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价值正义外延的相关讨论

本节讨论价值正义涉及的工具、协作关系、自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价值正义既是机制目标又是价值工具,属于思想工具;价值正义的核心指向是协作问题;价值正义的核心内涵是自由。

(一)工具的重要意义

1.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人讲武松打虎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他问:武松打虎说明什么?他的结论出乎意料:武松打虎说明,工具至关重要。他接着解释:在现实生活中,赤手空拳的个人绝对打不过老虎,所以,故事里赤手空拳打败老虎的武松才是英雄,但是如果运用工具(武器),人打败老虎就不算什么,工具极大地提升了人的能力。

2.工具至关重要

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不足,这种不足是结构性短缺。因此,人们需要改变这种结构,在自然馈赠的基础上,人们需要依靠劳动来维系生存,需要提高劳动效率来改善生活。

劳动是驭使自然力以创造财富的实践活动,依据劳动对象可以把劳动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脑力劳动,以大脑作为自然基础,主要表现为信息形态,劳动成果是知识;一类是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体力劳动,以肢体作为自然基础,主要表现为实体形态,劳动成果是财富。知识是脑力劳动主导的劳动成果,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财富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成果,是改善人们生存状态、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物质基础。

提高劳动效率本质就是更好地运用劳动力和驭使自然力,而想要更好地运用劳动力就需要协作,想要更好地驭使自然力就需要工具。其实,协作也需要工具——思想工具。所以,人们把工具划分为信息形式的思想工具和实物形式的实体工具,合称劳动工具,简称工具。其中,思想工具是基础和本质,实体工具是载体和表现,工具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劳动能力和效率。本质上,动物依靠自身的变异以适应世界,人类依靠制造和运用工具来适应和改造世界,这是人类对自然动物界的超越。

(二)关于协作问题的六个讨论

关于“规则先行”。规则先行就是凡事要先行制定规则,后实施规则和运用规则,人在规则内行事,运用规则指导行为和判断。

关于“群众”的内涵。“群”就是有组织的人的集体,构成分工、权力和规则的共同价值组织;“众”就是具有规模性,在现代特别突出了社会广泛性。“群众”就是具有社会广泛性的大规模共同价值的组织体系。

关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价值正义的核心原则,可以从归因主义和效率主义两个方面理解。从归因主义看,价值创造者能够获得自己所创造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效激励劳动,按劳分配就是按照劳动的贡献分配价值,充分体现了归因主义的价值观,能够有效调动劳动的主观积极性;从效率主义看,人们劳动存在投入产出的关系,按劳分配避免了劳动补偿不能匹配劳动投入,不会出现“干得多,吃得少,走得早”的人才逆淘汰,也避免了产权分配不能匹配德才,不会出现逆向选择的人才错配,因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效率,有效提高劳动的客观能力。因此,按劳分配是归因主义和效率主义的统一体,能够实现主观劳动激励与客观劳动能力的统一。

关于劳动的范畴。劳动包括创造财富的劳动和降低风险的劳动,人们常说“挣血汗钱”,其中的“血”代表了风险指向,“汗”代表了财富指向。劳动也可以划分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或划分为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其中,配置劳动和科技创新都是脑力劳动,也是间接劳动,生产过程中直接制造产品和提供消费服务的劳动是直接劳动,一般体力劳动也是直接劳动。间接劳动的价值在于提高直接劳动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直接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由此构造出生产过程的价值链,因此劳动分工是价值链的本质,价值链是分工及其产业链的价值形式,在现代表现为货币形式。

关于协作的范畴。人类解决短缺问题有两条路径,一是组织路线,二是技术路线。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就是组织路径,人与自然之间的协作就是技术路径。人与自然的协作范围极其广泛,人对牛马的使用、对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等都是与自然的协作。动物及其他生物也有协作,比如蚂蚁与蚜虫、藤蔓与其寄生植物,等等,但是这些协作都是现象直观层面上的协作,而人与自然的协作是超越自然现象直观的抽象、间接、多层次关系的协作。

关于协作的成本。社会协作需要公共产品,公共产品需要市场税收作为资金来源,因此需要有合理的税收水平。《孟子·告子下》第十节提出了适度税率的观点,并提到“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诸侯币帛饔飧”“百官有司”等公共产品,桑弘羊在《盐铁论·卷一》提到“府库之藏”“执备之用”“备塞乘城之士”等公共产品。

(三)横向自由与纵向自由

在价值范畴扩张方面,协作减少了人们的行动空间,限制了人们行为和思维的横向自由,但是,在从数量取向到质量取向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发展了工匠精神,以纵向自由来替代横向自由,价值范畴出现了结构性扩张,从核心关注外部收益的外向诉求扩张到更多关注自我成长的内向追求,人们的价值追求从消费领域扩张到生产领域,劳动过程不再是简单的商品生产过程也是人的成长过程,人们不仅收获商品的外在价值,还收获自我成长的内在价值。

纵向自由是自我成长带来的自由,是大量重复的行为形成了标准化,构建起行为的动力定型和思维的律动规范,进而带来的随心所欲的状态,是专业化的深度自由。所谓“自律的自由”或“自律带来自由”,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通过大量有意识的重复形成无意识的自律习惯和模式,并由路径依赖构建起自律舒适区,形成无意识的“内在自我约束,外在合乎规则”,庄子形容为“游刃有余”,孔子形容为“从心所欲,不逾矩”;二是通过自律舒适区的深度开发和大量重复,构建起思维和行为的内在节奏,形成极度专心和极致笃行,带来天人合一、无物忘我的内心状态,庄子形容“坐忘”;三是在“坐忘”中行为节奏和思维律动产生共鸣,使内啡肽呈现高水平状态,产生顿悟感和光明感,庄子形容为“虚室生白”,《黄帝内经》描述为“恬愉”。

自由是约束的对称。在约束的意义上,经济在整体上是一个价值规划问题——带约束的价值优化问题,在个体上也是一个价值规划问题,这在逻辑上形成了神奇的自洽关系。 2Aijn/UOlHWNBmHUQZ6XyRyU8HMfjnUv4+vQ2P+59Uk2ex+rUfu6wRyPKEaAJPH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