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相爱不易

爱与痛是亲密的舞伴,它们手拉着手,形影相随。当然,没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当亲密关系进展顺利,你和伴侣相处融洽时,你会感到温暖愉悦自由流动,简直妙不可言。这些美妙时刻作为灵感,激发产生了不计其数的诗篇、歌曲、书籍、表演和电影,但问题是这样的时刻并不持久。

事实上,任何一段关系,迟早都会出现问题。我们的需求和欲望各自不同,需要和目标可能相互矛盾,观点和态度也可能相互对立。有时候,我们都会把事情搞砸,会犯错误,对待对方的方式也不够友好。紧张和冲突不可避免,一旦发生,所有那些美妙的感受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随之而来的,是愤怒、悲伤、焦虑、内疚、失望、受挫或是其他一些痛苦的情绪。

虽然我们或多或少都知道问题会出现,但就是很容易忘记或忽视这一点。我们总是执着地想抓住那些奇妙时刻和极乐感受,并且希望这些时刻和感受能够地老天荒。我们还对有些“陷阱”深信不疑:相信存在“灵魂伴侣”“完美爱人”,也相信“爱恋应该很简单”这样的观点。我们总是期待伴侣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实现我们的愿望,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当现实和幻想产生冲突时,我们又会沮丧不安。

更有甚者,我们最亲近的人,常常最能触及我们的敏感点,让我们的情绪瞬间爆炸。如果上司、邻居或是同事对我们冷嘲热讽、冷漠拒绝、严厉批评或是暴跳如雷,可能会让我们心生不悦,但如果是我们最爱的人这样对待我们,伤害性则会成倍递增。换言之,爱会让我们脆弱。当我们允许自己和另一个人亲近并敞开心扉的时候,也就是让他越过心理防御进入我们的内心时,就让自己处在了被伤害的风险之中。

我们不能忽视这个事实:亲密关系中既有桃花流水,也有暗礁险滩。我们都珍惜关系中亲密而充满爱意的那一面,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难有效应对关系中糟糕的那一面。事实上,当一段关系变得痛苦不堪时,我们为了修复关系所做的那些事情,常常适得其反,让关系更加恶化。因此,当今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害怕长期承诺的恐婚族越来越多,成年人中单身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些都不足为奇。至于那些表面上还在维持的亲密关系,其中很多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充满了空虚、孤独和悲苦。

说到这里,作为读者的你是否感到一丝残酷、阴郁和压抑?请不要恐惧。好消息是,有一种高效实用、基于科学的方法,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密关系整理出一些秩序。这种方法的名字是接纳承诺疗法。

接纳承诺疗法

本书的理论基础是一种高效的心理学模型,名为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简称ACT。ACT的读音不是三个缩写首字母,而是单词“act”。ACT模型创建于美国,创建人是心理学家史蒂文·海斯、他的同事柯克·斯特罗萨尔和凯利·威尔逊(Hayes, Strosahl, and Wilson 1999)。ACT的基本目标是减轻心理痛苦,构建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而且大量科学证据也已经证明了其有效性。

3000多份已经发表的研究表明,ACT对从抑郁、焦虑到成瘾和创伤的广泛范围的人类痛苦境况都行之有效,而且我们可以很便利快捷地将ACT的核心原则应用于任何关系问题。虽然本书主要阐述伴侣关系,但是作为福利,你可以使用相同的策略来修复、巩固和丰富任何重要的亲密关系,可以是亲子关系、和父母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或者和亲戚的关系。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名为“深陷困境”,阐述了关系中一些常见的挑战,以及经常出现的“离开还是坚守”的两难境地。第二部分名为“探究事实”,辨析你关系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诚实地看待你对这些问题的产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三部分名为“积极行动”,探讨如何实际操作,构建亲密和充满爱意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所有令人不悦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吗?怎么说呢,在二十多年的治疗师从业生涯中,我确实和几千位来访者一起工作过,所有来访者都觉得这种方法对他们有所帮助。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方法适用于每一个人。有时候,已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害;或者伴侣已经渐行渐远,无法复合;或者关系本身如此有毒,这时结束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所以,本书最后的附录标题为“如果一切都无济于事,如何离开”。不过,我还是要很高兴地告知读者,虽然不能保证,但是大多数人的亲密关系确实都可以如意。(本书针对的是关系中比较普通的问题,就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不适用于像家庭暴力这样的严重问题。)

爱之陷阱

当然,要把ACT应用到亲密关系中,并非易事,相反常常是巨大的挑战。而且由于我们的脑子里长期被灌输了种种荒谬的信息,这个挑战就变得尤为艰巨。小时候我们听到的童话里,王子和公主都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长大后,大多数电影、书籍和电视剧也都有好莱坞式的结局,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听到、看到老一套的爱之陷阱。下面列举3大陷阱。

陷阱1:完美伴侣

你知道吗,在这个大千世界的某个地方,会有一个与你完美契合的人,这个人便是你的梦中情人,会实现你所有的幻想,满足你所有的需求,而且和你生活在永恒的幸福之中。

好吧,如果真命天子真实存在,那么圣诞老人也真实存在。

事实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伴侣,正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夫妻。(正如老话所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夫妻:你认识的夫妻都吵架,而不吵架的夫妻通常你都不认识。)但是要想真正放下这种追求完美伴侣的想法有多难呢?你是否发现自己总是将伴侣和他人做比较?总是想着伴侣做得不对、不完美的地方,以及伴侣的缺点?想着如果伴侣能够改变,生活就会变得有多美好?幻想你本来可能拥有,或者应该拥有怎样的伴侣?有时候我们都会陷入这些思维方式中,而正是这些思维方式导致受挫、愤怒、失望和无数其他形式的痛苦的产生。

陷阱2:爱恋应该很容易

所以,爱恋应该很容易,不是吗?嗯……咱们先来更加仔细认真地思考这个命题。

如果你要长期和另一个人一起亲密生活,这个人有着:①不同的想法和感受;②不同的兴趣爱好;③对家务、性生活、金钱、亲子养育、度假方案、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以及高质量时光方面不同的期待;④不同的交流方式、谈判类型和自我表达风格;⑤对你喜欢、害怕或是厌恶的事物的不同反应;⑥对食品、性生活、运动、娱乐和工作的不同动力;⑦不同的干净整洁程度标准;⑧和你相处不太融洽的亲朋好友;⑨让你恼怒,但是终生根深蒂固的习惯和怪癖……,你还觉得爱恋应该很容易吗?

这样的说法对你有说服力吗?

当然,我们的头脑会很快指出,如果伴侣能够跟我们相处得更为融洽,和我们没有那么多差异,那么处理好亲密关系就会变得容易得多。说得有理,但是这样说,我们就又回到了陷阱1:完美伴侣。事实是,在以上提到的生活领域,以及很多没有提到的领域中,你和伴侣之间总是会存在显著差异。这就是经营亲密关系并非易事的原因。经营关系需要沟通、协商、妥协,以及接纳双方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经营关系同样需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诚实面对自己的欲望和感受。在很多情境中,有些对你的健康福祉至关重要的东西受到了威胁,这时候经营关系还意味着要坚定地拒绝妥协。这个挑战尤其艰巨。但是,只要你期待伴侣在思维、感受和行动方面都和你一样,你就注定会让自己受挫失望。

不可否认,有些夫妻会拥有更多的共同点。有些夫妻天生就乐观镇定,容易相处。有些夫妻会将心比心,善于沟通。有些夫妻就是志趣相投,步调一致。我们确实要面对事实,如果你和伴侣都酷爱攀岩运动,你们很容易就可以在度假计划的制订方面达成一致。但是如果你们一方喜欢在海滩上晒日光浴,另一方却对阳光避之不及,那么达成一致就会费劲很多。但是无论伴侣之间有多少共同点,总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异,对你构成挑战。(本书后面的章节将会探讨如何停止内耗,和这些差异和平相处,从而能够消除很多受挫和怨恨的情绪。)

陷阱3:永不磨灭的爱

当人们谈论“爱”的时候,通常指的是一种情感状态:想法、感受和感觉的美妙绝伦的混合。用这种方式定义“爱”的问题在于:感受并不持久。天上的云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一会儿缩小,一会儿增大,一会儿消散,一会儿又重新出现了。我们的情绪也是如此。因此,只要我们将“爱”定义为一种感受,那么“爱”就不会是永恒不灭的。

当然,在一段关系的起始阶段,爱的感受会更为浓烈且持久,重拾爱意也会更快。这个阶段通常被称为“蜜月期”,我们会完全沉醉在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中,为爱神魂颠倒。这个阶段持续时间不长,大多只能持续6~18个月,很少能够超过3年。这个阶段结束时,我们一般都会体验到丧失感。无论如何,这个阶段确实让人感受美妙!事实上,正是因为蜜月阶段的感受太过美妙,所以结束时,很多人都选择跟伴侣分手,理由是:“我感受不到爱了,所以对方显然不是我的真命天子。我要离开这段关系。”

非常遗憾的是,通常只有在蜜月期结束后,一段真实自然、充满爱恋、信守不渝的关系才会发展起来。在蜜月期,你就好像服用了某种药物,陶醉其中,感官得到极大满足。当你处在蜜月期的沉醉状态中时,伴侣在你眼中简直熠熠生辉。但是,你看到的并不是现实,而是药物引发的幻觉。药效消退后,你就会看到伴侣的真实面貌。你会突然意识到骑士闪亮的盔甲上锈迹斑斑,骑士的白马实际上是一头灰驴。抑或是,少女的丝绸美裙其实是廉价的尼龙制品,她一头飘逸的金发实际上就是假发。当然,这听起来会有些令人震惊。但是,两个人看到了彼此的真实样子,也就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建立一种真正的亲密关系。随着这种真正的亲密关系的建立,伴侣们就会拥有全新的爱的感受——也许没有那么浓烈沉醉,却可能会发展得更为丰富多姿、令人满足。

跨越陷阱

关于爱恋,还有很多其他常见的陷阱。(例如,“伴侣应该总是知道我想要什么,我的感受如何,不应该让我来告诉他们”。)如果我们用这些陷阱来指引我们的关系,就注定会和现实进行苦苦抗争。而在这种抗争中,现实往往会战胜我们。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选择呢?是选择拥有一段悲惨的关系,要“随遇而安”,“委曲求全”而且“继续坚持”?远非如此。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你创建你可能拥有的最好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们饱含爱意、仁慈体贴地对待对方,与彼此之间的差异和解,感恩彼此的付出,有效处理情绪问题,支持彼此的发展、学习和成长,并且更高质量地陪伴彼此,度过美好时光。

是不是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如果你不太相信,其实是件好事!本书自始至终,我一直在鼓励你,不要我说什么你就信什么。相反,请尝试检验书中的观点,看看会发生什么。将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每一个技巧、每一个策略都当作一次试验。我在书中撰写这些练习、技巧和策略,是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助益,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现实一些,没有什么能够次次奏效,没有什么能够适用于每个人,没有什么能够有百分之百的保证。所以,请尝试使用书中的这些练习、技术和策略,然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如果尝试过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就坚持使用。如果不行,就放弃,尝试别的东西。而且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一旦你感到困惑或者受挫,就想想自己能够掌控哪些事情。

自己能够掌控哪些事情

ACT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你尽情享受生活,你越是能够学会关注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就越能体验到被赋能和满足。反之,你越是关注那些自己不能够控制的事情,就越容易体验到无能为力、无法满足和失望。所以,讨论亲密关系问题时,知晓你能够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举例来说,你能够控制自己的伴侣吗?哈,别太理想化了!本书的第三部分会讨论影响伴侣行为的技巧,但是你永远无法控制伴侣。在亲密关系中应用这些影响技巧的时候,你会发现如下结果:伴侣的行为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改变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不能保证会改变。

注意:每当我使用“去影响”和“影响”这些词的时候,特指的含义是:“用体贴、诚实和关爱的方式来影响,这种方式有益于你们的关系,并且对双方的福祉都有好处。”

如果伴侣中的一方使用了诸如挑衅、撒谎、欺骗、情绪操控、威胁、恐吓、“冷战”或者其他不尊重、不诚实或者对对方福祉有害的方法,我将会称之为“操控”,而非“影响”。两者之间有至关重要的差异,“操控”伴侣可能会满足你的需求,但是对伴侣以及你们的关系都是不健康的。与之相对,知晓如何以诚实、公正和体贴的方式,建设性地影响伴侣的行为,是构建健康关系的基础。

好吧,所以你不能控制伴侣,但能影响伴侣。怎样影响呢?通过你的言语和行动。所以,如果你想成功地影响伴侣的行为,就要首先控制你自己的行为:控制好自己说的话、做的事。你越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就越有能力建设性地影响伴侣。

这里有个问题。当我们感觉相对良好,情况也不那么具有挑战性时,控制自己的行为就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情境越是具有挑战性,浮现的想法和念头越是令人不悦,你的言行就越有可能失控,出现诸如大吼、指责、批评、辱骂或者“冷战”“冷暴力”这样的行为方式,从而有可能进一步破坏关系。

按照常理,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令人不悦的想法和感受。你不可能期待在持续的紧张和冲突中,感受到快乐、满足和放松。但是,你可以学习新技巧,减少这些痛苦想法和感受的力度和影响,让你从这些想法和感受中“脱钩解套”,这样这些想法和感受就不能让你消沉、压垮你或者任意摆布你。本书大量篇幅都在讲述如何学习这些技巧,你越是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就越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对自己的行为越有掌控力,你就不仅能够更为成功地影响伴侣,还可以更接近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伴侣。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少出现那些给关系带来压力的言行,反过来有能力去做改善关系的事情。

前方阅读之旅

接下来,我们的阅读之旅有3个主要目标:

(1)澄清你真正想要成为的伴侣,运用所学知识让你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少做那些消耗你们关系的事情)。

(2)学习新技巧,更为有效地处理令人不悦的想法和感受,削弱其力度和影响,这样这些想法和感受就不能任意摆布你了。

(3)学习新技巧,用对你、伴侣和你们的关系更为有益的方式,建设性地影响伴侣的行为。

阅读本书时,我们将会按照以上顺序,逐一实现这些目标。我知道,读者中很多都更愿意从第3个目标开始,先学习怎样影响伴侣,但是这并不是推荐的做法。为什么不推荐呢?因为如果还没有完成第1个和第2个目标(也就是,你可以处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表现得像你想成为的伴侣),就想要成功地完成第3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强烈建议读者,要耐心静气、循序渐进。接下来,我们先讨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fGw3iXUipyRWcPb1PLTbjJ6gB+9Avxe67D6vo5sngUEiYfYcIrcu7PAvTWhjEx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