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六年春 ① ,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② 。
①六年:鲁宣公六年当周定王四年,前603年。
②孙免:卫国大夫。
鲁宣公六年春,晋国赵盾、卫国孙免联合讨伐陈国。
【左传】六年春,晋、卫侵陈,陈即楚故也。
鲁宣公六年春,晋国、卫国联合入侵陈国,因为陈国又亲近楚国。
【公羊传】赵盾弑君,此其复见何 ① ?亲弑君者,赵穿也。亲弑君者赵穿,则曷为加之赵盾?不讨贼也。何以谓之不讨贼?晋史书贼曰:“晋赵盾弑其君夷獆。”赵盾曰:“天乎,无辜 ② !吾不弑君,谁谓吾弑君者乎?”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复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赵盾之复国奈何?灵公为无道,使诸大夫皆内朝 ③ ,然后处乎台上,引弹而弹之,己趋而辟丸 ④ ,是乐而已矣。赵盾已朝而出,与诸大夫立于朝,有人荷畚,自闺而出者 ⑤ 。赵盾曰:“彼何也?夫畚曷为出乎闺?”呼之不至,曰:“子,大夫也,欲视之,则就而视之。”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 ⑥ 。赵盾曰:“是何也?”曰:“膳宰也。熊蹯不熟 ⑦ ,公怒以斗摮而杀之 ⑧ 。支解,将使我弃之。”赵盾曰:“嘻!”趋而入。灵公望见赵盾,愬而再拜 ⑨ 。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⑩ 。灵公心怍焉,欲杀之,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入其闺,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窥其户,方食鱼飧 ⑪ 。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门,则无人焉;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是子之易也 ⑫ 。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是子之俭也。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复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灵公闻之怒,滋欲杀之甚,众莫可使往者,于是伏甲于宫中,召赵盾而食之。赵盾之车右祁弥明者,国之力士也,仡然从乎赵盾而入 ⑬ ,放乎堂下而立 ⑭ 。赵盾已食,灵公谓盾曰:“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 ⑮ ,吾将观焉。”赵盾起,将进剑,祁弥明自下呼之曰:“盾 ⑯ !食饱则出,何故拔剑于君所?”赵盾知之,躇阶而走 ⑰ 。灵公有周狗,谓之獒,呼獒而属之,獒亦躇阶而从之。祁弥明逆而踆之 ⑱ ,绝其颔。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然而宫中甲鼓而起,有起于甲中者,抱赵盾而乘之。赵盾顾曰:“吾何以得此于子?”曰:“子某时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 ⑲ 。”赵盾曰:“子名为谁?”曰:“吾君孰为介 ⑳ ?子之乘矣,何问吾名!”赵盾驱而出,众无留之者。赵穿缘民众不说,起弑灵公,然后迎赵盾而入,与之立于朝,而立成公黑臀。
①赵盾弑君,此其复见何:案《春秋》之例,弑君之贼不复见,为《春秋》所诛绝。宣公二年,经书“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此处复见,故而发问。
②辜:罪也。
③内朝:路寝之廷,路寝门外为外朝。
④己:何休云:“己诸大夫也。”辟(bì):躲避。
⑤自闺而出者:宫中之小门谓之“闺”。内朝在闺门之内,赵盾立于外朝,故见人从闺门而出。
⑥赫然:已肢解之貌。赫,分裂也。
⑦熊蹯(fán):熊掌。
⑧斗:酌酒之器,有柄。摮(áo):旁击头项。
⑨愬(sè)而再拜:愬,惊貌。再拜,拜了两拜。案礼制,臣当先拜君,在堂下再拜稽首,君答再拜。此处晋灵公先拜者,何休云:“知其欲谏,欲以敬拒之,使不复言也。”
⑩“赵盾逡(qūn)巡”三句:逡巡,退却。稽(qǐ)首,拜头至地。赵盾见晋灵公先拜,则晋灵公已知己意,故趋而出。
⑪飧(sūn):水泡饭。古人一日两餐,重早餐,晚餐则食早上之剩饭。
⑫易:省也。
⑬仡(yì)然:壮勇之貌。
⑭放:至也。
⑮子以示我:案礼制,当以剑柄授君,剑锋向己。晋灵公想届时推剑杀死赵盾,故命赵盾示剑。
⑯盾:案祁弥明是赵盾的家臣,此书直呼盾名,因在晋灵公之前,所谓“君前臣名”也。
⑰躇(chuò)阶:下台阶时,超越,不暇以次。案礼制,升降台阶,或是连步(即前脚升一阶,后脚与前脚并拢),或是越等(即前脚升一阶,后脚过前脚而再升一阶)。此处紧急,故躇阶而走。
⑱踆(cún):踢。
⑲暴桑:蒲苏桑,枝叶茂盛的大桑树。
⑳吾君孰为介:何休云:“介,甲也。犹曰:我晋君谁为兴此甲兵?岂不为盾乎?”
赵盾先前弑君,此处为何再次出现?亲手弑杀国君的人是赵穿。亲手弑杀国君的人是赵穿,那么为何将弑君之文加于赵盾?因为赵盾不诛讨弑君之贼。为何不讨贼就被加弑君之文?晋国史官记录弑君之贼云:“晋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夷獆。”赵盾说:“天呐,无罪!我没有弑君,谁说我是弑君之贼?”史官说:“你为仁为义,有人弑杀了你的国君,而你回国后不讨贼,这不是弑君是什么?”赵盾回国是怎么回事?晋灵公所行无道,使诸大夫在内朝朝见,然后自己登台,用弹弓弹射他们,他的大夫们为了躲避而四处逃散,晋灵公以此为乐。赵盾朝罢而出,与诸大夫一起立于外朝,有人扛着畚从内朝小门出来。赵盾问道:“那是什么?畚为何从闺门出来?”呼叫那人,却不过来,说:“您是大夫,想看的话,过来看就是了。”赵盾走进一看,则是被肢解的死人。赵盾问:“这是为何?”那人回答道:“这是膳宰。因为熊掌没有烧熟,公怒,用斗击打致死。肢解了,命我丢弃。”赵盾说:“哎!”小步急走入内廷。晋灵公望见赵盾,惊慌失措,朝赵盾拜了两拜。赵盾退却,朝北再拜稽首,小步快走而出。晋灵公恼羞成怒,欲杀赵盾,于是派了一个勇士去行刺。勇士进入大门,大门处没有人;进入小门,小门处没有人;上到厅堂,堂上也没有人。俯首从门缝中窥望,见赵盾正在吃鱼和水泡饭。勇士说:“哎。您真是仁义之人。我进入您家大门,没人在那里;进入您家小门,也没有人;登上您家厅堂,也没有人,这表明您很俭易。您作为晋国重卿,而吃鱼和水泡饭,这表明您很俭朴。国君派我来杀您,我不忍心加害。虽然如此,我也不可以再见国君了。”于是刎颈而死。晋灵公听说此事,大怒,愈加想要杀害赵盾,但无人可使,于是在宫中埋伏甲兵,召赵盾进宫赴宴。赵盾的卫士有叫祁弥明的,是国中的大力士,勇武地跟随赵盾进宫,走至堂下侍立。赵盾食毕,晋灵公对赵盾说:“我听说你的佩剑,是把利剑。你给我展示一下,我想看看。”赵盾起身,将要进剑,祁弥明从堂下高呼:“赵盾!吃饱了就出来,为何在国君面前拔剑?”赵盾醒悟,匆忙走下台阶。晋灵公有忠心之狗,被称为“獒”,晋灵公呼獒追赶赵盾,獒也快速下阶而去。祁弥明迎着踢了上去,踢断了獒的面颔。赵盾回头说:“国君的獒,不如臣下的獒啊。”然而宫中埋伏的甲士擂鼓而起,有人从甲士中冲出来,将赵盾抱到车上。赵盾回头说:“我凭什么能得您的救命之恩?”那人回答说:“您某时的施舍,在暴桑之下将我救活。”赵盾说:“您叫什么名字?”那人回答说:“我们国君是为谁埋伏的甲士?您乘车就是了,问我名字做什么!”赵盾驱驰而出,宫中没人阻拦。赵穿顺着民众不满的情绪,起来弑杀了晋灵公,然后将赵盾迎回,使之立于朝堂之上恢复大夫之位,而拥立成公黑臀为君。
【穀梁传】此帅师也,其不言帅师,何也?不正其败前事 ① ,故不与帅师也。
①败:败坏,毁坏。前事:指宣公元年“晋赵盾帅师救陈”之事。
这里是率领了军队的,经文不说率军,为什么呢?因为认为他败坏之前的事情不合正道,所以就不说他们率军了。
△【经】夏四月。
夏四月。
*【左传】夏,定王使子服求后于齐 ① 。
①子服:周王室大夫。
夏,周定王派子服到齐国求娶齐女为王后。
*【左传】秋,赤狄伐晋,围怀及邢丘 ① 。晋侯欲伐之。中行桓子曰 ② :“使疾其民 ③ ,以盈其贯 ④ ,将可殪也 ⑤ 。《周书》曰:‘殪戎殷 ⑥ 。’此类之谓也。”
①怀:在今河南武陟西南。邢丘:在河南温县东。两地相近。
②中行桓子:荀林父。
③疾其民:意为让他肆虐为害百姓。疾,病,作“虐待”解。
④盈其贯:钱穿满了绳索,表示积累到极点。此指恶贯满盈。盈,满。贯,古代穿钱的绳索,即钱串。
⑤殪(yì):一举歼灭。
⑥殪戎殷:此句见《尚书·康诰》。意为灭绝大国殷。周人称殷商为大国殷。戎,大。
秋,赤狄攻打晋国,包围怀地和邢丘。晋成公准备攻打它。中行桓子说:“先让他肆虐为害百姓吧,等到恶贯满盈,可以一举歼灭他。《周书》里面说:‘一举歼灭大国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经】秋八月,螽 ① 。
①螽(zhōnɡ):螽斯虫。《公羊传》作“𧑄(zhōnɡ)”。
秋八月,螽斯虫成灾。
△【经】冬十月。
冬十月。
*【左传】冬,召桓公逆王后于齐 ① 。
①召(shào)桓公:周定王卿士。
冬,召桓公到齐国为周定王迎娶王后。
*【左传】楚人伐郑,取成而还 ① 。
①楚人伐郑,取成而还:顾栋高曰:“宣九年《传》:‘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杜注:‘六年楚伐郑,取成于厉,郑伯逃归。’盖即指此年。”
楚国人攻打郑国,郑国与楚讲和,楚国撤兵。
*【左传】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
①
,欲为卿。伯廖告人曰:“无德而贪
②
,其在《周易》《丰》
之《离》
,弗过之矣
③
。”间一岁
④
,郑人杀之。
①公子曼满、王子伯廖:二人都是郑国大夫。
②无德而贪:此指曼满。
③其在《周易》《丰》
之《离》
,弗过之矣:《周易》之《丰》卦上爻由阴变阳,则成为《离》卦。杜预注:“《丰》上六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义取无德而大其屋,不过三岁,必灭亡。”即王子伯廖引《丰》卦上六的爻辞,论定公子曼满不出三年,必然遭祸。
④间一岁:中间隔一年。
郑公子曼满告诉王子伯廖说,自己想做卿。伯廖和别人说:“他无德行而又贪婪,就是应了《周易》之《丰》卦变为《离》卦的兆象了,不出三年,必然灭亡。”只隔一年,郑国人就把他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