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加强调研工作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尊重认识论和信息科学的内在规律。

(一)格物致知以优化信息条件

格物致知是科学认识论。格物致知是传统认知的科学方法,虽然历史上有多种理解,但从认识论的角度,包括五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分类比较,二是辩证思维,三是系统思考,四是正心诚意,五是实践笃行。

1.分类比较

《周易·同人》说“君子以类族辨物”,这是“格”的第一个内涵,要把事物分类比较,在分类中比较,在比较中分类。认识论认为,人们在比较中认识事物,在分类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是与非、自我与他者。比如,“格竹子”就要在竹子与非竹子的比较中,直观地认识竹子,理解什么是竹子和什么不是竹子,理解竹子的内在本质,认识不同竹子之间的共同本质和差异,认识竹子与非竹子的本质差异。其实,理解和认知都是比较的结果。所以,《道德经》说“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格物不只是推究,而是分类究竟,既要分类又要究竟,在事物的是与非、自身与他者的区别中理解,在对照中理解。

2.辩证思维

“格”的第二个内涵是在事物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中展开认识,既有正面的内涵认识——是什么,也有反面的外延认识——非什么(不是什么)。所以,《周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格物就是要在是与非的比较中找究竟、穷事理。而比较的最简约形式就是辩证,就是找到正反两个方面展开对照和比较,所谓“究竟是非”。特别强调事物的是非关系,厘清楚哪些能够证实、哪些能够证伪、哪些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认识的盲区。比如,认识竹子要从“是与非”的正反两个方面形成辩证关系来理解竹子,还要在形式上展开竹子内涵和外延的讨论,达到明辨的目的。

3.系统思考

“格”的第三个内涵是在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展开系统、全面、深刻、细致的思考,《周易·系辞》说“探赜索隐”。就是从分类开始辩证认识过程,其认识内涵的范畴结构要从哲学三大规律和五个范畴展开。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大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等五个关系。比如,认识竹子,要分类比较和辩证讨论,每一个分类的比较和辩证讨论都要针对竹子从哲学三大规律和五个范畴来比较和认识其中的是与非。

4.正心诚意

“格”的第四个内涵是正心诚意的意思,通“恪”。《庄子ˑ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有着恢宏的大气,更有着极致的虔诚,追求无物忘我、天人合一、燕处超然、万物唯心、全心一念的纯净的内心世界,着力强调了探索真理的态度。比如,研究竹子就是要认真研究竹子,内心不能有杂念,务必干净、纯粹,只有竹子没有他物。所以,格物致知的其他方面强调方法,正心诚意强调态度,方法与态度同样重要,这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这种态度要求的格除物欲、内心无私也引发了“致良知”的心学思考。

5.实践笃行

“知信行合一”是“格”的第五个内涵。《礼记·中庸》说“博学之……笃行之”,强调了知、信、行的关系。人们也常说“实践出真知”,只有能够正确指导实践的才是真知,才能真信,也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和强化信念。人们总是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强化信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汉字的会意构造上看,“知”的意思就是能够射中靶心还能说出道理,就是实践能够成功还能说清楚成功的道理,这才是真的知,这样的知才真正可信。比如,格竹子还需要去种植竹子,在种植竹子的实践中认识竹子的生长规律,认识竹子与非竹子的生长规律的不同,认识相同竹子共同的生长规律,也认识不同竹子的不同生长规律,要在这种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比较中,认识竹子的本质和规律。只有种好了竹子,对于竹子的认识才是可靠的、可信的。

6.小结

格竹子不是简单的对着竹子枯坐,仔细观察竹子只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要以分类方法切入,以辩证思维为主线,以系统思维为结构,认真专注地进入实践,观察、思考和种植竹子,在种好竹子的实践过程中深化对竹子的认识,也通过种好竹子触类旁通,提炼和抽象出认识方法和认识论,帮助我们理解其他事物。

从认识论的视角,人们认识事物的切入点是分类把握,人们正是在分类中认识事物的同与异,甚至是自我与他者,这也是“科学”的原始本意——分类究竟、分科学习。所谓格物致知就是从分类究竟着手的研究方法,所以,格物致知与科学是同义的研究方法,是人们实践中创立的探索真理的重要方法。但要注意,无论是格物还是科学,都是探索真理的方法,不是真理本身。

格物致知就是通过调查和研究的辩证统一来改善信息状况,解决信息的稀缺性问题,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

在调查方面,一是加强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生产和科学研究的一线,更加贴近信息生成的源头,更好地获得直接信息;二是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从历史上他人的实践经验、理论总结、知识体系等获得间接信息。

在研究方面,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方法,比如,哲学的认识论、数学的统计、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挖掘和大数据技术等,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抽象,形成体系化的信息——理论逻辑。而且,概率论的原理说明,在更高层次的抽象上对信息进行检验,在更高抽象层次上形成统一,理论所接受的检验领域就越加宽广。接受的检验数量更多、质量更高、标准更为严苛,理论的真理性和正确性就更高,适应领域更广,可靠性更好,对实践的指导价值更高。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结构

《周易·系辞》说“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探赜索隐”就是调查研究,“钩深”就是更好把握规律,“致远”就是成就事业。所以,其意思就是强调做好调查研究,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好工作,成就事业。

调查研究是认识过程的两个关联活动,一是调查,从外部获得信息,这是感性活动;二是研究,这是理性活动,从内部获得信息,即通过既有的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抽象,获得更多的信息。做好了调查研究才能把工作做好。

要遵循各个具体学科专业的实验规范,正确地开展实验和记录结果。要遵循信息科学的研究规律、方法和理论,正确地分析、归纳、演绎既有的信息,抽象出更多合乎逻辑的信息。

图2-4 经济调研工作基本流程

经济调研工作的基本框架:(0)确定主题。(1)确定调研内容,形成调研提纲。(2)制定调研计划,形成工作方案。(3)实施工作方案,完成调研计划。(4)整理调研资料,评估调研工作。(4.5)评估不通过,升级调研,重回(1);评估通过,转入(5)。(5)撰写调研报告,调研后评估——基本判断:优良中差?闪光点在哪?还有哪些可改进?这是不断提高调研能力的关键——总结经验教训。其中要特别注意调研提纲设计的三个原则:相关性、可答性和可达性。所谓相关性就是要认真设计调查提纲,通过严密数学分析,保障调研内容的主题相关性,案例选择、提纲设计等都要围绕主题展开,切忌出现不相关的调研选项,形成信息干扰,降低调研质量。可答性就是被调研者能够回答,不能超出被调研者的能力、意愿去设计,变成形式调研或虚假调研。可达性就是设计调研内容能够涵盖主题,通过调研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为解决问题的调研都是形式调研或虚假调研。其中的相关性分析比较复杂,人们通常通过统计的相关系数来分析。但是,相关系数难以区别共因相关与因果相关,比如,人的长高与小树的长高具有正相关系数,它们都是时间的结果,但它们之间没有关系。人们通常还采用异步相关系数来分析,所谓同步时序分析就是同一时间的数据对应,比如,2020年的数据对应2020年的数据,2021年的数据对应2021年的数据,依次类推,计算相关系数;所谓异步就是把时间序列的对应关系错开,比如,用2020年的数据对应2021年的数据,2021年的数对应2022的数据,依次类推,计算相关系数。认为异步相关系数能够更好反映变量的因果性,在时序关系上,原因超前于结果,前置原因变量数据而统计的相关系数会大于同步计算的相关系数,反之,前置结果变量数据而统计的相关系数会小于同步计算的相关系数。

举一个关于信息处理技术的逻辑案例。一个人要上自己的汽车却找不到车钥匙,他不停地翻口袋,这时他的一个朋友对他说:“你先靠近你的汽车,看看能不能打开车门。这是感应钥匙,如果能够打开说明钥匙在你身上,你再翻口袋,如果打不开车门说明钥匙不在你身上,就不用翻口袋了,得想想是不是放在家里忘记带出门了。”于是,这个朋友靠近汽车,但打不开车门,回到家里就找到了钥匙。感应钥匙提供了一种功能,令汽车钥匙在不在身上与能不能打开车门产生了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能够提供一定的信息。人们创造了许多分析信息的技术,比如统计学、复式记账法,等等。复式记账法是使用了信息审查原理,构造了两条不同的核算路径,通过独立核算后的结果对比,运用了独立事件共同出错概率是各自概率的乘积,而概率不大于零,因而共同概率变小,而共同出现相同错误的概率更小。本质上,所有的自然科学都是信息处理的技术,都是通过信息揭示事物规律和运用规律的技术。

(三)调查研究的技术问题

1.调查研究的案例选择

调查研究是获得信息的基本形式,要遵循辩证法的原则,正反两方面的案例都要有。其实,调查研究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即“先试点,后总结,再推广”,核心就是调查研究,不过这个调查研究包括了实践本身。所以,案例的选择既要有成功的经验总结,也要关注失败的教训归纳。真正成功的要素是成功案例共有而失败案例共无的,那些只是成功案例共有的要素未必是成功要素。

成功的案例极其重要。人们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很多,缺少成功案例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寻找正确的路线和方案就是“大海捞针”,所以,那些成功的案例就是大海航行中的灯塔,能够给人们提供前行的方向。统计学的学习原理就是一种价值调整的确证机制,人们更信任那些带来成功的方案,认为成功次数越多的方案具有越大的成功概率,所以,方案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加人们对方案的信任度,人们也会在计算中提高方案的成功概率设定值。即是说,人们的知识积累也是基于成功与失败的学习,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对这些带来成功的经验给予更大的信任,成功的经历越多,给予的信任越大,人们常说“提高信任权重”。反之,对于失败的教训则降低其信任权重。

我们也需要高度重视失败的案例。没有失败的案例也会带来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理论边界。人们认识的世界丰富多样,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规律,具有不同的信息边界,这构成了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的认识论认为,科学总存在边界,存在适用的领域,超越这些边界,科学理论就会失效,寻找这些边界就称为“证伪”。失败的教训就是来自实践的证伪,是全部科学边界逻辑的基础。缺乏理论边界,人们就难以确定行动的始终,既难以善始也难以善终,正如《周易·文言》所说,“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二是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一方面,缺乏失败经历的人们容易缺乏危机意识。具有危机意识人们才会主动规避风险,做到《孟子·尽心》说的“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论语》说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的“坐不垂堂”;另一方面,缺乏失败的教训就缺乏应对危机的实践,应对危机的对策措施也就缺乏实际的基础,这样的理论体系只能飞在天上,没有提供软着陆的办法,不能形成《周易·文言·乾》中“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的格局,《周易》用“亢龙有悔”来形容其危险。三是过于保守。完全没有失败的案例,带来的理论体系就会标准过高。从审查理论看,在一定审查水平下,人们需要在“枉抓”与“错放”的两难之间做出选择,要想提高审查水平就需要更多的信息,带来更多的成本。缺乏失败的案例就说明样本的标准过高,过于保守,漏掉了很多好的项目,把这些好的项目当成了不好的项目。这种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非常重要,在实践的市场竞争中也很重要。过度保守的态度和做法,容易使人犹豫不决,缺乏进取精神,难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也容易错过那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优质项目。

因此,正面的成功案例要调研,负面的失败案例也要调研。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更多的是鼓励人们不要怕失败;更完整的说法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胜利是成功之父”。

2.找什么人调查

每一个人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对于调研对象的信息要从两方面看,一是不可不信,二是不可全信,东汉王符的《潜夫论·明暗》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被调研者回答问题不可能完全客观,这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信源不完备,这是客观因素。人们获得的信息从源头上就是不完备的,前面讨论了这个问题;二是信源扭曲,这是主观因素。人们内心会不由自主或不自知地放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利益格局框定人们的信息选择,人们不是用证据来支持观点,而是用观点来修改证据,形成信息过滤原理:人们更容易关注对自己有利的事物,记住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信息过滤原理还可以进一步展开。利益决定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观点和方法决定信息,人们有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视觉,对那些没有利益和兴趣的内容会选择性地无视和遗忘,对那些有利益和感兴趣的内容会选择性地正视和牢记。

因此,调查研究需要多方面的人员构成,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观点中抽象、对比和推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才能找到事物的真相,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调查对象的选择要兼顾典型性与随机性,还要满足利益相关性,那些利益不相关的人未必需要参与调查。被调查的人不是越多越好,不相关人员的参与可能增加了无效信息量,形成不真实的信息样本,给后面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3.关于迭代进化的一个争议

有人认为可以先写调研报告,理清思路,带着更加清楚的问题去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逐步完善报告。

这种观点背后的逻辑是“雪球理论”——自身的知识越多看到的知识就越多。这种观点的另一个变化是不写成调研报告而是写出研究报告的一级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内容注释,包括讨论什么内容、主要思路、基本观点、相关理论等,这个带注释的提纲比三级提纲信息量更大,本质上就是没有过度修饰但已成文的报告,这就是所谓的“做功课”。

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认为这样做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影响后续调研工作的客观公正。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调研本身是一个迭代进化的过程,在调查研究和亲历实践中深化认识,报告也是在调研的进程中写出,又在调研的进程中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修改完善。所以,事先查资料写出报告也是迭代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但是,这样做需要遵循辩证法的“执其两端”原则,把课题大纲划分为两组,确定具体问题的两种对立观点,在调研进程中深化认识,强化争议,明辨是非,形成结论,当然也可能没有结论。通过这样的辩证两端设计,既能够获得雪球效应带来的更高信息效率,也能够更好地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影响,更能够在充分的辩论中激发思考,启迪思想火花,更好地发挥调研组的创造力,提高调研质量。 HispDrQmQ3KG2qIo2xCOfs5GCfRiwA0RYajd6X08PglQZht6RrEjGs5e7ljsGz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