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的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横亘着一条长约一千二百公里的狭长地带,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边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脉,北边是戈壁荒漠,中间则是绿洲与河流交织的平原,这就是河西走廊,这一区域是中原王朝连接西域、沟通世界的重要纽带,也见证了大汉的扩张,以及丝绸之路的兴衰,河西走廊曾经长期被匈奴控制,走廊西侧连接着西域诸国,南侧的祁连山牧场水草丰美,是优良的战马培育基地,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击败了居住在河西的月氏人,将这里纳入版图,设立“浑邪王”和“休屠王”分别管辖,以此为跳板,经常袭扰汉朝的陇西、北地等郡,对于大汉而言,如果能夺取河西走廊,便能切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同时打开通往中亚、西亚的通道,之后,刘彻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年仅二十岁的霍去病,霍去病深谙骑兵战术,擅长长途奔袭,霍去病在准备妥当后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六天之内转战千里,翻越祁连山,在皋兰山与匈奴主力展开激战,霍去病身先士卒,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八千余人,还缴获了休屠王用于祭祀的金制雕像,这是汉朝军队首次深入河西走廊地区作战,并给了匈奴人一次巨大的打击。
之后,霍去病再次率军出征,采取“大迂回”战术,从北地郡出发,渡过黄河,穿过贺兰山,绕到匈奴军队的后方,在祁连山麓再次大败匈奴,歼敌三万余人,俘虏五王、五王母及单于王后阏氏、王子等百余人,经此两战,匈奴在河西地区元气大伤,浑邪王、休屠王因为损失惨重,担心被单于问罪,便密谋向大汉投降,刘彻派霍去病前往受降,期间休屠王突然反悔,浑邪王当机立断,斩杀休屠王,率领四万部众归降,霍去病率军渡过黄河,与浑邪王的部队会面,面对部分匈奴降兵的骚动,霍去病果断下令斩杀八千余名叛乱者,稳定了局势,最终,四万匈奴人顺利归汉,刘彻将这些匈奴人安置在陇西、北地等五郡,设“属国”管辖。
夺取河西走廊后,刘彻在此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标志着河西走廊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后来,大汉开始向河西移民屯田,从内地迁徙大量农民到这里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移民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原本以畜牧业为主的河西走廊,成为了大汉的“西部粮仓”,河西走廊的打通。为后来大汉开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汉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经过河西走廊运往西方,而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也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在军事上,河西走廊成为大汉抵御匈奴的重要屏障,刘彻在走廊西侧设立玉门关、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派驻重兵把守,并建立防御工事,形成了完善的防御体系,一旦匈奴南下,汉军可迅速从河西出兵,与西域驻军呼应,形成夹击之势,正是凭借河西走廊的战略优势,大汉才能在后来的漠北之战中大败匈奴,彻底解除其对中原的威胁。
今天,河西走廊依然是连接中国东部与西部的重要通道,这条走廊不仅是地理的通道,更是历史的见证,其承载着大汉的雄心与智慧,也见证了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