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风起云涌的秦汉历史舞台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良居功不自傲,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最后被刘邦封为“留侯”,得以善终,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其祖父和父亲先后辅佐过五代韩王,随着秦国的崛起和东扩,韩国成为了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国破家亡的惨剧,在张良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张良发誓要为韩国报仇,于是散尽家财、招募勇士,企图刺杀秦始皇,之后,张良与一名大力士在博浪沙设伏,以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袭击秦始皇车驾,可惜,因情报偏差,铁椎误中副车,刺杀失败,张良不得不开始漫长的逃亡生涯。
逃亡期间,张良在圯桥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贵人,此人乃是黄石公,黄石公故意将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并为自己穿上,面对如此刁难,张良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恭敬照做,黄石公见张良品性纯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便将《太公兵法》授予,此后,张良日夜研读这部兵书,深刻领会了其中的谋略与智慧,秦末之际、天下大乱,张良聚集了百余名青年,准备拉起一支队伍反秦,在前往投奔景驹的途中,他遇到了刘邦,张良向刘邦讲述《太公兵法》,刘邦虽未深入研习兵书,却能迅速领会其中精髓,并在实际斗争中积极采纳张良的建议,这让张良大为惊叹,张良认定刘邦是明主,于是追随刘邦左右,在刘邦西进关中的过程中,张良屡献奇谋。
面对峣关的秦军,张良建议刘邦一方面派郦食其携带重金去贿赂秦军守将,使其放松警惕,另一方面在周围山上遍插旌旗、虚张声势,秦军守将果然中计,准备与刘邦联合西进,张良又及时提醒刘邦,秦军只是将领受赂,士兵可能不愿意归附,应趁秦军懈怠,发动突然袭击,刘邦依计而行,顺利攻破峣关,为后来他率先进入咸阳铺平了道路,后来,项羽摆下鸿门宴,想要借机杀了刘邦,宴会上,局势剑拔弩张,张良凭着自己的智慧,周旋于项羽、范增等人之间,张良与项伯建立联系,让项伯在项羽面前为刘邦说情,在危机时刻及时让樊哙闯入营帐,打乱项羽部署,为刘邦争取逃脱的机会,最后,张良巧妙地留下来向项羽辞谢,稳住项羽,使刘邦得以安全返回霸上。
楚汉战争期间,张良为刘邦制定战略,张良认为刘邦应该联合英布、彭越,并且要重用韩信,这一策略成功地分化了项羽势力,形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垓下之战中,张良建议刘邦撕毁鸿沟协议,趁项羽退兵之际发动突然袭击,最终将项羽围困垓下,使其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在大汉建立后,刘邦大封功臣,让张良在齐地自选三万户作为食邑,张良婉言谢绝,并且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选择了较为偏远的“留”这个地方作为封地,自请留侯封号,以此表明自己并无野心。
此后,张良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专注于修道养生、得以善终,纵观张良的一生,善于谋略,同时在适当时候收敛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