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悬赏两百万元 的首级

红军大学有许多独特之处。

它的校长是一名28岁的指挥员,据说他从未打过一场败仗。红军大学有一个引以为豪的班级,他们整个班的学员都是老战士,虽然平均年龄只有27岁,但平均每个人都有8年的作战经验,平均每个人都受过3次伤。有没有其他哪个学校因为“纸荒”而不得不把敌人宣传单页的背面当课堂笔记本用的?有没有其他哪个学校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包括伙食、服装等一切在校开支,每月还不到15块银元的?有没有其他哪个学校有一群“臭名昭著”的学员,而他们的首级赏格加起来的总数超过两百万元的?

精讲点拨

通过一连串的反问增强了语势,更为强烈地表达出对红军大学的赞叹,肯定了学员们勤俭节约、勤奋苦学、勇于革命等精神。

最后不得不说,红军大学以防空洞为教室,以石头砖块为桌椅,以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恐怕在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所这样的“高等学府”了。

在陕甘地区,除了普通的房屋之外,还有气势恢弘的供人居住的窑洞、供奉神佛的石窟以及防御敌人的碉堡,它们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一千年前,富有的官吏和地主就修建了这些奇特的宏伟建筑,用来抵御洪水、外敌入侵和饥荒,他们在这里贮藏粮食和财宝,以度过每一次的围困。人们在黄土和坚硬的岩石中挖得很深,开凿出一个又一个的洞窟,有些洞窟房间众多,可以容纳好几百人。这些“悬崖住所”是天然的防空洞。红军大学就设在这样古老的洞窟中,虽然感觉很奇怪,却非常安全。

我到达后不久,他们就将红军大学校长林彪介绍给我认识。林彪邀请我找个时间给他的学员们讲堂课。他建议我讲的主题是“英美对华政策”。为此,他还给我安排了一顿“面条宴”,这实在是盛情难却,我只好答应下来。

林彪是湖北省一位工厂主的儿子,出生于1908年。后来,他的父亲因沉重的赋税破了产,但林彪还是想方设法地读完了中学,并进入了著名的广州黄埔军校学习。他在黄埔军校的成绩非常出色,在蒋介石以及他的首席顾问俄国将军布柳赫尔手下,接受了集中的政治军事训练。林彪毕业后不久,北伐战争开始了,他被提升为上尉。到1927年的时候,20岁的林彪就已经成为国民党张发奎领导的赫赫有名的第四军的一名上尉连长。同年8月,在南京发生右派反革命政变后,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林彪率领手下一个团的士兵在起义中加入了贺龙和叶挺领导的第二十军。

林彪和毛泽东一样,是为数不多的几位从来没有受过伤的红军指挥员之一。他在前线打了不下100场战役,在战地指挥作战10多年,战士们经受的种种艰难险阻,他也都经历过,他的首级的赏格甚至高达10万元,但他至今没有受过伤。

1932年,林彪被任命为红一军团军团长,军团里当时配备了两万支步枪。红军军官们一致认为,红一军团是“最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部队”,这多半是因为林彪这位战术家非凡的军事才能。据说,有时南京方面的部队一发现与他们对战的是红一军团,就立刻溃散逃跑了。

和许多有才干的红军指挥官一样,林彪从未走出过国门,除了汉语之外,他不会说也不会读任何别的语言。但是,还不到30岁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外人士的一致认可。他在红军的军事刊物《斗争》和《战争与革命》上发表的文章,被南京甚至日本和苏俄大的军事刊物转载、研究和评论。作为“短促突击战术”的创始人,林彪名声在外,冯玉祥将军还评论过这一战术。据说,红一军团取得众多胜利的原因就在于熟练掌握了这种“短促突击战术”。

一天早上,我和林指挥官还有他的教员们一起去保安城外不远处的红军大学。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文娱时间。有的学员在两个球场上打篮球,有的学员在保安城外的一条黄河支流旁的草地上打网球,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写东西,有的在读新出的书籍和刊物,有的在他们简陋的“俱乐部”里学习。

这是红军大学的第一分校,有差不多200名学员。红军大学一共有4个分校,共800多名学员。在保安附近,在教育部门的行政管理下,还开设了无线电、骑兵、农业和医务等学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党校 和一个群众教育训练中心。

200多名学员集合起来听我讲解“英美对华政策”。我简单总结了一下英美的态度,并同意回答他们的问题。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那顿“面条宴”也抵消不了我的尴尬。

“英国政府对成立亲日的冀察委员会是什么态度?对日军进驻华北是什么态度?”

“‘罗斯福新政’给美国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给工人阶级带来了什么好处?”

“如果中日战争爆发,德国和意大利会帮助日本吗?”

“如果日本没有得到其他列强的援助,你认为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作战能维持多长时间?”

“国际联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美国,共产党的存在都是合法的,但为什么这两个国家都没能建立起一个工人政府呢?”

“在英国建立反法西斯战线进展到哪一步了?在美国呢?”

“以巴黎为中心的国际学生运动未来的前景如何?”

“你认为李滋·罗斯访日会不会导致英日两国在对华政策上达成一致?”

“中国抗日战争打响后,英国和美国会援助中国还是日本?”

“请和我们说说,既然美国和英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那为什么它们的军舰和军队还要驻扎在中国?”

精讲点拨

学员们提出的问题多且具有实际意义,需要斯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解答。这里表现出了学员们对国际局势的关注。

“美国和英国的工人是怎么看待苏联的?”

在两个小时的提问时间里,这些问题的覆盖面可不小啊!更何况还不止两个小时,这场对话从上午十点,一直持续到了下午的晚些时候。

后来,我在各个教室参观,并和林彪以及他的教员们进行了交谈。他们和我说了一下他们学校的招生条件,还让我看了他们印制的招生简章,成千上万份这样的招生简章已经秘密分发到了全国各地。红军大学的4个校区招收“一切决心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甘愿为民族革命事业献身的人,不分阶级、社会背景或政治背景”。年龄限制在16岁到28岁,“男女不限”“报考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传染病”,而且——还有一个笼统的要求——“不沾染任何不良习惯”。

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第一分校的学员大部分都是红军的营、团、师级指挥员或政委,接受高级军事和政治训练。根据红军的规定,每个现役指挥员或政委每两年必须花至少4个月的时间进行这种学习。

第二分校和第三分校招收的是连、排、班级指挥员——红军中经验丰富的战士——还有从“中学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失业教员或军官、抗日义勇军干部和抗日游击队领袖、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工人”中招来的新学员。红军东征山西省时,当地有60多名中学毕业生加入了红军。

第二分校和第三分校的学习时长为6个月。第四分校主要负责“训练工兵、骑兵干部和炮兵部队”。我在这里遇到了一些以前当过机工和学徒的人。后来,在离开红色中国的路上,我还遇到了8个坐卡车来报到的新学员,他们分别来自上海和北平。林彪告诉我,全国各地有2000多人报名。当时,所有学员都只能“偷渡”进来。

红军大学各个分校的课程设置都不一样。第一分校的政治课程包括:政治知识、中国革命问题、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共和国的策略问题、列宁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日本的政治社会力量。军事课程包括: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对日)运动战、抗日战争中游击战的发展。

有些课程是有特定教材的,那都是从江西苏区出版社带来的,据说那里最大的一个印刷厂雇佣了800多名印刷工。其他课程用的材料大多是红军指挥官和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内容主要是讨论俄国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或者也会使用从国民党政府缴获来的文件、文档和统计数据。

对于“红军真的要对日作战吗?”这个问题,红军大学的这些课程也许给出了答案。这足以说明红军已经预见并且积极计划中国如何开展对日本的“独立战争”——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除非出现奇迹:日本人从他们已经占领的中国广大地区撤出去。

红军下定决心抗战到底,而且坚信战争一旦爆发,他们会第一时间冲到前线。这不仅体现在他们领袖那慷慨激昂的言论中,体现在红军部队严格的实操训练中,体现在他们提出的要与结怨10年的敌军国民党组成“统一战线”的建议中,还体现在苏区随处可见的宣传活动中。

在这种宣传教育活动中起带头作用的是许多年轻人组成的青年剧社,它们被称为“人民抗日剧社”。这些剧社在苏区不停地进行巡回演出,宣传抗战思想,唤醒农民沉睡的民族意识。

我在首次访问红军大学后不久,就去看了这个令人惊叹的青年剧社的一场演出。 lnsty0YSDnebzj6ZaATf/sjurq8ZlNS0faXPqjM2/Ffl/iX7RwDjPcB8VaiFr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