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出版这本文集的想法提出伊始,导师就布置任务要我们两个学生为文集写序,听此,我们都甚为惶恐。作为学生,我们于导师只有学习和仰望之份,实在没有资格给导师的著作写序,但师令难违,在导师的几度坚持下,只好谨书片言,亦借此聊表感恩之心。
我们俩虽非同届,但均自进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即有幸接受导师的教导,两年半的研究生期间更是与导师形影少离,而毕业后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和互动,追随导师已有三十余年。于我们,虽然学生时代导师讲台上洋洋洒洒的形象仍历历在目,毕业后也未曾中断品读导师不时新创的著述及聆听导师的谆谆教导,但导师本身已然是一本引导我们的最好著作,而“德艺双馨”是导师这本大作最恰当的书名和关键字。
导师为人正直、待人坦荡诚挚、对同事一直谦让和支持,对学生和后辈总是耐心教导和热心提携,而对于同行始终保持敬重,深为同事、学生和同行的爱戴和尊敬。导师于20世纪80年代中即开始教授国际经济法课程,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研究国际贸易法和国际经济法的专家之一,特别是对美国反倾销法和反补贴法的研究,导师是国内的先行者和知名专家。几十年来,导师始终站在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孜孜不倦地为中国涉外法治建设著书立传、建言献策。导师学贯中西,对中国和域外法律均有很深的研究,但从不迷崇西方,而是精于汲取他人精华为我所用,为我国企业因应他国法律以及我国涉外立法接轨国际作出了杰出贡献。导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潜心于法学理论研究的同时,投入大量时间从事涉外律师实务工作,曾远离家人到美国、我国香港等地的律师事务所交流工作,这使得导师的研究成果和立法建议皆言之有据、有血有肉,既有理论高度又切实可行。
我们深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和我们一样幸运,可以在导师的身边接受导师的言传身教,所以一直有想法将导师的学术论文编辑成册以供更多的人学习,而今得以实现实为欣喜。文集收集了导师在不同时期发表的论文,虽然因篇幅限制不得不忍痛割舍导师的很多其他著述,所幸文集的内容仍极具代表性,涵盖了导师研究的重点领域,并鲜明地呈现导师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导师主张法学研究不是纯理论探讨,要紧随时代,依据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需要有的放矢,导师著述的选题时时体现这一主张。导师认为,虽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因社会制度、历史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与我国法律存在很大差异,但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可以为我所用,而只有对其深入研究才能知己知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导师在这方面不仅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导师强调案例的价值和作用,注重将案例融于法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让学生和读者易于理解深奥的法学概念和理论。导师的著述更是特点鲜明,直面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独到见解和应对方案,而非泛泛而谈或仅作原则探讨。我们相信,通过文集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导师,理解导师的学术思想和观点,而文集也会激励更多的有志之士更积极地投身到我国涉外法治和涉外法律服务的研究和建设以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中来。
文集选取的系导师就美国贸易法、WTO规则、美国对我国对外贸易采取的歧视政策及其实际案例所撰写的系列著述,均写于多年以前,有的甚至在二三十年之前,但是今天读来,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有些切中时势,为我国现时面临的许多问题提供决策思考和应对思路。近年来,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美国政府逆全球化大潮,背离WTO框架,基于其国内法律单方面对中国不断施加贸易制裁和限制,引发中美贸易争端不断、WTO所奠定的多边国际贸易体系受到严重挑战,这似乎将中美贸易和国际贸易的时钟拨回到中国加入WTO的前后,而文集收录的著述大多出于当时的背景和环境下。我们今天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形势可能和当时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并无差异,均深深地根植于美国单边主义立法及其在国际秩序中的“霸凌”思维,导师在其著述中提出的诸多建议和方案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今年是导师八十华诞,文集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是对导师八十岁生日的最好庆祝,作为学生我们亦借此感谢导师这么多年的培养和教导,并祝愿导师和师母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1] 刘永伟,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
[2] 方健,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总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