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 可以说,中国的网络文学国际传播从20多年前诞生伊始就伴随始终。目前我们累计向海外输出作品16000余部,海外活跃用户超过1.5亿人,访问用户超过9亿人,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您的作品是“网文出海”中的头部作品,当时是如何扬帆海外的?最早是通过什么形式“出海”的?
天蚕土豆: 当时,很多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年轻人很喜欢我的书,大家出于兴趣把它们搬上了海外的论坛,吸引了一批外国读者阅读,随后慢慢形成了一个圈子,我的作品的知名度也不断在扩大。就这样,我的书很快就顺理成章地在海外出版了。
本书作者: 就“网文出海”的作品而言,您创作的作品几乎已经全部“出海”或者正在海外网站进行连载;就“出海”的形式而言,您的作品涉及传统出版、在线阅读、动漫改编等各种样态;就“网文出海”的覆盖区域而言,您的作品发行到全球,最重要的是撬动了美国市场,在北美受到热烈追捧,把独属于中国少年的励志与热血洒向世界。这些都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天蚕土豆: 于我而言,海外传播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先拿《元尊》来说,《元尊》漫画英文版于2019年8月30日首次登陆北美,随后荣登北美武侠世界“WuxiaWorld”网站少年排行榜第一名、最受欢迎榜第二名;从2020年4月1日起,又陆续上线英语、印尼语、越南语、西班牙语、泰语共5个语言版本,正式在北美市场开启连载模式。在法国,已经出版了《元尊》法文版漫画图书30000册。另外,除北美、欧洲地区之外,《元尊》漫画也早已在韩国、日本“试水”成功,不同平台的读者数达40万人,且大部分为付费用户。《元尊》漫画在全球最赚钱的漫画平台Piccoma获得动作类排名第三的成绩。几年前,《元尊》漫画的全网人气就已经突破2164亿,总收藏数破8亿。现在,《万相之王》也已经在武侠世界“WuxiaWorld”上线连载,位列最受欢迎榜第六名、“Manga Toon”幻想类漫画榜第二名。而在更早之前,我的《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大主宰》《元尊》等小说、漫画,被翻译成英语、韩语、日语、法语、泰语、印尼语、越南语等多国语言,传播到北美、欧洲、澳洲、日韩、东南亚等地区,受到海外读者的热烈欢迎。
本书作者: 我发现,您的笔名“天蚕土豆”在海外有好多种译法,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叫法。在日本,读者叫您“patato son”,在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读者直接按照中文拼音叫您“tian can tu dou”。这是为什么?
天蚕土豆: 因为当年一些读者用英文翻译我的笔名时,不知道怎么翻译,就直接把中文拼音搬了过去。大部分读者叫的是拼音,还有人叫我“Potato桑”,这种叫法在日本很流行,听得多了我也就习惯了。等我想要翻译得正规一点儿的时候,发现国外读者已经习惯了,所以就懒得改了。我个人比较喜欢拼音的译法,简单易懂。像《元尊》“出海”的时候,我们其实给它设置了一个统一的海外名称,结果法语翻译不出来,最后还得用拼音。
本书作者: 由此可见,翻译还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您的作品属于东方玄幻题材,专用术语比较多,级别层层进阶,语句对仗工整,中文朗朗上口。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不是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天蚕土豆: 对,从我个人作品的“出海”经历来看,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出海”最需要重视翻译问题。在作品“出海”的过程中,我会紧盯翻译的流程,比如,“出海”的漫画,一般会要求对方把第一话乃至前三话让我修改,这么做主要是担心三个问题:首先是本土化问题。我在之前翻译改编作品的时候其实发现了这个问题,比如,中国和日本的阅读顺序正好相反,有些平台会对作品进行镜面翻转,但是少年漫画的打斗场面较多,将图片左右翻转的话,人物握剑的手就会发生变化,给人以违和感。通常我会建议调整对话框的阅读顺序,对部分分层文件进行调整,甚至是将左右两侧的画面进行平移。其次是文化认知差异。拿《元尊》里的一句话来说,“蟒雀吞龙,大武当兴”,日本人把“蟒”翻译成“大蛇”,把“雀”翻译成“朱雀”,把“龙”翻译成“天龙”,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最后要注意修正机器翻译的准确度。机器翻译的内容不太准确,还会出现很多垃圾词汇,这会影响整部作品的可读性,也会增加读者的阅读障碍,所以必须要人工精修。
本书作者: 您刚才也提到了机器翻译的问题。现阶段,说到翻译就不得不提人工智能了。当前,ChatGPT很火,它不仅涉及作品的文字翻译,还涉及内容创作,甚至可以进行绘画。您觉得这会为您和网络文学带来什么挑战?
天蚕土豆: 我曾经和人工智能下围棋,刚开始觉得没什么,但后来感觉已经没有人类能跟人工智能下棋了。我在微博上经常会看到人工智能画的图,感觉人工智能画的图比画师画的都要精致;更可怕的是,这只是人工智能当前的水平,未来的技术肯定会越来越强大,这会带来什么影响真不好说。但是,就算人工智能已经介入了写作领域,写出来的东西未必会超越作家,就像人工智能画的图一样,虽然精美,但总是少些精神气。作者创作的作品中,总会有他的印记。就拿我自己来说,这么多年来,读者熟悉我的风格,也熟悉我的作品神韵,如果把这些书真的交给人工智能来创作,大家肯定马上就能感觉到异样,产生排斥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作家还是有优势的。
本书作者: 有种说法是网络文学有望和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并肩,成为世界第四大文化现象。您觉得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网络文学作品来与美、日、韩比肩呢?
天蚕土豆: 去和美、日、韩的影视和动漫竞争的话,需要形成一个矩阵,它不是单一的网络文学,还得改编成动画、漫画、游戏、电影、电视剧等文艺形态,而且要适应不同国家的接受习惯。首先,我们需要从各个渠道去拓展网络文学作品的国外读者基础,当这个读者基础越来越庞大的时候,再将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动漫、游戏等推向其他国家,这时候网络文学作品才会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去和美、日、韩的艺术品类竞争,并且占据优势。比如,我的《元尊》漫画,如果要论它的单一收入的话,国外的会比国内的单一平台还要高一些,这是让我有点儿意想不到的。我分析,它面对的受众群体主要在日韩地区,在日本最受欢迎。《元尊》漫画在海外的收入情况:日本占51%,韩国占30%多,剩下的属于其他国家。当然,因为日韩的国民对漫画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他们的付费意愿比较强。在欧美市场推广漫画的难度稍微高一点儿,因为读者的接受习惯不一样。所以,我主要是在北美的网站上连载文本,在法国出版了法文版的书籍。
本书作者: 也就是有的放矢,按照不同国家受众的接受习惯有针对性地选择改编方式。您曾说过创作时“往往会参考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传统文化内容”,让国外读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内核在其中流淌”。在作品“出海”时,如果国外读者不理解故事的文化背景怎么办?怎样让他们更快地沉浸在小说里?
天蚕土豆: 不管是哪里的读者,他们欣赏的都是故事,共鸣的都是情感。虽然国内外的文化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大家都能感受到作品中表达的情绪。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要因地制宜,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氛围、价值观、信仰、风俗、禁忌等,最终制定内容输出方案,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需求。对于国外读者不理解的文化背景,要充分考虑中外文化的差异,将原有俗语、典故转化为更加精准、贴切的语句。比如,我的作品《元尊》在翻译时,没有将原有语句进行简单直译,而是翻译成更贴合当地阅读习惯的词汇。书名翻译成“Dragon Prince Yuan”,既表明主角周元的皇子身份,又展现了他身怀圣龙气运的特殊性。
本书作者: 在国内,您的作品一上榜就会被书粉推到榜首,被读者们追更。我很好奇,海外读者也会追更、催更吗?
天蚕土豆: 会。虽然我自己很少看海外读者的评价,因为毕竟有语言上的障碍,但经常会有人给我转达一些海外读者的需求。比如,有的读者会在线催更,还有的读者因为对中文表达比较陌生,觉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样的句子翻译不出精髓,想让我尝试一下英文写作,但这种要求很难实现。另外,我和我的团队有去海外做签售活动的计划,还在酝酿之中,估计很快就会实现。
本书作者: 您的作品《万相之王》入选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实施的“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被翻译成波斯语,通过在线阅读、有声剧、视频推介的形式走进伊朗等中东地区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上线后迅速在伊朗各大平台霸榜。
天蚕土豆: 我看到了相关的新闻和有声剧制作时拍摄的视频,伊朗本地的制作团队非常专业,翻译、导演、编剧、播音员,都是伊朗“国家级”的。有声剧的配音演员声情并茂、情绪饱满,在配乐的加持下,作品呈现出顶级水准。
本书作者: 对小说《万相之王》的有声剧改编符合受众的收听习惯,用广播剧的模式进行录制,配上传统的中国音乐及各类特效,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选取合适的音乐,用音效、特效等手段使作品呈现丰富立体的画面感,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万相之王》有声剧上线一个多月,在Iranseda、Amoozaa、Apar at、Youtube四个平台的浏览量就达到了近500万次。目前看来,是否可以认为网络文学已经突破国内的发展瓶颈,海外市场已经成为网络文学新的收入增长点?或是正在朝着这个趋势发展?
天蚕土豆: 目前,在我的版权收入方面,海外市场收入已经接近国内市场收入。海外市场的确已经成为网络文学新的收入增长点。一方面,优秀的作品内容、较高的制作水准和良好的市场反馈使我的作品(比如《元尊》漫画)在海外的传播水到渠成;另一方面,越来越好的国内政策环境支持网络文学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股强劲力量,这甚至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学为什么能够在海外形成较大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越来越强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