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供应链构建的总体框架

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包括供应链产品与功能的匹配、运营管理流程的设计与优化、物流网络的建立、合作伙伴的选择、信息支持体系的选择等诸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使企业的供应链与产品的类型相匹配,否则将极大地影响供应链的绩效水平。为方便起见,本书后面将这些内容统称为供应链构建。 供应链构建 (supply chain configuration)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

关于供应链构建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畴,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都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它无疑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从事这方面研究与实践的人也越来越多。图3-1为描述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的一种通用框架模型。

图3-1 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通用框架模型

① LRP为选址-路径问题(location-routing problem)。

下面对这一模型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说明。

(1)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 供应链的构建必须同时考虑本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管理关系,形成合理的组织关系以支持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因此,在进行供应链设计时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要根据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作用,恰当地设计出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模式;第二,在核心企业内部,要建立恰当的供应链管理组织体系,设计出适应本企业供应链运作管理的职能部门,划分供应链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职能部门的边界,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以支持供应链的协调运作。

除了供应链管理的组织设计外,企业还应设计供应链运行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要找到适合本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找到能够激励内部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方式,最终使供应链协调运营,取得最佳管理效果。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作管理。 供应链能够取得单个企业所无法达到的效益,关键之一在于它动员和协调了整个产品(或服务)设计、生产与销售过程的社会资源。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将所有企业捏合到一起就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能否使所有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同步运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不协调而产生的停顿、等待、过量生产或者缺货等问题。因此,供应链构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构造适应供应链协调运作要求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客户的需求管理,即准确掌握市场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征;二是建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主要涉及基于供应链响应周期的资源配置优化决策、基于成本和提前期的供应链订单决策、面向同步制造的供应链流程重构等;三是采用与同步生产组织匹配的库存控制模式,如应用自动化仓储系统(AS/RS)、供应商管理库存、接驳式转运(cross-docking)、虚拟仓储、提前期与安全库存管理等各种技术,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生产与库存控制目标。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与同步制造相呼应的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组织模式。它的目标是寻找最佳的物流管理模式,使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管理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各种需求(包括来自客户的需求和来自合作伙伴的需求等),真正体现出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本质。为此,在构建供应链时,必须考虑物流网络的优化、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选择、运输路线的优化、物流作业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应用各种支持物流运作管理决策的技术与方法。

(4)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 对供应链的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在设计供应链时一定要注意将信息化、数字化融入整个系统中。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整个市场变化越来越快,要为供应链竞争力提供强力支持,就必然要求供应链信息系统能够实时地采集各种信息的变化与状态,为供应链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支持。另外,供应链管理强调端到端的信息透明,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视性,这样才能使供应链管理者随时掌握供应链的运作状况,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出及时响应和处理。由此可见供应链信息化在供应链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关于供应链信息化的论著很多,此处不再多言。

本章将以供应链运作管理为核心,重点讨论供应链构建中的产品属性与供应链功能的匹配策略、供应链构建的原则与要点、供应链结构类型和特点,以及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问题。其他内容,如供应链协调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相关内容,将在后续各章展开论述。 uNgX6y7Fyb6nOcPjMyfsnPeMYKEiB6js9UjnpqUKdhVhjg1xFEbOVRUzH3LYTQW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