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独尊儒术

大汉建立初期,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秦朝末年战争惨烈,导致人口锐减,粮食严重不足。从刘邦到刘恒,再一直到刘启统治时期,朝廷一直信奉“黄老之学”,即无为而治,对于百姓的种地、做生意,政府几乎放任不管,在当时被称为“休养生息”,虽然无为而治使得国家逐渐稳定,但对于削藩、攻打匈奴、扩张占地面积来说,则需要一套能够巩固权力、笼络人心的思想,再加上当时儒家、道家、法家各种学说都有,导致朝廷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为了能够有效管制地方豪强,也为了让百姓意识到皇权的重要性,因此在刘彻的统治时期,思想体系被逐渐转化,起初,有一个叫做董仲舒的大儒,在刘彻举行选拔人才的考试中,递了一份思想改革方案,董仲舒将传统的儒学进行了一个大改造,在中间融入了阴阳、五行、法家等思想,形成了新儒学,并且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理念,这些理念都正好与刘彻强化皇权、统一思想的需求相契合,刘彻也对董仲舒的意见十分认可,于是便下令开始推行“独尊儒术”。

首先就是进行思想的大统一,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朝廷的主要指导思想,其他学说逐渐被边缘化,并下令在长安设立太学,太学里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相关知识,比如《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太学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当官,此外,还及时调整了选官制度,选拔官员的标准,主要依据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只有懂儒学的人才能拥有更多当官的机会,如果对儒学一窍不通,那么之后几乎很难进入官场,这一政策使得儒学的学生逐渐进入朝廷的各级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的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政治上,朝廷的大臣大多换成了儒生,在处理政务、起草奏折等方面都纷纷依据儒家经典来实行,从而指导政治实践,在教育上,各地方也纷纷设立相应的太学学府,教授儒家经典,儒家教育也从中央延伸到各个地方,这也间接让儒家思想传播更为广泛,在社会生活中,儒家的规矩也渐渐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比如孝顺父母、重视家族观念等,让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潜移默化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规范个人的行为。

独尊儒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心逐渐被凝聚、社会也逐渐变得稳定下来,其中三纲五常虽然有压迫性,但也确实让家庭、社会有了规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的混乱,对于文化传承方面来说亦是如此,儒家重视教育,重视历史,让汉字、史书这些文化代代流传,慢慢成为了文化的根基,不仅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政治、文化、社会、伦理等很多方面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一直影响了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走向,但同时独尊儒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就是在学说方面,人们的思想逐渐变得“内卷”,在学术方面只认儒学,其他的一概不学,这就让其他的学说发展前景逐渐落后,并且儒家强调规矩,反对标新立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存在一定的束缚性,同时也阻碍了改革、缺少创新,导致中国近代在变革中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Pw+ZCGL0Aw1ALfd6EQExOP5nrhSJMn9lYkwdgHpHWJX7uWCWbZ2AmR2dlFQKeT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