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苏维埃掌权人物

西北有很多小村庄,却很少见到一个城镇。除了红军初创的工厂以外,西北几乎就是一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的乡村。因此,当我突然骑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脚下青翠的山谷中保安 那古老的城墙时,我真的非常激动。

在秦朝和唐朝的时候,保安曾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边防要塞。如今,狭窄的隘口两侧还能看见昔日堡垒的断壁残垣,在午后的阳光下反射着红色的光芒。当年蒙古人的侵略大军,就是经由这个隘口入侵到山谷之中的。这里还有一座内城,以前驻扎过戍边部队。最近,这座高大的防御石墙被红军重新修缮了一下,它所环绕着的大约一英里见方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保安城。

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让南京方面与之作战长达10年之久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他最近使用的正式头衔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在共产党开始实行“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时,旧名“中华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就不再使用了。

他们已经收到周恩来发来的电报,正等着我的到来,而且还在“外交部”给我预留了一间屋子,我暂时成了苏维埃政府的客人。我的到来使保安的外侨人数显著增加。现在一共有两个外国人了,另一个西方侨民是一个被叫作“李德同志”的德国人,他是红军唯一的外国顾问。关于李德,下文还将提及。

我到保安没多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看起来像个林肯式的人物,面容瘦削,个子比一般中国人高些,稍稍有些驼背,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鼻梁高挺,颧骨突出。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位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庞。但在之后的几天里,我一直没有机会来证实这一点。再次见到他是在傍晚时分,他摘了帽子,和两个年轻的农民在街上散步,一边说着话,一边认真地比画着手势。起初的时候,我没有认出他,直到身边的人给我指了出来。虽然南京方面悬赏25万要他的首级,可他就这样随意地和其他人一起走在街上。

精讲点拨

从随意地与两个农民在街上散步、交谈可以看出毛泽东平易近人的特点。

关于毛泽东,我可以单独写一本书。我和他交谈了许多个夜晚,涉及各种各样的话题,我也从其他战士和共产党员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同他交谈过后,我写下的访谈记录差不多有两万字。他谈到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他是如何成为共产党和工农革命的领袖的,还有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以及红军是怎样发展壮大的。他还向我描述了长征一路走来的情形,并且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古诗送给我。此外,他又给我讲了很多其他优秀红军战士的故事,有朱德的故事,还有那个背着两只装有苏维埃政府档案的铁皮箱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青年的故事。

毛泽东的生平充分展现了整个时代的风貌,是探索中国运动起源的重要指针。根据他的叙述,我把他个人历史中那些极为激动人心的经历写进这本书中。但在这里,我想先说说我对于他的一些主观印象。

精讲点拨

共产党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竭力支持,毛泽东的力量来自于他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确确实实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呼喊和奋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毛泽东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人民领袖。

在中国,绝对不会有“救世主”的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你会在毛泽东身上感受到一种天命的力量。它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稍纵即逝的力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由内而外的生命力。但你又会觉得无论这个人身上有怎样非同寻常的力量,都是因为他将千百万中国民众尤其是农民的迫切需求集合了起来,并且为他们大声呐喊。如果他们的“需求”以及促使他们前进的运动能够推动中国的复兴,那么从历史的纵深处看,毛泽东或许会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同时,除去他身为主席的政治身份外,毛泽东本人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虽然他的名字和蒋介石一样为中国人所熟知,但人们对他的了解却很少,因此人们口中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各样的奇闻逸事。我是第一个采访他的外国记者。

毛泽东有着“大难不死”的名声。南京方面曾三番五次地宣告他的死讯,可没过几天,报纸上就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和往常一样活跃。国民党也曾多次正式地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甚至还得到了拥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证实。尽管这两个著名人物一再传来死讯,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创下惊人的壮举,其中就包括长征。就在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纸上又一次盛传着毛泽东的死讯,但我却发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人们说他大难不死也是有根据的。他身经百战,还有一次被敌军俘获后逃脱,而且缉拿他的首级的悬赏是全世界最高的,尽管如此,这些年里,他竟然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一天晚上,我恰巧在他的屋子里,一位红军外科医生——这位医生曾在欧洲学习,医术精湛——来给他做全身检查。检查结果是,他的身体状况非常好。他从未像某些异想天开的旅行家谣传的那样,得了肺病或其他的不治之症。虽然他和大多数红军指挥官不一样,吸起烟来总是毫无节制,但他的肺部非常健康。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和李德进行了创新型的植物学研究:尝遍各种各样的叶子,以寻觅到烟草的替代品。

精讲点拨

毛泽东的身体非常健康,尽管有烟瘾,抽烟无节制,但绝不像谣言中说的患有肺病。

毛泽东的第二任夫人贺子珍原是一名小学教员,现在在共产党内部做组织工作,但她可没有她丈夫那么幸运。她身上有10多处伤,全都是炸弹碎片造成的,不过幸好都是些皮外伤。就在我离开保安之前,贺子珍生了一个小女孩。毛泽东还有两个孩子,是前妻杨开慧所生。杨开慧是毛泽东非常敬重的一位教授的女儿,1930年在长沙被湖南军阀何键下令杀害。

1936年,我与毛泽东初次见面时,他43岁。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次大会的与会人员,代表着当时生活在红区的约900万人民群众 。说到这里,我要顺便插入一些数据。根据毛泽东的估计,1934年中华苏维埃政府直接管辖下的各地人口最多可达到的数据如下:江西苏区300万,鄂豫皖苏区200万,湘鄂赣苏区100万,湘赣苏区100万,闽浙苏区100万,湘鄂苏区100万,总共900万。有些不切实际的估计甚至超过这个数据的10倍,那显然是把传闻中红军部队或红军游击队活动的所有地区的人口全都加在一起而得来的数据。当我把中国苏区人口高达8000万的这个数据告诉毛泽东时,他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对我说,要是我们真的有这么大的控制区域,那革命就差不多已经胜利了。不过当然了,红军游击队活动的所有地区,人口加起来肯定也有好几百万。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管辖区域内的影响力,是任何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他几乎是所有组织的委员——例如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财政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他的实际影响力是通过他在政治局的领导地位发挥出来的,因为政治局拥有党、政、军政策的决定权。然而,尽管每个人都知道他、敬重他,但他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搞个人崇拜那一套。我从来没有碰到过哪个共产党人嘴里总是念叨着“我们的伟大领袖”,也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把毛泽东的名字与中国人民等同起来,但是,我也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不喜欢“主席”——每个人都这样称呼他——或者不敬仰他的人。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他本人的作用显然是巨大的。

精讲点拨

毛泽东的复杂体现在纯真率直与机敏洞察结合的特质上,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物。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十分感兴趣的复杂人物。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纯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淳朴的笑容。在谈到自己以及苏维埃的不足时,他甚至笑得更灿烂了——这种孩子气的笑容,丝毫不会动摇他内心的信念。他说话直率,生活朴素,有些人可能会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身上有一种非常罕见的特质,那是纯真质朴、机智敏锐和洞悉世事的结合。

我想,我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应该是没错的。除此之外,他还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善于演讲,记忆力超群,拥有非同寻常的专注力,而且文笔很好。他在生活中不拘小节,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外表,但在工作上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是一位天才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有趣的是,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当下最具才干的政治家。

精讲点拨

从简陋的居住环境,极少的私人财物,佩戴普通的领章可以看出,毛泽东具有生活简朴、大公无私、不摆官架子的优秀品质。

红军正在保安盖新房,不过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宿条件还是非常简陋的。毛泽东和他的妻子住在有两个房间的窑洞里,墙上除了几张地图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不过,他还过过比这更艰苦的日子,而且作为湖南“富”农的儿子,他也过过比这条件更好的日子。毛泽东夫妇的奢侈品就是一顶蚊帐(和周恩来一样)。除此之外,他的生活和普通红军战士完全一样。他做了10年的红军领导人,曾成百上千次地没收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但他自己的个人财产还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其中还有两套是棉布制服。他既是主席,也是红军指挥员,但他所佩戴的领章,也只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佩戴的那种两条红领章。

我曾多次和毛泽东一起参加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还去过红军剧院。他就那样随意地坐在观众中间,悠然自得。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抗日剧社看戏,幕间休息的时候,观众集体要求毛泽东和林彪表演一个二重唱。林彪是红军大学的校长,当时才28岁,曾是蒋介石军官学校里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年轻学员。林彪像小学生一样涨红了脸,他说了几句很得体的话,便请女共产党员代替他们唱支歌,成功避开了“点名表演”。

毛泽东的饭食和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过身为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吃辣”的癖好。他甚至吃馒头的时候,都要在里面夹上辣椒。但除了这个嗜好外,他对饭食一点都不挑剔。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表“爱吃辣的都是革命者”的论断。他先是以他的家乡湖南为例,那里就是因出了许多革命家而出名的。接着,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佐证他的论断。不过,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出了名的爱吃红辣椒和大蒜来反驳他的论断,他便只好笑着认输了。顺带说一句,“赤匪”唱的歌曲中,有一首非常有意思,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于自己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蔬菜,只能等着别人来吃的这件事感到非常不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没有骨气的自我满足,最后它领导了一场蔬菜起义。这首《红辣椒》是毛主席最爱唱的歌。

精讲点拨

毛泽东爱吃辣到发表“爱吃辣的都是革命者”的论断,并为这一论断认真找论据进行佐证,展现出孩子气的风趣幽默;而在被人驳倒后他也并不生气,而是爽快认输了。

在毛泽东身上看不到一点狂妄自大的影子,但他的自尊心很强,还有一种在必要时刻当机立断的魄力。我从没见过他生气,但我听别人说,他也曾大发雷霆,那样子让人望而生畏。在那种情况下,他的讥讽和怒骂直戳人心,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精讲点拨

毛泽东的性格中还具备一些激烈、强势的部分,有必要时,他的话语具有直戳人心的力量,让人无可辩驳。

我发现他对于当前的世界政治可以说是洞若观火。甚至在长征途中,红军似乎也能通过无线电收听新闻广播。在西北地区,他们还出版自己的报纸。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情况,也有一个切实的了解。他对英国的工党很感兴趣,热情地问我一些关于工党现行政策的问题,很快我就回答不上来了。他似乎很难理解,在一个工人拥有选举权的国家,为什么还没有一个工人的政府。我的回答恐怕并没有使他满意。对于麦克唐纳,他表现出极端的蔑视,他说麦克唐纳就是一个“汉奸”——英国人民的叛徒。

精讲点拨

毛泽东关注世界局势并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用洞察的眼光饶有兴味地关注着世界政局。

他对于罗斯福总统的看法很有意思。他认为罗斯福是个反法西斯主义者,中国可以和这样的人合作。他又问了许多关于罗斯福新政和罗斯福外交政策的问题。从他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他对这两个政策的目的了然于胸。他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视为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不过相比之下,墨索里尼要能干得多。他认为墨索里尼是一个懂历史的真正的权谋家,而希特勒没有主见,只不过是反动资本家的傀儡而已。

精讲点拨

通过毛泽东延期采访,全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几乎遗忘了所有事情这一例子,生动展现了他对哲学的痴迷。此外,毛泽东涉猎的哲学著作还非常广泛,思想开阔,并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

毛泽东读过很多关于印度的书,对那个国家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认为不开展土地革命,印度就永远无法实现独立。他还问到甘地、尼赫鲁、查多巴蒂亚以及我知道的其他印度领导人的情况。他对美国的黑人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将美国的黑人和印第安人遭受的种族歧视,同苏联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相对比。当我指出美国的黑人和苏联的少数民族在历史背景上存在着一些巨大的差别时,他也表现得很感兴趣。

毛泽东对哲学非常痴迷。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去采访他,请他给我讲共产党的党史。一次,一个客人给他带了几本哲学方面的新书,随后毛泽东就把我们的采访延期了。他花了三四个晚上专心致志地读完了那几本书,在此期间,他似乎把所有事情都抛在了脑后。他读的书并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著作,而且也读一些古希腊哲学家以及斯宾诺莎、康德、歌德、黑格尔、卢梭等人的著作。

我想知道毛泽东本人对武力、暴力以及“杀戮的必要性”等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他年轻的时候就有强烈的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倾向,很显然,他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是先从哲学问题上开始的。虽然他是农民阶级出身,但他本人年轻的时候并未受过地主太多的压迫,许多共产党员也是如此。虽然马克思主义是他的思想的核心,但我推断,对他来说,阶级仇恨是他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理性思考的结果,而不是一种本能的冲动。

他身上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宗教情感的东西。基本上可以断定,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相信人类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在随时可能牺牲生命的共产主义运动中,他在总体上发挥着一种稳定军心的作用。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经常熬到后半夜的两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子仿佛是铁打的。他说他这旺盛的精力都要归因于少年时期和父亲一起在田里干农活,学生时代又严格要求自己。当时,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一个类似于斯巴达俱乐部的组织。他们经常饿着肚子到华南的山林中作长途跋涉,在寒冬腊月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膀子——这都是为了磨炼他们自己的意志。他们冥冥中知道,中国的未来需要他们具有克服艰难困苦的能力。

毛泽东曾用一整个夏天的时间走遍了他的家乡湖南省。一路上,他挨家挨户地干农活以换取口粮,有时候甚至还会沿街乞讨。有一次,他一连好几天没吃饭,只是吃了点生豆子,喝了点水——这也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他在年轻时的这趟乡村之旅中与农民结下的友谊,后来对于他的帮助是很大的。大概10年之后,他将湖南成千上万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著名的农民协会。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这个农民协会就成为了苏维埃最初的基础力量。

在我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我记得有那么两次,他的眼睛都湿润了:一次是说到牺牲了的同志时,一次是回忆起他少年时期,湖南因饥荒而引起的那次稻米暴动时。在那次暴动中,几个饥饿的农民因为到衙门讨要粮食而被砍了头。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他曾亲眼看见毛主席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了伤的战士穿上。他们还说,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毛主席自己也不忍心穿鞋。

精讲点拨

毛泽东是一个非常重感情,极有同情心的人。他同情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关爱自己的同志和战士。

不过,对于他是否能赢得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敬仰,我表示非常的怀疑。倒不是说他没有非凡的头脑,而是因为他身上的那种农民的个人习惯。巴莱托 的中国门徒们或许会嫌他粗鲁吧。有一天,我和毛泽东正说着话,只见他漫不经心地解开了裤腰带,在裤子里搜寻着什么寄生物——不过话说回来,巴莱托要是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可能也得在身上搜寻一下。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巴莱托绝对不会当着红军大学校长的面脱裤子——有一次我采访林彪的时候,毛泽东就这样做了。那个窑洞很小,里面非常热。毛泽东就那样往床上一躺,裤子一脱,对着墙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20多分钟——林彪偶尔和他搭个话,问他一些日期和人名,这个毛泽东都知道。他随意的生活习惯和完全不在乎个人仪表这一点倒是非常吻合,虽然他完全可以将自己打扮得像巧克力盒上的将军,或是《中国名人录》中的政治家。

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除了有几个星期生病之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徒步走完全程的。只要他“叛变”投靠国民党,就可以升官发财,对于大部分红军指挥员来说,情况也是如此。10年来,这些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忠诚于共产主义,你若不了解中国其他反叛者都是怎么被“银弹”收买的,你就无法理解这种坚定的信念有多么伟大。

我曾对毛泽东的许多论断进行验证,结果往往发现他的那些论断都是对的。他对我进行了几次温和的政治宣传,同我在白区所受到的政治宣传相比,这显然更令人感兴趣。无论是我的文字记录还是照片,他从来没有检查过。对于这种彬彬有礼的行为,我非常感激。他真的在尽力给我提供便利,使我能够搜集到各种材料,真实地反映苏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wpKBF2DHvah+rWfKx3Q2spFX6LvfnK+TYnFEixUxRQuqSVoyvizjrH35xqlAU3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