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前言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经历了2014年和2017年两次修改后,《行政诉讼法》内容更加丰富,体系也更为完善,不仅为行政审判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也大大推动了行政法领域的发展。它一方面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解决与行政机关之间争议的法治救济渠道;另一方面又在实施过程中推动行政机关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大大促进了法治政府的建设。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实施法律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在30多年的司法实践中,人们对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和重要条文的理解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使得这部法律能够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这块土壤,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法律权威也得以不断增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领域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与之相应,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也随之迭代升级,由此引发了新样态的行政争议,使得行政诉讼肩负的时代任务更为艰巨复杂。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行政诉讼法的一些重要制度和法律条文的理解还存在分歧,例如,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厘定、利害关系的判断、“新证据”的认定以及裁判方式的选择等重要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议,学术界的争论持续不休,司法实践领域也出现了裁判标准不完全一致的情形,这制约了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的发挥。
为此,本书以《行政诉讼法》的法律条文为线索,结合行政法基础理论和司法实践案例逐条进行分析阐释,同时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对应条文和相关的法律规范,试图通过简明扼要的解读方式,帮助读者对于每一条法律规定都构建起立体化的认知结构,不仅准确把握法律规定的原意,也能了解其背后的法理基础及制度框架,还能通过案例辨析将法律规定具象化,提升对法律条文的应用能力。
不少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已经编纂了一些关于行政诉讼法的释义类书籍,但在文章体例、论证角度和理论深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可谓各抒己见、各有所长。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作者阵容强大,汇集了来自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许多骨干力量,以期通过思想和观点的碰撞将对于这部法律的探讨引向深入,同时提升本书的代表性和可接受度。我们的初衷是编写一本工具书,但对于行政法治理想的追求让作者们在编写过程中难以抑制地去表达一些更为深层次的东西,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对于行政法学的感悟、对于行政法治的追求和对于广袤司法实践领域的探索融入其中,将法条解释、理论阐述和实践论证合而为一,从而使这本工具书的价值得以提升,其内涵也变得更为深刻。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行政法学理论界同仁和法官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许安标副主任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教授为本书题写了推荐语,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有些内容的论证可能不够深入,有些观点也许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红 赵锋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