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由的拥护者

在19世纪早期的欧洲,自由主义是什么?只有在定义上不那么严苛,我们才有可能对这一问题给出一个简短的答案。一项关于“自由”(liberal)与“自由主义”(liberalism)这些术语在1789—1870年的德意志、法国、意大利与英格兰的演进过程的里程碑式研究显示,实际上存在多种不同的自由主义,它们对不断变化的历史情境做出了不同的回应。它们之间虽然也有互动和思想的交流,但最终不愿走向融合。 [1] 另一项富有洞察力的研究则描绘了19世纪早期的“自由国际”,它向我们展示的不是一种稳定的信条,而是一个由活动家、记者、政客与作家组成的密集的人际关系网,思想观念在其中流动并获得重组。 [2] “自由”这一术语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它指的是高尚公民慷慨而无私的行为。到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它才转而被用以指代某种特定的政治形态。 [3] “自由”这一术语的语义扩张表明,它成功地渗透到了19世纪的公共话语之中,但这也使得清晰地确定其含义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

然而,在那个时代, 的确 有人以自由主义者自居,或声称在“自由原则”中找到了未来政治的基础。最早的一批人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大断裂的动荡所震撼,他们既反对旧制度下的团体特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反对雅各宾恐怖统治时期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威权主义。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并非易事。这意味着既要肯定法国大革命的价值,又要反对它“错误地”转向国家恐怖主义;这意味着既要否定出身带来的特权,又要承认财富带来的特权(对自由主义者来说,这并不是一种特权,因为不同于血缘,财富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赢得);这意味着要求政治平等,却并不坚持社会平等;这意味着拥抱代议制,却否定民主;这意味着肯定人民主权的原则,却又要对这一主权加以限制,以防其危及自由。

瑞士政治理论家斯塔尔夫人在1797年写道,拥护自由主义原则就意味着要把共和制的自由与君主制的稳定相结合。她写道:“没有和解就没有安宁,没有宽容就没有平静;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在消灭了它的对手之后,还能使其狂热的支持者感到满足。” [5] 这种对和解的热情能够解释自由主义者最奇妙的特征之一,即他们坚信自己的政治原则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这里的“意识形态”意味着一种无所不包的观点或理论,而自由主义只不过是一组“基本的文化前提”,一套用于协调利益冲突的工具。就此而论,自由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元政治学、一套程序,它因其来者不拒的公开性而平易近人,但也容易被指责“空洞、缺乏积极内容”。 [6]

19世纪欧洲的自由主义运动始终具有一种特征,那就是热爱1789年的革命,却厌恶1793年的革命。将革命一分为二的看法已经成了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结构的一部分,这有助于解释自由主义政治为何在政治极端化时期显得如此脆弱,因为那时的人偏爱简单易懂的解决方案。自由主义也很容易同时招致左、右两派的歪曲:对旧秩序的拥护者来说,自由主义者像是革命者和无政府主义的鼓吹者;对左翼批评家来说,他们像是有产阶级利益的狭隘维护者,其身上的压迫性并不比其声称要取代的那些“封建”精英少。面对这些对手所下的定义,自由主义者不得不无休无止地解释自己的立场。1814年,利马律师兼作家曼努埃尔·洛伦索·德·比道雷(Manuel Lorenzo de Vidaurre)曾受秘鲁总督指控,作为“自由主义者”密谋在库斯科发起暴动。对此,他回应道,如果“自由主义者”指的是那些寻求以人为编造的体系来制造“混乱和无政府状态”的人,那么他绝不同意把这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但如果这个词指的是“追求以法律保障财产、生命和名誉安全的人”,那他就会欣然承认他的确是个自由主义者。 [7]

瑞士—法国政治理论家邦雅曼·贡斯当(Benjamin Constant)于1819年在巴黎雅典学院发表的文章,是颇有影响力的、早期概述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文本。贡斯当聚焦于斯塔尔夫人(贡斯当曾受其保护多年,且是她的情人)作品中的主题,提出法国大革命为一种全新的政治创造了条件,而新政治的基础就是保障根植于个人权利的自由。贡斯当主张,这种新的自由也就是个人“有权只受法律的约束,不会因一人或多人的专断而遭逮捕、拘留、处死或任何形式的虐待”。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选择并实践某一职业、结社、公开表明信仰、自由迁徙,以及处置财产的权利。在这些公民权利的基础上,贡斯当还加入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政治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施加某种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选举全部或特定的政府官员,也可以通过代议制。” [8] 这种关于自由的观念渗入了19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血脉,但有趣的是,“自由 主义 ”这个术语最早并不是在法国或者瑞士出现的,而是在西班牙。在西班牙,这个术语反映了《加的斯宪法》公布所导致的政治动乱。1813年7月,在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出版的报纸《明智者》上,一位匿名作者将“自由主义”定义为“1812年在加的斯因无知而发明出来的,荒谬、反社会、反君主制、反天主教、对民族荣耀极为致命的思想体系”。 [9]

自由主义日后的诸多特征在这些早期的阐述中已经清晰可辨。当运用于跨越国界的事务时,自由处置个人财产的权利也就意味着贸易自由——一项源自18世纪政治经济学,并在19世纪受到许多自由主义者推崇的理想。在一个关税边界纵横交错、海关林立的世界里,资本和商品应当自由流通的信念多少带有乌托邦的色彩。法律的首要性,尤其是宪法的首要性,也是一个持久的主题。自由主义者通常是代议制政府的拥护者,并渴望为人民代言。但是自由主义者所说的“人民”通常指的是一小部分受过教育的男性纳税人。汇聚了各地代表的议会并不应当是全体人民的缩影, [10] 而应体现整个民族中最出色、最值得代表的群体。自由主义者断然不是民主主义者,他们相信一种有限的选举权。自由主义者给出的理由有二:在过去,法国大革命最为暴力的那几年曾触发无政府状态;而在未来,随着财富的增长和教育的改善,社会中有资格并能实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人将会稳步增多。

自由主义者为其政治思想的非理论特性、注重实际而自豪。弗朗西斯科·马丁内斯·德拉罗萨(Francisco Martínez de la Rosa)是19世纪中叶西班牙最出色的自由主义政治家之一。在斐迪南七世(Ferdinand VII)于1814年返回西班牙之后,他曾遭到流放;而后在自由三年(1820年里埃哥起义之后的三年)担任政府首脑。在1823年的立宪政府倒台之后,他和许多同僚一样流亡巴黎,在那里怀着钦羡之情近距离观察了蓬勃发展并最终于1830年夺得政权的法国自由主义运动。在斐迪南七世去世、西班牙宣布大赦之后,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流亡自由主义者返回祖国。作为首相,马丁内斯·德拉罗萨起草了一份新的基本法,即《王国宪章》——一份短命的宪法,马丁内斯·德拉罗萨于次年失势之后就遭废除。《王国宪章》旨在通过建立议会制政府来恢复西班牙政局的平衡。马丁内斯·德拉罗萨亲笔撰写的序言宣称,重新召集在1823年被解散的议会是“压制不公正主张”,使国内各政党“放下武器”的唯一的可行之路。像许多欧洲自由主义同人那样,他也设想了一种有限的选举权,以使“与社会共同遗产休戚相关的阶级和个人”能够“在重要事务中发挥一定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将“中间阶层”(clases medias)纳入政治至关重要。 [11]

在首卷出版于1835年的著作《世纪精神》( El Espíritu del Siglo )中,马丁内斯·德拉罗萨评论道,绝对君主制的捍卫者和民主的拥护者实际上颇为相似。前者对君主制极尽恭维,而后者对大众的谄媚也不遑多让,民众有求必应。两者都从遥远而抽象的权威那里获取自己主张的合法性。绝对君主制的捍卫者诉诸没有实证支持的“神圣权利”,或者是从远古时代继承下来的特权。自诩为“人民自由的捍卫者”的那些人则援引以想象中的“自然状态”为基础的理论。马丁内斯·德拉罗萨认为,这两种道路都一样荒谬不经,它们的原教旨主义特性意味着两者永远自说自话,永远也不可能走到一起。想要在两者之间找出些许共识是天方夜谭。一种以社会利益为导向的政治,他写道,“必须由 实际利益 构成,而非 古老特权 或者 原初权利 ”。这种政治的基础既不能是“从前曾经如何”,也不能是“将来可能如何”,而必须是“民族与人类的实际现状”。 [12] 在这里,构建一种政治平衡的元政治主张再次出现,这一平衡只有在社会现存的各方势力开始对话之后才能确定。

但是,即使自由主义者原则上就许多议题达成了共识,其内部也仍有分歧。就以“限制”这一观点而论,它在自由主义思想中极为关键,且必然包含着调整和裁判标准的过程,而该过程很容易引发争端。即使自由主义者都同意“有限的选举权”,但就如何设定选民资格门槛,也会引起激烈的争论。在这个问题上,政治权利的话语有和社会需求的话语纠缠不清的危险。一个满是饥饿的无产者的议会能对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表现出多少尊重?所有的自由主义者都支持代议制政府,但代议制又应当采取何种形式?马丁内斯·德拉罗萨坚持重新召集议会,但不愿看到《加的斯宪法》中的一院制议会。他希望建立一种两院制的结构,其中,上议院由贵族及高级教士组成,借以提防“大众阶级的暴力冲动”。他力求废除《加的斯宪法》中广泛但间接的选举权,试图以严格的财产条件缩小选民范围。这些政策使他受到更为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的蔑视,后者将他视作自由主义事业的叛徒——这也是1848年许多温和自由主义者的命运。不仅他的政策遭人诟病,他温顺而稍显狡猾的行事风格也为他赢来“糕点师罗西塔”的绰号,“糕点师”是暗示他擅长和稀泥。 [13] 一边被右翼指责为革命者,一边被左翼斥为妥协者,这种两边不讨好的境遇是19世纪中期自由主义者面临的普遍困境。

自由主义者痛苦地意识到社会问题所带来的道德恐慌,但他们往往优先采取政治而非社会的解决方案。皮埃蒙特的温和自由主义者马西莫·达泽利奥(Massimo d’Azeglio)承认,社会不平等会给一部分人带来痛苦,但这只是“人类注定要忍受的诸多不幸之一”。他注意到,英国社会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社会,但英国又是政治最为稳定的国家之一。原因在于英国人的“法治精神”——一种“默契而普遍的尊重既定法律的共识”。法律之所以受人敬重,是因为不论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它保障正义既不迟到也不缺席,因此使所有人都享有尊严。“人若不感到受轻视,就不难适应物质的贫瘠。” [14] 并不是所有的自由主义者都回避不平等问题。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则取决于他们在其他问题上的信念。自由主义者中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更倾向于支持国家采取干预措施,以保障最底层人民的福利;而贸易自由的支持者则更可能把撤回一切国家管控职责、“释放”企业活力视作普遍解决方案的关键。 [15]

要想在君主制的稳定和共和制的自由之间找到平衡,就必须对君主的权力加以限制。但应当限制到何种程度依旧难以确定。在危机爆发,这类问题亟待解决时,情况尤其如此。1848年,自由主义者之间激烈的分歧就部分来源于以下重任:在君主的权力与尚缺乏经验的新兴立法机构之间达成平衡。

宗教则是另一个纷争之源。自由主义者往往会对天主教会持怀疑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天主教会的神学和制度文化是神权的、专断的,也是不利于自由的。这种敌意也与性别息息相关:在女性修道机构和负责听取已婚女性告解的独身教士之中,自由主义者看到了对他们自己那种纯然男性化政治秩序的倒置,这种秩序由不受信仰约束的男性纳税人主导。自由主义者会因为选举权、君主主权、民政—军队关系,以及其他摆在面前需要平衡的事务而产生分歧,分歧愈甚,反教权主义就愈加成为一种自由主义的文化准则,它常常被视为对所有自由主义者而言都理所当然的情感。这种憎恶之情在未来会引发更多的动荡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俗化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决心维护教会的权威及独立地位的天主教徒之间的斗争,将成为欧洲政治中最核心的分裂之一。这种极化最早的受害者自然是自由派天主教徒,他们在法国和意大利人数尤其众多。他们对信仰的执着,与其他自由主义者本能的反教权主义产生了冲突。 [16]

自由主义者喜欢市场。如今,市场已经被全球性巨头所把控,我们很难重温“市场”这一概念在当年曾具有的颠覆性魔力。市场不是庄园或封地,它既不代表王权,也不属于教会。市场是交换空间,个人在其中(至少在理论上)可以不受专制政府的安排,而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经商。 [17] 但是“自由贸易”应当自由到何种程度?对普鲁士和其他德意志北部的自由主义者来说,由于他们关注对英国的粮食出口,或德意志各个港口城市的商业贸易,他们往往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贸易自由。与之相对,在德意志南部,尤其是巴登,与工业利益休戚与共的自由主义者则更可能支持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尽管自由主义的语言是具有普适性的,但在这类问题上,它却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18]

大部分自由主义者希望区别对待不同情况。举例来说,意大利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兼政治家安东尼奥·夏洛亚(Antonio Scialoja)原则上强烈拥护贸易自由,但他也认为,在实践中有必要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提供津贴。在一个“统一而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实行贸易自由单纯意味着“降低壁垒”;但在(意大利这样的)“层层分裂”的地区,贸易自由的实现形式则是“几个强权之间坚实的经济统一纽带,亦即关税联盟”。 [19]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普鲁士决心建立德意志关税联盟,在普鲁士政府中,这是自由主义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一些自由主义者将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相混合,提倡针对不同的产业实施特定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学这一领域中,自由主义的演化也与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交织在一起。匈牙利的温和自由主义者塞切尼·伊什特万(Széchenyi István)提出了诸项基建计划,旨在打开匈牙利与更加广阔世界之间的贸易通道。而与此同时,以科苏特·拉约什为中心的更为激进的匈牙利自由主义者则于1844年创建了保护协会。它是个贸易保护主义的游说团体,旨在说服成员只穿着和使用匈牙利王国制造的产品。 [20]

法国仍在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之间摇摆不定。在1814—1815年战败之后的数年间,拿破仑保护主义“体制”的痕迹仍在。直到1825年左右,在以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为首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影响下,关于自由贸易的论点开始传播。1830年后,英国激进主义者约翰·鲍林(John Bowring)对全球自由贸易的鼓吹又为自由主义论点增添了动力。 [21] 然而,自1840年左右开始,风向迅速发生转变,“民族国家”成了支配框架,经济利益的论证和理论化都在这套框架下进行。自由贸易逐渐被视为实现英国专属的国家利益的工具,这种联想使得商品与资本跨国自由流通的愿景褪去了不少世界主义的光泽。19世纪40年代,充斥着民族主义情绪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主宰法国政坛,其支持者声称要“保护国民的艰苦劳动”。 [22] 这些来自法国的观点得到了德意志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肯定,李斯特又进一步将它们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以及新兴的“美国学派”的思想相融合。李斯特是来自德意志南部的自由主义者,他既主张建立德意志民族的自由贸易区,也要求对德意志工业采取保护措施,以抵御外来竞争。李斯特的论点转而得到了以科苏特为首的匈牙利自由主义者的接纳。

自由主义者深度卷入了这个时代的诸场革命,但他们是不情愿的革命者。1830年,巴黎爆发七月革命,自由主义者下定决心抵制波旁政府发布的紧急法令。在他们看来,这些法令与宪法相抵触,因而是非法的。不过,最终将波旁王朝推翻的却是巴黎人民的起义。自由主义者不得不敏锐地紧跟不断变化的局势,而一旦自己的诉求得到满足,他们就立即尽其所能把社会动乱压制下去。自由主义者热爱宪法,因为宪法不仅能够约束君主的专制权力,也能给革命的冲动套上法律的绳索。作为中间派,自由主义者常常恼于自己要在两害之间做取舍。巴伦西亚的一份温和自由派报纸在纷繁之中捕捉到了这一困境:“但愿一连串的谬误不会将我们推入革命和专制之间的两难困境,我们为了拒斥革命,已饱尝专制的谬误之苦。” [23] 对许多自由主义者来说,如果把句子里的两个关键词的顺序颠倒一下,似乎也不会引起不适。进退两难已经成了他们的特征。

[1] Jörn Leonhard, Liberalismus.Zur historischen Semantik eines Deutungsmusters (Munich,2001),esp.pp.505–69.

[2] Maurizio Isabella, Risorgimento in Exile.Italian Émigrés and the Liberal International in the Post-Napoleonic Era (Oxford, 2009).

[3] 关于自由政治史的这一阶段,参见Helene Rosenblatt, The Lost History of Liberalism.From Ancient Rom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inceton, 2018), pp.41–87。

[4] Daniel Gordon对Rosenblatt, Lost History 的评论,见网站H-Diplo Roundtable XXI-4,https://networks.h-net.org/node/28443/discussions/4689724/h-diplo-roundtable-xxi-4lost-history-liberalism%C2% A0-ancient-rome。

[5] Germaine de Staël, A Treatise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Passions upon the Happiness of Individuals and of Nations , trans.anon.(London, 1798), pp.17, 196.

[6] Michael Freeden and Javier Fernández Sebastián,‘European Liberal Discourses.Conceptual Affinities and Disparities’,in Michael Freeden, Javier Fernández Sebastián and Jörn Leonhard (eds.), In Search of European Liberalisms.Concepts, Languages, Ideologies (New York, 2019), pp.1–35, here p.1;“情境之中、含意丰富的自由主义”“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不是一致而必然是多元的”,关于这一概念的积极维度,参见Andreas Kalyvas and Ira Katznelson, Liberal Beginnings.Making a Republic for the Moderns (Cambridge, 2008), p.17。

[7] M.Lorenzo de Vidaurre,‘Justificación motivada por las acusaciones en torno a la conducta seguida en Cuzco’(1814), cited in Javier Fernández Sebastián,‘Liberalismos nacientes en el Atlántico iberoamericano.“Liberal” como concepto y como identidad política, 1750–1850’, Jahrbuch für Geschichte Lateinamerikas 45 (2008), pp.149–96, here p.172.

[8] Benjamin Constant, The Liberty of Ancients Compared with That of Moderns (unknown,1819), consulted online at https://oll.libertyfund.org/titles/constant-the-liberty-of-ancients-compared-with-that-of-moderns-1819。

[9] David Barreira,‘El gran mito del liberalismo.Ni surgió in Inglaterra ni lo inventó John Locke’, El Español , 21 May 2020.

[10] ‘La représentation n’est pas le calcul de réduction...qui donne en petit l’image du peuple’; Germaine de Stäel, Des circonstances actuelles qui peuvent terminer la Révolution et des principes qui doivent fonder la République en France , ed.John Viénot (Paris, 1906), p.18.

[11] [Francisco Martínez de la Rosa],‘Exposición’, Estatuto Real para la Convocación de las Cortes Generales del Reino (Madrid 1834), pp.5–31, here p.10.

[12] Francisco Martínez de la Rosa, El Espiritu del Siglo , vol.1 (Madrid, 1835), pp.22–5.

[13] Gabriel Paquette,‘Romantic Liberalism in Spain and Portugal, c.1825–1850’, The Historical Journal 58/2 (2015), pp.481–511, here pp.496–7, 499–502.

[14] Massimo d’Azeglio,‘Risposta alla Lettera del Dottore Luigi Carlo Farini intitolata Dei nobili in Italia e dell’attuale indirizzo delle opinoni italiane’,in Marco Tabarrini (ed.), Scritti politici e letterari di Massimo d Azeglio (2 vols., Florence, 1872), vol.1, pp.197–217, here pp.199–200, 215.

[15] Dieter Langewiesche, Liberalismus in Deutschland (Frankfurt, 1988), pp.7–11, 63.

[16] 关于反教权主义作为“性别战争”的一种形式,参见Michael B.Gross, The War against Catholicism.Liberalism and the Anti-Catholic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y (Ann Arbor, 2005); Helena Rosenblatt,‘The Rise and Fall of “Liberalism” in France’,in Freeden, Fernández Sebastián and Leonhard (eds.), In Search of European Liberalisms , pp.161–84; 关于自由派天主教徒的命运,参见Francesco Traniello,‘Le origini del cattolicesimo liberale’,in Traniello, Da Gioberti a Moro.Percorsi di una cultura politica (Milan, 1990), pp.11–24。

[17] 对这种关系的经典解释,见Pierre Rosenvallon, Le Capitalisme utopique.Histoire de l idée de marché (Paris, 1979)。

[18] Dieter Langewiesche,‘Liberalismus und Region’, Historische Zeitschrift.Beihefte , new series, vol.19: Liberalismus und Region.Zur 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Liberalismus im 19.Jahrhundert (1995), pp.1–18.

[19] Antonella Rancan,‘A Study in the Economic Culture of a “Strong People”.The Italian Remodelling of Classical Trade Theory (1830–1860)’, History of Economic Ideas 13/2(2005), pp.29–49, here p.39.

[20] Gábor Vermes, Hungarian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the Habsburg Monarchy 1711–1848 (Budapest, 2014), p.316.

[21] 今天对这些变动的经典研究是David Todd, Free Trade and Its Enemies in France (Cambridge, 2015);另参见David Todd,‘John Bowring and the Global Disse-mination of Free Trade’, The Historical Journal 51/2 (2008), pp.373–97。

[22] Todd, Free Trade and Its Enemies , p.4.

[23] El Turia , 3 August 1835, cited in Isabel Burdiel,‘Myths of Failure, Myths of Success.New Perspectives on Nineteenth-Century Spanish Liberalism’,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70/4 (1998), pp.892–912, here p.906. DbKHlY81Ac9jjRhu/IuxPlMgiMmajZf3mvK5s0JbHWwpdkD685vpSUl4c3WbP9u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