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心理疲劳:暂时放下,别让自己对调解失去热情

所谓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对应,生理疲劳是因为过多从事体力劳动导致体力透支而产生的疲惫感,心理疲劳则是因为长期从事过度相似的工作,而导致心理上产生了疲惫感,致使人对工作与生活的兴趣、热情都明显降低,直至产生了厌倦心理。可以说,心理疲劳往往是因为未得到及时休息而导致的身心恶性循环。

·多种原因可造成心理疲劳

人有一个典型的心理活动特点,即如果做一件事情过久,便会感觉厌倦而不愿意再做下去。比如,有很多脑力工作者,工作了一定时间以后,就会有心烦意乱之感,不想再做了。

这种“心烦意乱”并不一定是因为身体疲劳引起的。调解员因为工作与生活超负荷运作,大学生因为在校学习、训练压力大,都很容易造成心理疲劳(表1-7所示)。

表1-7 心理疲劳典型表现

对工作的过度焦虑或是生活中的心烦等情绪,有时也会引发心理疲劳,如做一项工作时,因太过担心做不好而焦虑过盛的话,就会浪费过多的情绪与能量,从而产生疲惫感。

心理疲劳可以分为两类:

(1)暂时性心理疲劳

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感觉厌倦,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能力下降,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情绪低落等。

(2)慢性疲劳

这是暂时性心理疲劳的下一发展阶段,它反映的是整个身心的疲劳,除暂时性心理疲劳的特征外,还会表现出诸如记忆力下降、多梦、失眠、周身机能紊乱等严重的全身性症状。

因此,出现暂时性心理疲劳的典型症状时,我们便需要注意:身心已在发出“我需要休息”的警告了。

·感觉有心理疲劳时,切忌调解

对于调解员来说,最忌讳的就是在心理疲劳状态下介入调解。

老叶一向是个稳重的调解员,但最近家里出了点状况,他的妻子突发疾病住院,他一边在调解办事处上班,一边还要照顾妻子,再加上自己也已经50多岁,家中孩子又在其他城市生活,帮不上忙,自然有些应接不暇。

同事们看老叶最近状态不佳,在办事处说话的火气都大了些,纷纷劝他请上几天假,照顾好家里再来上班。老叶拒绝了:“咱们片区本来人口就多,调解员不够用,我再休息,你们怎么办?”

以疲惫的状态投入调解工作,这份对调解工作的坚持固然值得赞赏,却不值得提倡:在老叶调解一起租赁纠纷时,语气与情绪都有些过于着急,在当事人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老叶也失去了耐心,最终导致当事人投诉到了办事处领导那里。

调解员有必要提醒自己:我们的工作内容本就是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与纠纷,而处理此类事件,最需要的就是身为调解员的我们以平和的态度、积极的情绪引导双方展开良性沟通。若调解员自己都处于心理疲劳状态,又如何去安慰与辅助调解当事人的情绪?

因此,在感觉到自己有心理疲劳的情况时,应暂时放下工作、给自己一个彻底的休假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几大要点,规避心理疲劳

与因为连续工作引发体能下降,进而导致的生理疲劳不同的是,心理疲劳是指个人因为中枢神经细胞过于持续紧张,导致身体与心理出现变化,对工作与生活的热情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调解员在心理疲劳状态时进行适当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1)展开认知调节

调解员需要明确,调解工作的目的是“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不论对于解决纠纷还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是没有丝毫益处的。因此,在感觉身心出现疲惫时,要及时休息,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才能在接下来的调解工作中发挥出最佳效果。

(2)释放压力

有关释放压力的方法往往因人而异:有些人会通过锻炼、出去散步放松自己;有些人喜欢给自己放几天假,进行彻底的休养;有些人会选择听音乐、画画、写作;有些人则会选择与朋友聚会、聊天。

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放松方式,并经常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用此类方式放松自己,不仅可以防止体力与精力严重透支,更能拥有充沛的精力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此外,如果心理疲劳是因为挫折或其他事件引发的,调解员还需要考虑如何应对挫折,或者有针对性地解决引发心理疲劳的事件。比如,像调解员老叶的情况,在家庭生活与工作无法兼顾的情况下,自然难以解决心理疲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叶的坚持其实对调解工作、对自己的生活都无益。此时,坦然地接受组织的安排,先处理好家庭生活,便成了去除心理疲劳的根源所在。 nRtZQXUgbwPSMofdzLEibhJL/aJqejk4Gww2TIryr/prHS2RMaE/1Yup4XnhoH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