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牛羊的方法就是给它们一片宽阔的草地。
佛性的显现,意味着小我每时每刻都会死去。每当失去平衡,我们就会死去,但与此同时,我们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和成长。你我所见皆在变化,在不断地失去平衡。任何看起来很美的事物实际上都处于失衡状态,但它们的背景却总是异常和谐。这就是佛性显现后事物存在的方式:在完美平衡的背景中不断地失去平衡。如果你在看待事物时没有意识到其背后的佛性,那么你会觉得众生皆苦。但如果你理解了事物存在的本色,你就会意识到受苦就是我们生活和延长生命的方式。所以,禅道有时会强调生命的失衡和无序。
如今,日本的传统绘画已经变得循规蹈矩,了无生气。于是现代艺术发展了起来。古代画家常常在纸上随意却又不乏艺术性地泼墨成画,要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困难,即使你想模仿,在泼墨时通常还是会遵循某种秩序。你认为自己可以驾驭这种作画方式,但实际上你根本驾驭不了。想要随意地泼洒墨汁几乎是不可能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试图控制别人,你会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控制人们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他们胡闹,这样你就从广义上控制了他们。控制牛羊的方法就是给它们一片宽阔的草地。对人也是一样: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然后看着他们,这是“上策”。置之不理是不对的,那是“下下策”。而试图控制人们则好一点,为“下策”。上策就是看着他们,但只是看着,而不是试图控制。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你自己。如果你想从坐禅中获得绝对的清静,就不应该被脑海中的各种杂念所干扰。任由其来去,它们就会受你控制。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所谓知易行难,你需要做一些特别的努力。如何摒除杂念是修行的秘密所在。假设你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打坐,如果你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就会发现自己无法安坐;如果你试图不被打扰,那你的力气就使错了方向。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数息,或者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尽管我们提到了专注,但专注并非禅道的真正目的。其真正的目的是看见事物的本质,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广义上对事物的控制。修禅是为了打开狭窄的心胸,专注是为了有助于获得宽广的胸襟,或者说海纳百川的心灵。如果你想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禅的真义,那么你必须理解采取正确的坐禅姿势、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你要在修行和学习中更加仔细和认真地遵守修行的规则,只有这样你才能体验到禅所蕴含的无上自由。
道元禅师说:“时间从现在流向过去。”虽然听上去有些荒谬,但在修行中有时的确如此,时间不是从过去流向现在,而是从现在倒流回过去。源义经是生活在日本中世纪的一位著名武士,由于国家战乱前往北方,却不幸死在了那里。他临走前向妻子道别,不久后,妻子就在一首诗中写道:“如君回转纺轮,妾盼昔变为今。”她说这句话时实际上已经把过去当成了现在。在她的心里,过去变得鲜活起来,成了现在。正如道元禅师所说:“时间从现在流向过去。”以理性思维来看,这句话说不通,但从真实的体验来看,却又是对的,有诗为证,有人生为证。
如果我们能体验到这一真理,那说明我们悟出了时间的真谛。时间不间断地从过去到现在,又从现在到未来。这的确不假,但时间也会从未来回到现在,再从现在回到过去。一位禅宗大师曾说:“向东走一里,就是向西走一里。”这就是无上的自由,是我们应当获得的完全的自由。
但是想找到完全的自由就需要遵守某些规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以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认为禅不需要规则。但规则对我们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不过,这并不是说要让自己始终处于控制之下。只有遵守规则,你才有机会获得自由。无视规则而妄想获得自由是毫无意义的。正是为了获得完全的自由我们才需要修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