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认同效应:恰当展示自己对当事人的认同

认同效应又可称为“名片效应”,它是引导者通过表达与交流对象相似的观点或特征,来展示“我是自己人”的心理暗示,从而使被引导者产生一种认同感,进而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或弱化对方的防范心理,从而取得观点认同、接受引导等效果。

·有意识地向对方表明相似的观点与看法

认同效应常常会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于生活中,如在公司谈判、产品推销过程中,便常有此效应的运用。

一次,公司的陈经理正在餐厅招待一位重要客户,对方此行的目的是就双方的合作价格进行协商,事关公司盈利,自然对彼此都非常重要,再加上初次见面,双方都非常紧张。在见面后,双方都感觉到,他们间的戒备感、距离感非常强。

陈经理一直在不停地寻找一个恰当的方法,想要打破这种无益的沉闷氛围。此时,餐厅中的电视正在直播NBA篮球比赛,陈经理发现,对方时不时便会去看电视,于是判定他肯定是一位篮球迷。

虽然他对NBA与篮球并不感兴趣,但他还是从一些著名的篮球运动员与对方聊起,结果,这成了他们之间最好的话题。随后,因为这个“共同的爱好”,双方的交流变得多了起来,再加上陈经理丰富的谈判经验,最终达成了彼此都满意的新合作价格。

由此来看,在人际交往中,若可以在相识后的第一时间内,表明自己与对方相同的态度、爱好或价值观,便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进而在短时间内形成有益于双方沟通的情境。

·调解中也常有认同效应的运用

认同效应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观点方面的认同;

第二,特征方面的认同。

比如,在一起调解中,调解员张梅便运用了这两个方面的认同。

在一起因为婆婆过度干预儿媳生活而导致的婆媳纠纷中,她在与儿媳接触的过程中,表明自己与对方身份相近:“虽然我现在是山东媳妇了,但我和你一样,也是河北的闺女!”对方一听,便有了“老乡”的亲近感,便将自己在山东当地遇到的生活困难一一道来。

而在面对老人时,她则以认同表达了自己对老人的尊重:“我的妈妈和您一样,也69岁了,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现在也是一头白发,看着您这样为孩子操心,我一下子就想起她来了。”老人对张梅的好感也立即建立了起来。

运用名片效应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在调解员阐述自我观点以前,便先向对方表明了自己在某些地方与当事人存在一致之处,这种“一致”就如同一张“名片”:一来削弱了对方在相关问题上的防备与对立情绪;二来避免了对方对调解员提供的信息、观点进行质疑与挑剔。

·警惕为了认同而认同

在调解员与当事人初次见面时,名片效应运用得当,的确可以起到提高劝说、引导效果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下述几点:

(1)不可刻意迎合

调解员采用名片效应,主要是为了寻找自己与对方在思想、观念、认知、意见上的相同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有意隐瞒自己原有的思想、意见等,去刻意迎合对方,以求得对方的认可。

调解往往并非一蹴而就,刻意的迎合往往会在日后的沟通中形成隐患。比如,若张梅并非“河北闺女”,那么对方谈及河北民俗时就很可能露馅。而这种刻意的欺骗,很容易失去当事人的信任。

(2)认同效应往往通过语言达成

语言是劝说、引导的直接工具,调解员应注意运用语言的情感性和影响力,这对增强“名片效应”,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与文化水平较低的当事人说话,应使用大众化朴实的语言;与文化程度较高的当事人谈话,宜采用文雅富于哲理的语言。对老年人应节奏缓慢,情绪稳定,对年轻人则应节奏明快,情绪张扬。

相似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适合于不同年龄、职业与层次特点,同时也表示出了对对方的尊重,更可给对方亲切、融洽之感。这将大大有利于消除对方心理障碍,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为接下来的劝说与引导创造心理条件。 02h+y/3y9wdHr6Kj9teg3ORrv+dQaJikSGcDgSa372x5ef3/UeSc8xNdkSIyIb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