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市东行,过临潼、渭南,大约170里路程,就到了华县(唐代华州治所郑县)。其南部横亘着峭拔绵延的秦岭山脉,巍峨的少华山耸立在县城东南,东邻的华阴县境内,坐落着壁立千仞、雄奇险峻的西岳华山,北界隔着渭河与大荔县(唐代同州治所)相望。
在华县县城东北10里许,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叫罗纹河,发源于少华山,向北流入渭河。在罗纹河东岸不远处,有一个叫作“西马村”的村子——陕西历史名人、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的故里。
据乡老传说,“西马村”是由“驸马村”传演而来,更早的村名已无从知道了。
而“驸马村”的“驸马”,指的是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按照唐朝的职官制度惯例,凡是娶皇家公主者,就有了“驸马都尉”(从五品下阶)的官衔,算是国家的“高级干部”了。郭暧的坟墓在县城西南面10里的五龙山吊纸坪。如此说来,现今西马村的郭姓人家,大多就是郭暧这一支的后裔了。
在西马村南面2里许,原本有郭子仪的“招魂冢”,据说埋葬着郭子仪的一双战靴。但在20世纪中期被平掉了,墓园里仅剩下一块明朝刻立的“汾阳王之墓”石碑。而郭子仪的真坟,是陪葬在唐肃宗(李亨)的建陵(今陕西礼泉县境内)。
在华县县城东关,有郭子仪祠(1978年,由县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在清朝末年重修的郭子仪祠东侧,曾经建有一座四柱三间的木结构郭子仪牌楼,上面的横额分别题写着“功盖天下”与“再造唐室”。各级官员经过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致敬行礼。然而,同样可惜的是,这座牌楼也在1966年遭遇厄运,被拆毁了。
在明清时期,西马村与所在的乡,享有“将相里”“将相乡”和“令公乡”的美称;郭子仪故宅的水井,被称为“汾阳王井”。直到民国年间,郭子仪的后人还沾着老祖宗的光,享有免修公路的“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