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载(755)十月四日,长安(今西安市)兴庆宫,玄宗皇帝
銮驾出京,东幸骊山华清宫(今陕西临潼区南)。
年届古稀的唐玄宗(李隆基)龙颜喜悦,与他同辇而行的杨贵妃(杨玉环)
,雍容华贵,仪态超群,宠冠六宫。每年冬春天寒时节,唐玄宗与杨贵妃照例要驾幸骊山华清宫“避寒”,洗浴温泉,歌舞宴乐。
贵胄王公、朝廷显要随驾前往。内外命妇,锦衣彩绣,簪花饰钿,艳丽妖娆。车骑仪卫,官吏仆从,浩浩荡荡,填塞道路。
骊山脚下的华清行宫(原名温泉宫),外筑罗城,气势宏伟。罗城之内,殿阁楼台依据山势,错落分布;汤池分等列置,回廊曲折相连;朱漆门户,画梁粉壁,松柏苍翠,掩映楼阁。使人宛若身临仙境。
这一处皇家行宫,正是四十年太平皇帝、人世间风流天子李隆基纵情享乐的美妙胜境。老皇帝企慕长生,佞道学仙;艳贵妃承欢侍宴,独占恩泽。李隆基多才多艺,精通音律;杨玉环天生丽质,能歌善舞。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772—846)的《长恨歌》咏云: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十一月十日清晨。河北道蓟县(今北京市西南)城南。身兼范阳(今北京市)、平卢(今辽宁朝阳市)、河东(今山西太原市)三镇节度使,久蓄异志的蕃将安禄山,以其统领的15万诸蕃和汉族军队,举旗叛国。安禄山检阅了调集的军队,宣称:“奉皇帝密诏,入朝讨伐奸相杨国忠!”并张榜于军中:“胆敢有异议扰乱军心者,灭其三族!”
誓师之后,安禄山乘坐铁甲兵车,率领精锐的骑兵部队,向南进发。叛军号称20万,战鼓声声,震天动地,车马奔驰,烟尘冲天……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范阳兵变!杂胡造反!”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打破了萧索仲冬的安宁。由于国家内地久无战事,郡(州)县官府武库里的兵仗铠甲已经生锈腐朽。猝闻范阳兵变,州县官员魂飞魄散,或弃官逃匿,或开城投降。河北道本属安禄山统辖,叛军所过,州县无不望风瓦解。乡野村落的黎民百姓,人人惊骇胆战,惶恐不安,不知何去何从。
十一月十五日,安禄山公开反叛的警报,传到了骊山华清宫。面对急报,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唐玄宗毫无预料,将信将疑;文武大臣闻警失色,相顾无言。唯有当朝宰相杨国忠洋洋自得,大言夸口道:“启禀陛下,真正反叛的,只有安禄山一个人。他部下的将士们并不想反叛,过不了十天,就会割下安禄山的人头,送到这里来。”
唐玄宗心怀侥幸,竟信以为然,只是派遣特进(文散官正二品)毕思琛前往东京洛阳,金吾将军程千里前往河东(今山西永济市),招募丁壮,就地进行军事训练,准备抵抗叛军。
十六日,安西(今新疆库车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奏事,来到华清宫,闻知范阳兵变,慷慨请缨。玄宗大喜,立即任命其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封常清临危受命,飞马奔赴洛阳,招募兵员,部署防御事宜。
二十一日,玄宗起驾返回京城,再次调兵遣将,全面部署防御阵线,阻挡叛军攻势。其边疆大将职务任免之一是:征调朔方(今宁夏吴忠市)节度使安思顺(其叔父为安禄山的继父)入朝,改任户部尚书(即解除其兵权);擢升朔方右厢兵马使、丰州(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南)都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立即率领本镇兵马,东进讨贼。
是年,郭子仪(697—781)59岁,从戎宿卫,戍守边塞已近四十个春秋。自古以来,君上蒙尘,忠臣效命勤王;国家危难,大将横刀立马。郭子仪临危受命,率师东进,讨伐叛国逆贼,开始了他“一身系天下安危”的辉煌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