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弘治皇帝的《遗诏》与正德皇帝的《登极诏》

历史仿佛滔滔逝水,一切人物和事件都是在上继前代余绪、下开后代规模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研究隆庆皇帝其人及隆庆朝事,不能孤立地就隆庆言隆庆,而必须将之置于16世纪初叶以至七八十年代明代社会政治的总体中进行考察,必须注意到在其之前政局的嬗变、矛盾的积累、先皇的政绩和他自身的个人特点、留存的政治遗产及其正负面影响。

16世纪初叶,即从明孝宗朱祜樘临朝的中后期,历经正德和嘉靖两朝以至隆庆皇帝正位九五的七十余年间,明代经历了又一次大变局。

随着在位帝王的交替,这七十多年中间,明朝的政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大起伏,即在弘治、正德之间,正德、嘉靖之间和嘉靖、隆庆之间都有着政治格局和执政方针的大转变。

弘治、正德、嘉靖三个皇帝的《遗诏》(含遗命)以及《登极诏》,都集中反映出每次大变动、大起伏的动向和主要内容,都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矛盾和转折具有标志性的资料。

明孝宗朱祜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十八年(1487—1505),他在嗣位初期,曾经有限度地纠正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的荒怠放纵等积弊,本人尚能听言讷谏,比较节俭,比较循规蹈矩,能够选用和信任比较持正的大臣,凡事不为己甚。特别是与他的祖父明英宗朱祁镇和他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相比,在个人作风和对朝政的治理上,确有些不同之处。《明史》评论称,明朝的皇帝,除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对其评价是很高的。至于有人认为弘治“兴灭继绝,忧勤惕励,始终不渝”,“财以足民为富,兵以薄伐为威,刑以缓死为恩,礼以随时为大,可谓与民休息,培植元气者矣” ,虽然有溢美之处,但亦可看到,弘治皇帝所得盛誉,除了有其本身素质的原因,亦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因素,“盖酷冬之后企盼阳春,苛虐之后翘望宽和”。正因为如此,弘治皇帝继正统、成化皇帝之后,即使是有限度地拨乱反正,亦受到当代舆论及史家的好评。其实,弘治皇帝在其政治生涯中,亦存在着许多失误和可议之处,他本人算不上大有作为之君,智商才能亦无显著过人之处。而且,他晚期渐忘忧患,趋向荒怠,而且也颇好修斋建醮以祈福求佑;又惧内成性,纵庇皇后张氏家族的张鹤龄、张延龄兄弟等人“招纳无赖,网利贼民,势如翼虎”;也曾经宠信一些宦官,任其聚敛和擅作威福。总的说来,弘治皇帝是一个瑜瑕互见,但其瑜略过于瑕的中等偏上之君。

如果说,弘治皇帝以其平稳宽和部分缓解了正统、成化二帝以来的矛盾,那么,其宝贝儿子正德皇帝朱厚照却是以其僻戾荒唐的作风、突出的淫秽放荡,将各种矛盾推向全面激化。

朱厚照是朱祜樘的独生子,是皇位的唯一继承人。他刚满周岁,便被立为皇太子,成为皇帝之下第一人。此人性好嬉游,追求享乐,自小就受到惯纵,养成任性妄为的习惯。弘治皇帝对于这根独苗非常溺爱,对朱厚照的一些小聪明也特别欣赏,“游幸必从”,甚至将朱厚照身上尚处在萌芽状态的恶癖坏习给予美化和赞誉。朱厚照好打扮,喜欢穿戴“奇巧靡丽”的袍服,弘治皇帝却认为不失皇储威仪;朱厚照特别喜好嬉戏,在宫中建有一个“蹴园亭”以踢球弄球,更喜与几个习武的小太监耍枪弄棒,驰马射箭,弘治皇帝却认为这是“安不忘危”的“尚武精神”。凡此种种,都使朱厚照肆无忌惮地恣情放纵,养成了敢于不顾一切胡作非为的性格。

但终究知子莫若父。弘治皇帝晚年对于“吾儿不肖”也多少有些觉察,对朱厚照过度醉心于嬉戏生活,亦未尝不引为隐忧。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弘治皇帝在弥留之际亦甚以此为忧。他在去世前夕,召令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至乾清宫东暖阁,委命他们为顾命大臣,并坐在榻上做出临终嘱咐,既回顾自己继位以来的始末,又托请他们三人尽心扶持幼主,辅导他读书成才,继承祖业。他紧握着刘健的手,殷切地说:“东宫年幼,好逸乐,先生辈善辅之。” 这是一番肺腑之言,说朱厚照“好逸乐”,可谓切中其要害,亦是弘治皇帝遗命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精粹。 刘健等闻言饮泣,沥表忠忱,但弘治皇帝本人以及顾命诸臣,都没有想到朱厚照登位之后,“好逸乐”竟然恶性发展至乌烟瘴气、无法无天的地步。

接受顾命的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都是弘治朝的重臣,他们对于朱厚照的一些突出毛病是早有了解的。朱厚照尚居储位之时,谢迁即曾“上疏以亲贤远佞勤学戒逸为皇太子劝” 。故此,当弘治皇帝去世、朱厚照将接登大宝之际,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即企图利用代起草孝宗《遗诏》和武宗《登极诏》的机会,将一切重要的政策方针和君主应遵循的规范、弘治朝应办而未办妥的政事等俱纳入诏书之内,以此作为新朝施政的基础,并对新皇帝有所约束。“武宗嗣位,(刘)健等厘诸弊政,凡孝宗所欲兴罢者悉以遗诏行之。” 因为《遗诏》是先帝的留训,嗣皇帝理应恭谨恪行;而《登极诏》则是以当今皇帝名义颁布的政策宣言,本人更应信守。在这些诏书中,强调嗣位皇帝必须遵守祖宗成规,执行先帝遗训,应该正身清心,戒除好尚、崇俭朴、节财用、慎兴作、勤政务、公赏罚、远宦竖、近正人,等等,实无异给刚登基的正德皇帝设置一系列行为准则。

《登极诏》除循例宣告大赦、蠲免拖欠赋税等内容,还将革除成化、弘治二朝以来积累的许多社会和官场陋弊作为重要的内容,诸如大力裁减冗余的军官、太监,禁止皇亲勋要之家恃仗权势奏讨盐引等以牟取暴利、接受投献以侵夺土地,对宫廷的过量消费也大加削减 。刘健等人的意图是,利用弘治、正德二朝交替的时机,做除旧布新的部署,将弘治皇帝晚年希望削弱某些权贵近侍特权,对宫内朝内一些弊政进行整顿的设想付诸实现,并在此基础上辅佐幼君以臻富强。“正德改元,力赞新政,百度肃然,期于正始,以承弘治之盛。”

但是,一贯习于放纵、桀骜不驯的朱厚照,当此骤登大宝、正在兴头之际,难道会甘受束缚于这样两纸诏书,甘受制约于这几个前朝老臣的谆谆劝导吗? /JcEVzBZRlPq0ErNqPIRokP494UYkVFxwRogV5zNhjvG00ECZ7F5zdrC9luWPS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