏,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及其身而告完成”,则自由于先生所说关陇物质本位政策组建的府兵确至玄宗朝正式停罢。先生《金明馆丛稿初编》中的《论唐代之蕃将与府兵》即引用了《新唐书》卷五〇《兵志》的“〔天宝〕八载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这条记载。这在讲下一章“府兵的兴衰”和后面第九章“范阳节度与奚契丹”时都得涉及,这里可不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