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预言自我证明:越相信什么,越容易发生什么

通俗来说,预言自我证明,即我们越相信什么,就越容易发生什么。心理学家认为,之所以出现此类情况,是因为人们的自我暗示会影响到个人注意力。在注意力受到影响后,大脑便会寻找相应资料去印证之前的暗示,进而形成预言自我证明。

·预言自我证明,导致一个手势引发群殴

2014年世界杯比赛中,阿根廷队点球惜败德国队后,双方球员在场上发生了肢体冲突。事后调查结果显示,祸根源于罚点球时德国队员博洛夫斯基的一个手势:他将自己的手指竖在嘴边,让对方不要吵,结果,阿根廷队队员就火了,虽一直压抑着不满,但在阿根廷队惨遭淘汰后,两队队员还是打了起来。

但是,在德国队队员看来,先挑衅的是对方:“他们冲着我们的队员大吼,但我们根本听不懂他们在吵什么。我们认为,他们是在试图干扰我们的队员。这就是两方起冲突的原因。”

为什么一个手势,就让两支出色的球队在全球观众面前上演闹剧?心理学家们认为,人们都会利用自己的直觉来解释事情的原因,并将之归结为两个方面,从中找出哪一方面的原因对结果负责:

①人为的、内在的、倾向性的原因;

②外在的、情境性的原因。

经过心理学研究发现,面对冲突性事件时,人们更愿意选择“自我印证式”解释,即之前对哪一方面不满,便将结果归类为哪一种。

·归因错误,致使沟通中不断印证错误预言

调解员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我早就知道,他就是那样的人!”

“我之前说得没错吧!早就知道他不会负责任!”

“你看!我早就说过他会这样做!”

而且,不管自己处于优势还是劣势中,当事人说出这些话时,都会有一种格外自豪的感觉,认为自己就如同先知一样,每一个判断都是正确的。

就像上面所说的足球比赛中的冲突一样,因为双方都是重要的冲冠对手,因此,在赛前便已将对方当成了敌手。正式发生冲突后,双方都在搜罗对方的“证据”,分析彼此的“动机”与“行为目的”,而对方每一个有可能导致误解的行为——不管是吼叫还是竖手指,都被他们用来证明是对方故意挑衅,为的就是干扰他们的比赛节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其实,这是人们很容易犯的错误:一旦在前期预设了立场,后期便会站在原立场的角度去判断客观事物,把不好的、错误的原因归于他人或外因,这种归因错误也很容易导致偏见,严重者甚至会引发针对对方的后果。

一旦预言自我证明被察觉,双方都会失去客观理性判断的能力,引发不必要、非理智的情绪冲动,产生诸多不必要的摩擦与冲突。

·用事实引导当事人从客观视角观察纠纷

调解员在听到类似于预言自我证明式的言语时,便应该意识到,当事人很可能已经处于预言自我证明的状态中了。在这种情况下,直言指明其不公态度显然对调解不利。

(1)坚持尊重与聆听

正是因为当事人已经预设立场,所以,对于这一方已有立场的当事人,调解员更应做到以文明、礼貌、尊重的态度去聆听对方的不满。“我感觉你这样想不对”“你这个态度有问题”这种生硬的态度,只会让预设立场的当事人产生不满,进而不愿意坦诚其看法。只有静心聆听、细心引导,我们才能从其言语中得知更多与“预言”相关的信息。

(2)仔细取证与验证

当事人有与纠纷相关的证明时,调解员应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还要善于寻找线索解决关键和疑点问题,以便确定双方当事人的叙述是否符合实际与逻辑。只有与双方都进行过充分的沟通以后,我们才有机会去除两方观点中的主观成分,把握主要问题,询问当事人纠纷发生的过程,做出进一步的准确判断。

在这一过程中,调解员要格外注意坚持“公平”原则,让双方当事人都意识到,自己是客观看待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的中间人。同时,在与双方交流时,也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减少主观判断。唯有如此,才有机会让预设自我证明的当事人意识到,之前的立场与看法是错误的,才有可能为接下来的和解创造机会。 fIWZ8tQDl9ozSnr/RhEjSAJDOqXFqSMacqqoyAN+8JHD2/MlL1M2ZWKqHALabQt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