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年前,具体说是2004年,我还在读高二,像往常一样,我一边吃饭,一边漫不经心地瞅着电视里的《今日说法》,突然浑身战栗起来。这期节目叫《断腿民工千里爬回家》,主持人仍是撒贝宁。事件的主人公叫孙文流,是山东临沂的农民,打工的地方是河南孟州市东小仇乡的小宋庄砖厂。他被工头打断了腿,于是拖着一双断腿,爬行六个月,终于回到700公里外的山东老家。这则新闻登时像一根刺扎在我心上,让我日夜不宁。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将它写成小说。
十年后,2014年,在单位附近的城中村,一个没有窗户的昏暗的自建房里,我在电脑上敲下了《四喜还乡记》这个题目。那几年,山西临汾的黑砖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举国震惊,而山东的风土人情我并不熟,只好移花接木,让主人公化名刘四喜,打工地点变成山西临汾,老家变作甘肃通渭,让他从千里之外的临汾爬回通渭老家。这大概便是人们常说的所谓缘起了吧。
写作时,我在网上查了好久,打人的工头有没有被绳之以法,但没有搜到任何结果,心里颇愤愤不平。我时常陷入一种冥想之中,那位叫孙文流,或叫刘四喜的民工,在这长达半年的爬行中,遭遇了哪些苦难?饥寒交迫,伤痕累累,被人嘲讽,当成疯子,肯定是家常便饭吧?但一定也会有好心人帮他,给他衣食,做滑板车,伸以援手,助他归乡吧?
2024年,小说终于定稿了。这本十三万字的小说,我竟然断断续续写了十年。后来,机缘巧合下遇到了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老师,他看了拙作后,给我提出了很多真诚专业的意见建议,也让我端正了写作态度。我的好友、著名小说家韩松落,更是不厌其烦地两次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怎奈我生性愚钝,数次增删和重写,仍感觉差强人意。
在被这个故事笼罩的二十年里,我经历了人世的起起落落,基层工作的荒谬与暴戾,朋友的背刺,恋人的欺哄,周围人的谣诼……让我看清了世人诸多卑劣腌臜的嘴脸。于是我常不免将自己想作是断了腿的刘四喜,在没有手机,没有钱,没有亲人相助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温饱,如何忍受路人的白眼和欺侮,如何坚持爬行,如何找准回家的路,如何咬着牙爬着穿过这700公里的险恶丛林,而不是索性一死了之。他从炎炎夏日一直爬到大雪封门,而我从高二那年的十七岁一直爬到今天的三十七岁。他总算到家了,而我,还在尘世里匍伏,迷惘无措。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蹇行在还乡的路上,地理的故乡,精神的故乡,灵魂的故乡。而我与故乡,早已相互抛弃,相互对峙。于是,这篇被称为“小说”的拙劣文字,就既是四喜还乡的故事,也成了我灵魂还乡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