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三年春王正月 ① ,不雨。
①三年:鲁僖公三年当周惠王二十年,前657年。
鲁僖公三年春周历正月,不下雨。
【左传】三年春,不雨。
鲁僖公三年春,不下雨。
【穀梁传】不雨者,勤雨也。
说“没有下雨”,就是殷切盼望下雨的意思。
【经】夏四月,不雨。
夏四月,不下雨。
【公羊传】何以书?记异也。
为何记录此事?是记录异象。
【穀梁传】一时言不雨者 ① ,闵雨也 ② 。闵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①时:季节。
②闵(mǐn):忧虑,担心。
一个季节都说“没有下雨”,是为不下雨感到忧虑。为不下雨感到忧虑,是心系百姓。
【经】徐人取舒 ① 。
①徐人取舒:徐,国名,嬴姓,在今安徽泗县西北。舒,偃姓国,在今安徽舒城一带。支系旁多,称为“群舒”,《春秋》中有“舒蓼”“舒庸”“舒鸠”等。《春秋大事表》引林氏曰:“舒者,楚之党。徐人取舒,为齐桓通伐楚之境也。”
徐国人攻取了舒国。
【公羊传】其言取之何?易也 ① 。
①易:容易。案国曰灭,邑曰取。徐灭舒国,如取邑一样容易,见舒国无守备。
经言“取”舒是为何?表明灭舒如取邑一般容易。
【经】六月雨。
六月下雨。
【左传】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
夏六月下雨。自上年十月一直到今年五月一直没有下雨。没有成灾,所以《春秋》的记载不说旱。
【公羊传】其言六月雨何?上雨而不甚也 ① 。
①上雨而不甚也:上,之前,指代僖公二年之十一月、十二月,三年之二月、三月,五月。案何休之意,鲁僖公喜得位,不恤庶众,故有旱灾,致二年十月、三年正月、四月皆无雨,其余月份则零星有雨,此为“上雨”。然小雨不能缓解灾害,故云“上雨而不甚”。之后僖公恐惧,“饬过求己”,至六月而有大雨。
经文记录六月下雨是为何?因为之前的雨水未缓解旱灾。
【穀梁传】雨云者,喜雨也 ① 。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①喜:为……感到高兴。
说“下雨了”,是为下雨感到高兴。为下雨感到高兴,是心系百姓。
【经】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穀 ① 。
①阳穀:齐地名,在今山东阳穀北。
秋,齐桓公、宋襄公、江人、黄人在阳穀相会。
【左传】秋,会于阳穀,谋伐楚也。
秋,诸侯在阳穀会见,商量讨伐楚国之事。
【公羊传】此大会也 ① ,曷为末言尔 ② ?桓公曰:“无障谷,无贮粟,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③ 。”
①大会:案经书“齐侯、宋公、江人、黄人”是远近皆至之辞(参僖公二年“盟于贯”条),故知是大会。
②末言:末,浅。末言,指的是经文“会”字。案阳穀之会,实有盟约,即下文之“无障谷,无贮粟,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故当书“盟”。经仅书“会”,而“会”比“盟”的程度要浅,故传问:“曷为末言尔?”
③“无障谷”四句:障谷,即障断川谷,专水利。贮粟,即囤积粮食,阻碍流通。树子,即本正当立之子。何休云:“此四者,皆时人所患,时桓公功德隆盛,诸侯咸曰:‘无言不从,曷为用盟哉。’故告誓而已。”故经不书“盟”而书“会”,以彰显桓公之德。
这是大盟会,为何浅言“会”而不言“盟”?齐桓公说:“不要障断川谷,不要囤积粮食,不要废易当立之子,不要以妾为妻。”
【穀梁传】阳穀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① ,诸侯皆谕乎桓公之志。
①委:戴着委貌之冠。委,即委貌,国君在隆重仪式上所带的一种黑色丝织品制成的礼帽。夏朝时叫母追,商朝时叫章甫,周朝时叫委貌。端:穿着礼服。搢(jìn):插。笏(hù):君臣朝会时所执的手板。将所议之事书写于上,以备遗忘。这里“委、端、搢笏”就是所谓的衣裳之会。朝:专指诸侯相见或朝拜天子。
阳穀的会盟,齐桓公戴着礼帽、穿着礼服、插着笏板来和诸侯会面,诸侯们都明白齐桓公的想法了。
【经】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① 。
①公子友:《穀梁传》作“公子季友”。莅盟:参加盟会。莅,临。《春秋》托鲁国为王者,鲁国前往他国结盟,称为莅盟,好像是“王者遣使临诸侯盟,饬以法度”。
冬,公子友到齐国参加会盟。
【左传】齐侯为阳穀之会,来寻盟。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齐桓公为了阳穀的会见,派人来重续旧好。冬,鲁国派公子友到齐国参加盟会。
【公羊传】莅盟者何?往盟乎彼也。其言来盟者何 ① ?来盟于我也。
①来盟:他国前来鲁国结盟,称为来盟,好像是他国来京师结盟,此亦因《春秋》王鲁之故。
“莅盟”是什么意思?是到彼处结盟。“来盟”是什么意思?是前来与我结盟。
【穀梁传】莅者,位也 ① 。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也 ② 。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
①位(lì):到……位置去。
②与:参与,参加。
莅,就是到某地去的意思。经文不记载日期,因为是之前约定的。不说“及”,因为是以国家的名义参与的。不说和谁,因为也是以国家的名义参加的。
【经】楚人伐郑。
楚国人攻打郑国。
【左传】楚人伐郑,郑伯欲成 ① 。孔叔不可 ② ,曰:“齐方勤我 ③ ,弃德不祥。”
①成:讲和。
②孔叔:郑国大夫。
③勤我:为我而勤,即指来救我。勤,劳。
楚国人攻打郑国,郑文公想讲和。孔叔不同意,说:“齐国正要来救我,抛弃这种恩德不祥。”
*【左传】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 ① ,荡公 ② 。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③ 。
①蔡姬:蔡穆侯的妹妹,齐桓公夫人。囿:君主的园林。
②荡:摇晃。
③蔡人嫁之:此本与下年侵蔡事连为一体,为后人割裂在此。
齐桓公和蔡姬在花园里乘船玩,蔡姬摇晃着船逗桓公。桓公害怕,变了脸色。要蔡姬停下来,她却不停。桓公发怒了,把蔡姬送回娘家,但没有完全休弃她。蔡国人却把她嫁给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