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运动是体重管理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体质、健康状况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走路、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打球、跳舞、瑜伽、太极拳、八段锦、俯卧撑、哑铃等。最好进行多样化运动,可设置专门的运动时间,也可把生活、娱乐、工作与运动相结合,如上下班路上多步行、骑车,工作时少乘电梯多走楼梯,时常做伸展运动、工间操,减少久坐时间。老年人应重视运动安全,科学评估,量力而行。有基础疾病的人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运动。
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输出功率称为运动强度,或者说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运动负荷量。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输出功率越大,运动强度也就越大。比如,跑步的速度越快,运动强度越大。
运动量是指运动过程中身体完成的运动总量,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关。
跑步的速度、举起的重量是运动过程中的外加负荷,相同的外加负荷作用在不同人体,所产生的反应程度并不相同。为了更确切地反映运动对人体所产生的负荷大小,运动强度可以通过人体对所加负荷产生的反应程度来表示,如心率、氧耗量、代谢当量等,其中心率较为常用。在健身运动实践中,首先要确定运动强度,它决定了健身运动的安全性和效果。
根据运动时人体反应的程度,可以将运动强度分为最大强度、大强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四个等级,用最大心率的百分比表示。对于一般健康人群,运动强度可以根据最大心率的百分比确定。肥胖者多伴有各种代谢性疾病,运动强度不可根据年龄推算的最大心率百分比确定。 最大心率=220 -年龄。
运动时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对应关系
此外,也有根据心率储备百分比确定运动强度的。所谓心率储备,是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的差,意思就是在安静心率的基础上能够动员的最大心率范围。比如:60 岁的人最大心率为 160 次/分,如果安静心率为 70 次/分,那么心率储备为 90 次/分;如果确定运动强度为心率储备的 50%,即 45 次/分,加上安静心率 70 次/分,适宜运动强度则为心率 115 次/分。这个心率称为运动目标心率,也称靶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