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影响孩子精神面貌的罪魁祸首:睡眠困境

孩子的精神面貌往往能鲜明地反映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我们判断他们能否顺利复学的关键。

在休学的孩子身上,我们总能发现一些令人揪心的现象。有的孩子如霜打的茄子,整天蔫头耷脑,毫无生气;有的孩子一坐下便眼神游离,仿佛灵魂出窍,精气神消失殆尽;还有的孩子目光中满是惶恐,总是下意识地回避他人的视线,或者神情呆滞,说话时声音颤抖,身体也不受控制地微微抖动。这些表现都清晰地表明孩子或许尚未做好回归校园的准备。以往,我们常常靠直觉判断孩子的状态,但这远远不够。接下来,我们将开启一场系统、科学的探索之旅,从多个维度细致剖析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努力找寻助力孩子复学的那把钥匙。

无节制的昼夜颠倒

我们务必铭记一点:倘若孩子陷入昼夜颠倒的泥沼无法自拔,那复学之路必将布满荆棘。

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孩子在晨曦微露时仍沉迷于游戏,早上六七点甚至更晚才草草吃些东西,而后一直到上午十点多才昏昏入睡。夜幕降临,孩子晚上八九点才醒过来,随便吃点东西便开始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全神贯注地投入游戏中,直至次日清晨七八点,如此循环往复。即便孩子信誓旦旦地承诺会在九月或十月复学,可这样失控的睡眠节律让他们复学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

噩梦与入睡困难

除毫无节制的昼夜颠倒,还有两种睡眠困境会拖累孩子复学的脚步,那就是噩梦与入睡困难。每当夜幕降临,有的孩子便开始与失眠展开搏斗;好不容易入睡,却又被噩梦惊扰,狰狞的恶魔、血腥的杀戮、惨烈的车祸等场景不断在梦中上演。有的孩子从梦中惊醒后仍惊恐万分,仿佛那些可怕的场景真实发生过。这种睡眠状态无疑使复学之路变得异常艰难。

规律性的昼夜颠倒

有些孩子的作息呈现出一种奇特的“规律”:连续三天昼夜颠倒,随后的两天又奇迹般地自行调整过来,但不久后再度陷入昼夜颠倒。许多家长认为这种有规律的昼夜颠倒或许比毫无规律的昼夜颠倒好一些,但残酷的现实是,两者并无本质区别,都表明孩子存在睡眠失调的问题。

偶发可控型昼夜颠倒

有一种相对轻度的昼夜颠倒情形我们称之为偶发可控型,即在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跨度内,孩子可能仅出现一两次昼夜颠倒。尤为可贵的是,在面临重要事务时,孩子能够展现出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例如,第二天有重要考试,即便前一晚凌晨四五点才入睡,第二天早上七八点他们也能凭借顽强的毅力逼迫自己起床;又或者,原本计划熬夜,但因为第二天有课,便主动调整作息,在凌晨两三点去睡觉。这种能够自我掌控睡眠节奏的情况无疑是孩子复学的火种。只要孩子内心渴望回归校园,在我们适当的引导与助力下,孩子复学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其他睡眠问题

除昼夜颠倒这一突出问题,其他睡眠问题也不容忽视。对那些入睡困难但作息正常,夜晚多梦却无噩梦惊扰的孩子来说,复学的大门依然为他们敞开,他们完全可以勇敢地迈出复学的步伐。

还有一类孩子,虽同样饱受入睡困难的煎熬,但他们并非沉溺于游戏,而是躺在床上忧虑着开学后的种种事宜。尽管内心充满煎熬,但这类孩子积极面对开学的态度值得肯定,他们也具备尝试复学的条件。当然,如果孩子能够保持在晚上十二点前安然入睡,清晨八点准时起床的规律作息,那无疑是最理想的。

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在寒暑假这种特殊时期,孩子的作息往往较为随意。由于平日养成的习惯,如果强行要求孩子在晚上九点或十点就上床睡觉,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较晚入睡。只要孩子能够在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顺利入睡,且早上在家长的适当督促下能够起床,那么从睡眠这一维度来看,孩子便已初步具备了复学的基本条件。

咨询案例

咨询师:(对女儿)我看你变样了。瘦了是吧?

来访者(女儿):对。

咨询师:上次来没戴眼镜。

来访者(女儿):可能戴隐形了。

咨询师:一年多了,咱们又重逢了!说一说现在的状况。

来访者(女儿):说这一年的状况吗?

咨询师:因为什么这回又选择过来?是希望通过今天的咨询化解一个什么问题?或者你对今天这个咨询有什么期待?这些都可以说说。

来访者(女儿):上一次咨询后一直挺期待再过来的,因为我感觉上一次我没有好好珍惜。我感觉上一次我有点唐突了,虽然也说了想说的,但是总感觉还没有真正把最想说的说出来。其实,我现在心里也很紧张。这一年里通过各种治疗,包括吃药,还有心理咨询,所有人可能都觉得我好很多了。甚至,只要有人问我,我就会说“真的特别好”。怎么说呢?其实,有时候是真的感觉很好;其实,还有很多时候跟之前一样,感觉还没有真正把我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但是,只要有人问我,我就想告诉她们“真的特别好”。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样的心理。反正,初中的时候,爸爸也不太管,我妈妈吧,我感觉妈妈还是跟我小学时一样。姐姐一开始也没有管我。结果,后来发现我早恋,她就——当时流行的是用QQ聊天,还没有流行微信——她就没收了我的QQ号,然后就不让我用了。从那之后,一直是她拿着。其实,这件事在我心里,到现在可能还是一道坎。当时还没有跟那个男生发生什么。后来就是,中考的时候考得不太好,不太理想,就在家里哭。知道成绩之后,听到姐姐说了一句“还不如拿她这三年的学费给我买辆奔驰呢”。我知道这可能是句玩笑话。但是,当时这件事对我的打击还挺大的。更何况,当时家里是有两个人不太支持我上学的,最后还是一个烂尾。高中之后,每一次放假,我都不太想回家。我身边的朋友都说“怎么感觉你在家跟在学校是两种性格”什么的。上了高中之后,高一下学期因为疫情的原因,就在家里上网课了。那个时候都在家里,姐姐也在家,爸爸也在家,妈妈也在家。就彻底绷不住了。那个时候是最难熬的时候。天天不睡觉,白天也不睡,晚上也不睡。白天装作在上课,但是,是真的困得不行。下一秒就要睡着了,但还得装着听课。晚上我就不想睡,也睡不着,我就打游戏,通宵打游戏。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偷偷哭,在自己的房间。反正,那个时候很压抑,身体状况也不好,心情也不好。最后,就是上网课的时候,一个手机上网课,另一个手机在下面偷偷玩儿,被姐姐发现了。反正,那个时候姐姐吼我,还推了我一下。我那个时候就想彻底爆发出来。我就冲她喊,我说:“我就是不想学习。”然后姐姐吼了我一句:“你冲我吼什么呀?你还有理了是吗?”我一下子就 了。反正,就是一直没爆发。一直到五一的时候,姐姐已经去上班了,但是我知道她五一放假肯定要回来。我不想看见她,我就在五一之前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然后,就离家出走了。还写了封信。当时真的搬得特别全,所有的衣服、鞋子,东西都拿着了,就真的不打算回来了。甚至,我走的时候都没有一丝丝舍不得。

就是觉得,真的终于解脱了!

分析: 来访者(女儿)的家庭中有妈妈、爸爸,还有一个姐姐,她是最底层的那个孩子。所以,对她来讲,压抑是难免的。她昼夜颠倒地打游戏,同时依然在强忍着上学。实际上,这个时候她是压抑的,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也无人可以倾诉。人在这个时候通常就会用躯体反应表达自己渴望解脱和自由。大家可以想一想,你的孩子想不想解脱,想不想自由?你想不想解脱,想不想离开?你丈夫想解不解脱,想不想自由?如果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渴望解脱、渴望自由,那这个家已经完全离心,实际上已经散了。

这个孩子在家里压抑久了,她想要解脱和自由。面对这类情况,一部分孩子会离家出走,像案例中的孩子一样;还有一部分孩子会陷入抑郁。重度抑郁的孩子此时很可能会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也是一种解脱和自由。所以,这次离家出走证明这个孩子病得还不是很厉害。她的这种状态就是青春期孩子叛逆离家出走。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父母。她在家里太压抑了,没有家的温暖。还有一些重度抑郁的人会选择自杀,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来获得解脱和自由。还有一些孩子获得解脱和自由的方式是谈恋爱。青春期的孩子想获得解脱和自由,就去和一个小孩谈恋爱,和一个人产生情感关系。她在这个家里是压抑的,但是在她的关系里是可以自由呼吸的。她想重建一个家,所以她每天都要出去见他,每天都要去找他,每天都要和他在一起,每天都要和他聊天,她活在恋爱关系中,在这段关系中她获得了自由,满足了一种渴望。当然,还有些孩子会变相地躲到网络里,抑或把自己的房门关起来。

我们所有的家长需要训练和反思的是:如何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不需要离开就能感受到自由的家。

总结与期望

通过对孩子睡眠状况的评估,我们可以基本判断孩子复学的可能性。但这仅仅是探索孩子复学路径的开端,在后续的相关内容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剖析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与复学的其他可能因素,全方位地为孩子的成长与复学保驾护航,引领他们穿越迷雾,重新回归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F+9xE4nb4yQM/6yAJ0Np+y9ETchVxIJJpXej5s4ZsOumeUjELtyXrDgLNOq7GM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