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颁推恩令

刘彻统治时期,主父偃建议刘彻下令,诸侯把自己的封地、财富赐给自己的儿孙等,从而削弱诸侯势力,刘彻当即下诏推行,这便是“推恩令”,这一政策彻底解决了藩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刘邦建立大汉后,吸取秦朝孤立而亡的教训,采取“郡国并行制”,分封了一批同姓和异姓诸侯王,尤其在刘邦晚年,通过种种手段将异姓王逐一铲除,但同姓诸侯王同样成为隐患,刘启在位时期,诸侯王势力尾大不掉,御史大夫晁错力主“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虽然最终平定了叛乱,但诸侯王割据根源并未彻底消除,一些幸存的诸侯依然拥有较强实力,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刘彻登基后,解决诸侯问题再次提上日程,若沿用“削藩”方式,可能再次引发战乱,主父偃的“推恩令”献上了一条“软刀杀人”的妙计。

推恩令的核心,是利用人性的“私心”瓦解诸侯,按照汉初继承制度,诸侯王封地和爵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子弟即使是王室宗亲,却得不到赏赐,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必须将封地的一部分分封给其他子弟,由中央政府授予侯爵,这意味着,每个诸侯的儿子,都能从父亲那里得到一块土地,并成为列侯,对于诸侯的次子、三子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他们原本只能依附嫡长兄,如今却能拥有自己的封地和爵位,自然对刘彻感恩戴德,对于诸侯王来说,推恩令看似“皇恩浩荡”,实则暗藏杀机,以一个拥有五个郡的诸侯王来说,如果他有五个儿子,按照推恩令,嫡长子继承王位后,只能拥有一郡,其余四郡需要分封给其他四子,到了下一代,每个列侯的儿子又会将封地进一步分割,几代之后,原本庞大的诸侯王国,便会被分割成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小侯国”,每个侯国可能只有数县之地,根本无力与中央抗衡。

推恩令推行后,效果立竿见影,诸侯王们明知这是刘彻的“削藩”之计,却无力反抗——若拒绝推恩,便会引发次子、三子们的不满,甚至可能被儿子们“举报”谋反;若接受推恩,则王国必然走向分裂,到刘彻晚年,汉初的大诸侯王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数以百计的小侯国,这些侯国受郡管辖,与普通县无异,为了防止侯国势力死灰复燃,刘彻规定,列侯的封地虽,由诸侯王分割而来,但必须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来管理,列侯无权干预地方行政,同时,刘彻以诸侯向中央缴纳的祭祀金成色不足为由,一次就削夺了一百零六位列侯的爵位,史称“酎金夺爵”,通过这些手段,彻底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

从历史影响来看,推恩令不仅解决了大汉的诸侯问题,更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此后,历代王朝虽偶有分封,但诸侯王的权力已大不如前,再也无法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势力,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虽也曾分封子弟,但都借鉴了刘彻的经验,对诸侯权力加以严格限制,避免重蹈汉初“七国之乱”的覆辙。 xJq9hVdS198d6ravHnDlstL9Srj6owwQFcHzBznrkW3BMfJ+mgpay7UySWKdh9D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