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结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信息稀缺是基本特征,信息不对称是基本结构,两者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构成价值正义的基本制约。

(一)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具有客观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为运动所以有能量,因为规律所以有信息。规律支配着事物的运动,所以,信息、能量、物质构成了物质世界。其中,信息是规律的表现形态。《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法”,从上往下就是规律支配的意思,从下往上就是遵从规律的意思,正是有了规律的支配和对规律的遵从才有了“道并行而不相悖”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而“大衍之数”和“万物皆数”都描述事物有规律和信息,可以通过数来表达这些规律和信息。所以,知识就是人们通过信息认识和把握规律创造的成果。

2.信息具有先导性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贯穿其中的核心就是信息问题。信息的本质就是消除不确定性,是事物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呈现。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就是掌握了更多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更加有效地驭使自然力、社会力和人力,提高劳动效率。这是信息的先导性。

所谓劳动就是以人力驾驭物力,劳动的本质就是运用规律,支配事物的发展。人力有智力和体力,构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心灵形容脑力劳动,手巧形容体力劳动,而劳动是两者的统一,即“知行合一”: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劳动是脑力劳动,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劳动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是设计,体力劳动是施工。设计当中有施工,设计图也需要画出来,这个画出来的过程就是施工;施工当中有设计,施工设计是施工的重要内容。所以,在知行合一的劳动中,脑力劳动是劳动的先导、核心和关键,但体力劳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实现形式,脑力劳动的成果要通过体力劳动来实现。所以,两者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不能偏废一方。但信息更加基础和稀缺。《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说明了信息很重要,但信息也很稀缺。

3.信息具有隐藏性

(1)一个信息隐藏的案例

求解方程: 。这个问题很简单,其简化版 。初看这个问题有点乱,事实上,只要令 ,则有 。所以,求解方程

这里就是信息隐藏问题,方程通过形式复杂化,隐蔽了简单的方程 。这些都是简单的信息隐藏,还有更加复杂的信息隐藏。比如,人的天赋隐藏可能是一个突出问题,人的天赋有差异而无优劣,需要个人自我发现和发展,也需要组织发现和培育,因此,人的配置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再比如,数据隐藏需要通过专业的统计方法才能在大量的数据中找到规律,抽象出隐藏的信息,在现代的大数据分析中,过去是“算法+数据”,现在是“数据+算法”,数据成为核心,因为数据是信息的重要形式。特别在高质量的生产体系中,装备的AI化带来了AI算法的参数调整,这些参数需要在样本数据的训练中获得调整,事实上这些样本数据就是参数信息的数据载体。在AI算法中,参数极其重要,而样本决定参数的收敛速度和精度。人们常把这种训练数据称为数据陪练。因此,获得高质量的训练样本是算法参数更高精度的关键。但是,人们获得的样本通常存在异常数据,或者数据样本的质量不高,而剔除强异常数据和调整弱异常数据、提高数据样本的质量是数据清洗工作的任务。同时,数据的层次、秩序和使用频度等也构成影响参数收敛速度和精度的核心要素,需要在数据清洗中重构数据样本,这些工作本身也需要AI辅助的人机结合来完成。能够胜任这项任务的人需要深厚的数学和数据处理功底,以及专业知识和长期专业工作形成的灵感,他们是新质生产力的大国工匠。

(2)两个信息误导的案例

隐藏信息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就是信息误导,这类问题很多。这里看两个案例,一个是商船与火炮,一个是管道结冰与解冻。

一、商场与火炮的案例。商船受到飞机的轰炸,人们在商船上安装火炮。一段时间后,商船的火炮打下来的飞机并不多。有人认为商船的火炮没有作用,反而占据了商船的空间,增加了商船的重量,提高了商船的运输成本,认为应当拆除商船上的火炮。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商船安装火炮的目的不是打飞机,而是保卫商船,人们需要统计的数据不是打下的飞机而是商船的损失。后来他们统计了商船的损失率,发现自从安装了火炮后,商船损失率显著减少,说明商船的火炮具有明显的效用。这个案例说明信息识别的意义,很多时候人们识别信息未必精准,导致工作目标不精准,因而工作质量不高。

二、管道结冰与解冻的案例。施工工地上,天降暴雨后又下雪,气温突降,一批水管进水后结冰影响了施工进度。人们提出了很多化冰的解决方案,但是都比较耗费时间。后来一个人提出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电炉和电吹风集中对小批量水管加热,并倾斜放置水管,在水管内与冰的结合部分融化时敲击水管震动,将冰滑落出来,由此很快解决了水管的结冰问题。他们总结说,我们不是要化冰而是要把冰从水管中分离出来,两者完全不同,所花费的能量不同,时间也不相同。这个案例表明对信息的理解精确很重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很重要。

4.信息带有主观性

(1)第一个故事

三个朋友自驾外出调研,在高速公路进入休息区间的通道停了一辆车,影响到车辆的进出,其中一个身材瘦小的朋友非常愤怒,他对身材高大的朋友说:我如果有你这么高大的体格,我肯定揍这个小子(指那个乱停车的人)。

大个子的朋友听了觉得有点道德绑架了,但他一直很尊重这位身材瘦小的朋友,于是他说:行,你先坐进休息区,吸一支烟,然后再做决定,如果你到时还决定打他,那你就上去给他一个耳光,剩下的事情交给我。

第三个朋友感到奇怪,问道:为什么要先吸一支烟?为什么要他先上去打一个耳光?

大个子朋友解释道:正确决策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信息、理性和责任。一是要有必要的信息。虽然信息总是稀缺的,但是,能够收集到必要的信息还是正确决策的必要条件。在这里,我们没有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这已经是我们决策的极其不利的条件。二是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意气用事,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人们才能理性思考,《孙子兵法》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佛家说“戒、定、慧”,《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礼记·大学》说“止、定、静、安、虑、得”。在这里,让他吸一支烟就是为了让他平复情绪,回归理性。三是要有责任担当。没有责任的决策是不负责的,容易失之于轻率。所以,人们常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有躬身入局,挺膺担当,承担责任,才能真正体会压力、体验艰辛,才能认真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做出理性决策。在这里,要他打一耳光就是要他来启动事件,让他躬身入局,承担事件的后果,支付事件的成本,强化他的责任担当。现在,我们没有任何关于事件的信息,如果后两个条件还不重视,这样的决策肯定不行。

果然,在一支烟后,这个瘦小的朋友决定不打架了,因为没有必要。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些启示,其中,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的处理和行为的责任极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人们的信息具有主观性,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

(2)第二个故事

一个工程因不可抗力而终止,其核心设备被封存起来。三年后一个同样设计的工程出来了,总承包方与核心设备供应商都希望启用这台设备。这就需要拆开包装箱查验设备的状况,而包装箱的价格较高,双方同意分摊这个成本,但是,对于各自分摊多少却没有达成一致,都希望自己分摊少一些对方分摊多一些。

后来有个人建议按照股份制度来分摊。他认为这是一次共同投资,投资的利润应当按照投资比例划分,同样,也可以按照利润比例倒推出各自的投资比例。这个包装箱的成本就是总投资,其比例应当按照买卖双方的利润比例分摊,即按照这个比例分摊。而作为专业机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都有共识,就可以按照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比例来确定拆包装箱成本的分摊比例。因为大家都认同股份制度的分配原则,所以大家也都赞同他的建议。

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利益决定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人们看到的信息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所谓利益决定立场,位置决定脑袋,坐标决定视野。因此人们发现,讨论分配原则比讨论利益分配更容易达成共识,因为原则距离利益较远,分配距离利益更近。由此也形成了“原则在先,分配在后”的价值分配和产权分配原则,以及“先讨论工作原则,后讨论工作方案”的工作方法。价值正义必然涉及利益相关问题,因此可能讨论原则和方法比讨论结果更为重要。本质上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思维方式,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方法,构造出一个蕴含原问题的高维度问题,然后解决高维度问题,原问题作为高维度问题的特例也就自然解决了。代数学就是升维思维的典型,其中求解数学规划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是常用的升维方式,复数、矩阵等也是常用的升维方式,人们也把这类升维方式称为降维打击——用高维度的方法解决低维度的问题。

(二)信息的基本结构

信息的基本结构就是稀缺性及其导致的不对称性,占有信息较多的一方称委托人,获得信息较少的一方称代理人,信息的不对称结构也称委托-代理结构,或委托-代理关系。

1.信息具有稀缺性

思想是概念化的信息,知识是体系化的思想。信息是劳动的成果,而且是协作劳动的成果,人们大规模的协作劳动产生了细分的专业化,形成了思想深度思考的可能性,在协作中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了思想的激荡、信息的爆炸、知识的喷发,由此引发财富的加速增长。毕竟,创造思想是创造财富的先导,创造思想需要组织化的体系协作,所以,人们说“思想植根于实践,发展于讨论”。

人们创造了解决信息问题的方法,但是,信息的稀缺仍然是人们工作的难点,也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状况。其实,信息的稀缺性是绝对的,信息的丰裕性是相对的,人们不可能获得解决所有问题的信息,但需要获得解决主要问题的信息。

经济的整体格局就是一个数学规划问题,但是求解这个数学规划就存在信息稀缺的问题。在人口数量巨大和人们需求多元的条件下,社会经济规划设计的变量众多,约束条件众多,因而形成了运算量的组合爆炸问题,求解这样的巨量运算需要超天文级的算力,人类近期甚至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无法获得。

人们通常并不整体求解这个社会经济的数学规划,而是分解成许多局部问题来解决,每一个局部问题又都构成一个局部经济的数学规划,人们对这些数量众多的数学规划独立求解、局部优化,这就是市场分散决策的原理。

对于这些数量众多的数学规划,人们也不是都求其最优解,许多规划人们采用的是启发式算法求解。所谓的启发式算法就是算法的数学原理满足求解规划的必要条件,但是不满足求解规划的充分条件。从而,启发式算法的结果未必是最优解,但是,这些结果足够优化,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只有那些能够满足规划充分条件的算法才能提供最优解,但是,这些充分条件的运算量通常都非常大,没法实现。

人们还把多个启发式算法堆垒起来,利用多个启发式算法求解规划,这样能够较好地平衡求解精度和运算量的矛盾。所以,寻找启发式算法的原理,即寻找那些规划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信息工作。当然,这些算法堆叠也同样增加运算量,形成算力要求,因此合理构造启发式算法的组合也是一种信息工作。

关于信息稀缺的事例很多。一个是《墨子·鲁问》记载的关于鲁班造飞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墨子提出了“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的科学精神的价值观,但是他以此说明飞机没有用则未必正确。由此也说明,理解事物发展很困难,原因就在于信息的稀缺性。一个是古典经济学的“钻石与水的悖论”,钻石价格很高,原因在于钻石稀缺,获得钻石的边际成本高,而这个边际成本主要就是探寻钻石和设计装备的成本,即信息成本,所以,钻石的稀缺源于信息的稀缺。财富是稀缺的,信息也是稀缺的,而信息稀缺又是财富稀缺的先导。

2.信息不对称是常态

在现实生活中,信息的稀缺性分布不均衡。人的天赋不同、工作不同、关注点不同,都会对所拥有的信息产生差异。从而,信息占有差异是社会生活的常态,在经济学中,这种状态被描述为“委托-代理”结构,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委托人。市场交易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购买者是委托人,出卖者是代理人,出卖者比购买者占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人们常说“买家没有卖家精”就是这个意思。关于委托-代理结构的形成,可能有许多原因,这里谈两个基本的原因:天赋差异与用功不同。

天赋差异即所谓的“物竞天择”,人们的天赋不同,可能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适者占优——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天赋特点适用性不同,从而效率不同。比如,有些人具有打篮球的天赋,有些人具有踢足球的天赋,哪一种天赋更重要不好说。但是,有篮球天赋的人打篮球更有效率,有足球天赋的人踢足球更有效率。获得信息、加工信息都是重要的脑力劳动,当然也就具有不同的要求,具有相关天赋的人就更有效率,从而,他们更加容易成为“代理人”。

用功不同即所谓的“用进废退”。人们的能力是一种积累,在哪一个领域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就会在这个领域积累更多的信息,并且获得更多的经验、能力、社会关系等,这些又能够转化为专业的信息。比如,打篮球的人拥有更多篮球运动的信息,也更容易获得篮球运动相关的信息。因此这些专业人士具有信息优势,成为特定专业领域的“代理人”。

“天道酬勤”是“天赋+用功”的奇异发酵。关于劳动效率的影响因素众多,综合影响的结构会很奇异,有时候会很颠覆人们的直觉想象,对这种情况人们常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比如,学习能力是一种天赋,人们通常认为,学习速度快的人,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学习速度快的人更加适合成为通才,他们往往具有多个领域的通识。相反,学习速度稍慢而长久坚持的人更加适合成为专才,他们往往具有单一领域的精深知识。关于这个结论的微观解释——人们在学习过程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深入练习,精益求精,开辟新境界,所谓“炒旧饭”;二是开辟新领域,追求新鲜感,获得新知识,所谓“做新饭”。学习速度快的人,更适合选择“做新饭”的方案,他们能够从新领域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得“不断扩展”的广度自由带来的快感,同时,他们跨越心理非舒适区的时间较短,短时间的非舒适区带来的心理痛苦较小,相对而言他们对于较长时间处于舒适区带来的心理疲劳就会更加敏感(人们通常形容为“审美疲劳”)。相反,学习速度稍慢而长久坚持的人,更适合选择“炒旧饭”的方案,他们能够在旧领域的重复多次中体会精益求精,获得“游刃有余”的深度自由带来的快感,同时,他们跨越心理非舒适区的时间较长,长时间处于非舒适区带来的痛苦较大,相对而言他们对于较长时间处于舒适区带来的心理疲劳就不太敏感。所以,学习速度快的人更加适合成为通才,学习速度稍慢而长久坚持的人更适合成为专才。因此,勤奋是沃土,努力方向是肥力结构,天赋是树种,只有三者统一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同的树种需要不同的肥力结构,长成不同的良才,具有不同用途;而能不能才尽其用,还要看社会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个人的事业机遇。所以,成才不易,大用更难,对个人而言勤奋是必要条件和能动要素,对社会而言珍惜人才和优化配置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人的劳动能力有差异,信息结构不对称,都是现实生活的常态。信息是质量的关键,面向信息稀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通常有三大对策: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更多的信息,改善信息的稀缺性。二是委托掌握更多信息的人,让信息占优者代理工作——所谓“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委托-代理”结构关系;这个方面通常需要配套制度安排的激励相容,完善“委托-代理”关系。三是逆向信息审查,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关系,制度安排上设立举证责任倒置,强化代理人的自证责任要求,构成信息责任框架内部的“信息多=责任大”的机制,强化代理人的责任,司法中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就是这种制度安排的重要实例之一。 XstU5lSD2t/z7Ne79ty7EdtWncKojSsIF18T9EtYKEX9O6PE0o0vSwAmWyZNzSB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