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以核心企业或品牌商为核心的企业群。核心企业通常也就是品牌商,要使该品牌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它的供应链管理就必须十分强大。为了使供应链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的,供应链管理要坚持四大核心理念。
(1) 开放与整合理念 (opening and integration concept)。供应链管理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供应链管理的多年实践中,人们已将供应链管理从一般性的管理方法提升到开放与整合思维的理念。这一思维范式强调从供应链整体最优目标出发,以开放的姿态寻求最佳市场资源,然后将其整合为一个统一体的模式。当企业要拓展一项业务或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时,首先应该本着开放的理念从企业外部寻找最佳资源,而不是什么业务都由企业自己来做。因为再强大的企业,其资源和能力在庞大的市场面前都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什么事都只想着企业自己来做,可能会丧失很多机会,甚至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开放与整合理念就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核心理念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就供应链整合而言,可分为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前面曾经分析过纵向一体化(即纵向整合)的弊端,但是这并不代表供应链不能采用纵向整合这一战略。到底是采用纵向整合还是横向整合,要根据核心企业所在的行业和产品特征。例如,在当前电动汽车供应链上,就有不少的核心企业,如特斯拉公司、比亚迪公司采用了具有纵向整合色彩的供应链整合战略,牢固地掌控着供应链的总成本及对供应链运营的控制。
(2) 合作理念 (cooperation concept)。供应链管理是从横向一体化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非常强调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合作伙伴只有实现了真诚的、战略性的合作,才能共同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企业群,其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如何才能将这些企业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合力,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关键。每个企业如果都只顾自身利益,那么将损害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最后也没有办法保证个体的利益。因此,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要与自己的合作企业形成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必须能够兼顾合作伙伴的利益和诉求,这样才能调动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如果只想着从其他企业身上赚取利益和将风险转嫁到其他企业身上,这样的供应链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
(3) 协调理念 (coordination concept)。供应链管理涉及若干个企业在运营中的管理活动,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相关企业在运营活动中必须按照计划协调运作,不能各自为政。例如,供应商应该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将零件按计划生产出来并准时配送到制造商的装配线上,而且不同零部件的供应商必须同步地将各自的零部件配送到位。任何一个供应商的延误,不仅会使自己遭受损失,而且会连累那些准时交货的供应商,当然更不用说对总装配延误的影响了。协调运作的另一个作用是打破传统的企业各自为政的分散决策方式,通过协调契约的设计使合作双方增加收益,同时达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4) 利益共享理念 (benefit-sharing concept)。供应链管理强调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利益共享。整合供应链资源、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协调运作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还不是供应链管理的全部。事实上,能否达到上面说的这几点,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即供应链的利益共享。之所以合作企业愿意在一个供应链体系内共创价值,是因为它们认为这个供应链能够创造更多的利益,但是这些利益必须共享,才有可能将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起来。如果合作企业发现供应链的利益被某个企业独占,它们是不可能参与到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即使介入,可能也是抱着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心态,牺牲的是供应链未来的发展。因此,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利益共享是保证合作伙伴能否真心实意地与核心企业站在一个阵营内的重要条件。
由于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在平时的供应链运营中过度侵占供应商的利益,不注重供应商关系管理,因此,当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并且危及汽车行业时,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的供应商纷纷撤离底特律。失去了供应商支持的美国汽车行业根本无法应对危机,利润大幅下降,企业甚至滑向了破产的边缘。相反,注重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德国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则在供应商的配合下较好地渡过了危机,很快恢复到正常经营状态。
资料来源:BBC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