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小武参加工作第三年,导师陈为霖教授病逝。当时,邵阳市农科所与全国其他科研院所一样正面临着从纯科研向社会转型的“阵痛”。年轻的孙小武不畏艰难,毅然承担起研究课题,逐渐成为所里独当一面的干将。在恩师打下的基础上,孙小武和他的同事一起,凭着一股“拼命三郎”式的激情,连续取得一系列当时全国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1994年,孙小武牵头组建湖南省瓜类研究所,并任所长。
基于对全国市场的研究,孙小武把选育无籽西瓜作为主攻方向。经过长时间努力和无数次的试验,1996年,他主持选育的第一个无籽西瓜品种——雪峰花皮无籽西瓜研究成功。该品种产量很高,在荒坡地上最高亩产可达到4000千克以上,比同类其他品种高50%左右,含糖量也很高。该品种曾成为我国早期选育的、在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无籽西瓜优良品种。此项成果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几十年来,孙小武像吴明珠一样,把事业视作生命,为国家瓜类蔬菜育种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主持或参与选育瓜类新品种60多个,其中7个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7个通过全国西甜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37个通过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瓜类研究课题3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12项,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在无籽西瓜、小果型西瓜、印度南瓜的研究与产业开发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小果型无籽西瓜研究的空白;出版学术专著10部,中国知网收录论文203篇,公开发布瓜类技术规程5个。
像吴明珠一样,孙小武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为缩短西瓜育种时间,他每年在邵阳做完试验后就直奔海南、云南等热带基地继续进行育种试验。科研基地选在人烟稀少的偏远之地,住的是草棚、牛舍或自盖的工棚。他常常整日整夜地趴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疲倦了就顺势躺在地上小睡一会儿。由于长年在外,风餐露宿,饱饥不定,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胆囊炎。1997年2月,他在长沙基地搞科研时胆囊炎再次发作,被送到医院抢救,割掉了胆囊。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他就拔掉了输液管,又来到长沙基地,为农民指导技术去了。
孙小武也亏欠了家人。父亲重病期间,他无暇陪护;老婆生产时,他在海南基地;儿子上幼儿园,他没有接送过一次;亲人们的生日,他从没有参加过一次……每当想起这些,他也深感自责,但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