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笔者曾先后在直辖市的市、区两级检察机关从事检察工作,辞去公职之后在某金融控股集团从事法务合规工作。自律师执业以来,主要从事经济类刑事案件的辩护工作。在此期间,笔者承办、督办、指导办理了大量的金融刑事案件和金融合规审查项目。特别是从事律师工作以来,每当办理一个新类型金融犯罪案件时,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梳理个罪的裁判实务情况、裁判要点和法律规范。但是,笔者在与办案人员沟通过程中发现,律师在向办案人员提交详细的类案裁判观点检索报告后,基本都会得到办案人员的正面反馈,案件也较容易取得好的处理结果。

有感于此,笔者在3年前开始筹划编写本书。经过多次打磨,我们最终确定了实务解析、裁判要点、实务建议和法律规范的行文框架。该结构可以使读者阅读一节内容即快速了解个罪的实务现状,把握个罪的裁判要点,洞悉风险防控的实务要点,以此方便从事金融刑事法律工作的法务人员、合规人员、律师以及司法办案人员。

裁判观点,不仅是法官对个案的理解,更是金融公司及实控人、高管、员工应当引以为戒的风险点。本书梳理了金融犯罪中30余个罪名的相关裁判文书,汇编了300个裁判要点。这300个裁判要点对应着至少300个金融刑事法律风险点。

我们以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为例,在曾经轰动一时的民某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理财“飞单”大案中,二审法院在对原副行长肖某的认定中认为,“由于肖某在销售理财转让产品过程中,明知客户资金打入张某提供或者自己寻找的过渡账户,而并非打入张某所称的实际转让人账户,其在应当采取措施且有能力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却没有采取措施去避免或降低客户资金脱离银行有效监管的风险。肖某对客户资金的后续去向持放任态度,不仅严重影响了银行对该部分资金账目真实性的记载,最终也造成了客户资金的巨大损失,应当以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追究肖某的刑事责任。”我们将该裁判观点提炼为“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明知客户资金未进入法定账户而不采取避免措施,对客户资金的后续去向持放任态度,涉嫌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该裁判观点代表了法官对该类行为的处理态度。从案外人的视角来看,该裁判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银行高管和相关职能部门员工,如果发现客户资金脱离银行有效监管,应当及时履行职责,以避免承担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或者其他刑事法律风险。

关于有罪判决的裁判观点,其中蕴含的刑事法律风险点自不待言。关于无罪判决的裁判观点,需要提示的是,即使是无罪裁判案件中的行为方式或者商业模式,通常也蕴含了极高的刑事风险,否则案件不会轻易进入刑事程序。一个无罪判决案件,是要走完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一审、二审乃至再审)程序的。如果当事人事先知道实施某一特定行为或者启动某一商业模式一定会坐牢,通常是没有人愿意把上述流程“体验”一遍的。因此,我们特别提示读者,不能因为某一行为方式或者商业模式涉及的案件被认定为无罪而认为其没有刑事风险。当然,作为辩护律师,完全可以以此类无罪裁判观点作为类案辩护的参考。

关于本书,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体例设置合理,阅读方便。本书根据犯罪对象的不同,将金融犯罪常见的罪名分类归纳为资金贷款类犯罪、票证牌照类犯罪、假币类犯罪、非法集资类犯罪和证券市场类犯罪等五大板块。同时,每节内容分为实务解析、裁判要点、实务建议和法律规范四部分。此外,每节设置详细目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检索相关裁判要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使读者实现“读一节内容,了解一个罪名;读一章内容,了解一类罪名”的目的。

二是案例选取权威、全面。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公开渠道检索了能够检索到的几乎全部个罪案例,并优先选择“两高”公报案例、指导案例、典型案例和二审判决案例,确保所选择案例的权威性。同时,我们尽量筛选“法院认为”部分论证说理充分的判例。此外,对于个别罪名,考虑到犯罪方式的特殊性,我们选取了少量的一审判例。

三是内容提炼准确,阅读体验友好。我们对每个案例均简要讲明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大部分案件提炼了“争议焦点”。在忠于判决文书本意的前提下,用凝练精简的文字准确概括了判决文书的裁判要点,尽量让读者“用一句话读懂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关于案件事实的提炼,我们适度裁剪加工了裁判文书认定的事实,保留了与裁判要点相关的事实,删除了与裁判要点无关的事实和细节,提升了阅读体验。

四是个罪规范梳理全面详细。本书全面梳理了金融个罪的刑事法律规范性文件,便于读者检索查阅。

通过本书,我们希望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能够快速识别所在行业的刑事法律风险点,远离刑事法律风险;我们希望法务合规从业人员可以平衡企业运营和刑事风控的关系,护航金融企业平稳发展;我们希望刑事律师从业人员可以从中发现有启发的辩护思路,让自己的金融刑事辩护工作更加有效;我们希望司法裁判人员通过阅读书中的在先判例,借鉴典型案例的论证思路,让自己的判决文书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从而被更多的法律同路人传阅转载!

由于本书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遗漏甚至错误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本书作者联系,联系邮箱:hanshuai8168@163.com。

韩帅律师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 管理合伙人
2023年3月18日 Ku3cuo0LPEL4VzD3gtr7ao0RrL16JLZ9roO505j859XBH/3hfHpXkryiCLwH5o2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