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三年春王正月 ① ,郊牛之口伤 ② ,改卜牛 ③ 。牛死 ④ ,乃不郊。犹三望 ⑤ 。
①三年:鲁宣公三年当周定王元年,前606年。
②郊牛之口伤:郊祭前先要占卜选择牛,吉利就养起来作为牺牲。现在选择的牛口受了伤。郊牛,天帝享用的牺牲,即传文之“帝牲”。郊,郊祭,夏历正月祈谷的祭礼。
③改卜牛:选择其他的牛再占卜。卜牛,鲁国郊天,以周之始祖后稷配食,卜牛为后稷享用的牺牲,即传文中之“稷牲”。
④牛死:郊牛若有所损伤,则用卜牛替代,若牛再死,则不郊天。
⑤望:望祭,祭祀山川。鲁之三望为东海、泰山、淮水。
鲁宣公三年春周历正月,郊祭前所占卜选择的牛嘴巴受了伤,再占卜选择其他的牛。改卜的牛又死了,于是不举行郊祭。但仍举行三次望祭。
【左传】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礼也 ① 。望,郊之属也 ② 。不郊亦无望,可也。
①非礼:牛受伤、死了,就不举行郊祭,是非礼;而举行望祭,也是非礼。杜预注曰:“言牛虽伤、死,当更改卜取其吉者,郊不可废也。”
②郊之属:望祭是郊祭中的一种。
宣公三年春,不举行郊祭,而举行望祭,都是不合礼制的。望祭,本是郊祭的一种。不举行郊祭,也不举行望祭,这是可以的。
【公羊传】其言之何?缓也。曷为不复卜?养牲养二卜 ① ,帝牲不吉,则扳稷牲而卜之。帝牲在于涤三月 ② 。于稷者,唯具是视 ③ 。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 ④ 。王者则曷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 ⑤ 。
①二卜:第一卜,选牛以为帝牲、稷牲,需要占卜。第二卜,帝牲若有毁伤,以稷牲充当帝牲时,需要占卜,若不吉,或牛再死,则不郊。
②帝牲在于涤三月:涤,涤宫,为养帝牲之处,言涤者,取荡涤清洁之意。涤有三牢,外牢、中牢、明牢,每牢养一个月。案鲁之郊祭,一般在周历之正月(若占卜得吉),则于上年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养天牲于涤宫。
③于稷者,唯具是视:稷牛不单独养在涤宫,只要求完好无损。
④配:配食天帝。
⑤“自内出者”四句:此为礼之通例,指自内而出,无所会合则不行;客自外来,若无主人,则无所依止。运用于祭祀之礼,自内出者,无主不止,孔广森云:“若祔祭新鬼,必以昭穆之类。”自外至者,无主不止,即指以后稷配食,充当主人,使天帝有所依止。
经书“之”字是为何?表明养郊牛缓懈不谨敬。牛又死为何不再次占卜替代之牛?养牺牲只占卜两次,帝牲若有灾伤,则扳引稷牲,占卜是否可以替代帝牲。帝牲在涤宫中养三个月。稷牲则不养于涤宫,只看是否完好无损。郊天为何一定要祭祀后稷?因为王者尊本重始,一定要以始祖配食天帝。王者为何一定要以始祖配食天帝?好比自内而出,无所会合则不出行。自外而来,没有主人,则客人无所依止。
【穀梁传】之口,缓辞也 ① 。伤自牛作也 ② 。事之变也 ③ 。乃者,亡乎人之辞也 ④ 。
①缓:宽缓。因为受伤是由牛自身造成的,所以并不责备人,故用“牛之口”而不用“牛口”,以“之”表示宽缓的语气。
②自:从,由。作:造成。
③事:事情,多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战争。这里的“事之变”就是指废止了郊祭。
④亡乎人:人力所不及的。
之口,是表示宽缓意思的说法。受伤是由牛自身造成的。这是大事发生了变化。“乃”,就是与人无关的说法。
△【经】葬匡王 ① 。
①葬匡王:案礼制,天子七月而葬,又据《春秋》之例,天子记崩不记葬,必其时也。上年十月,周匡王崩,至此未满七月,属于不及时而葬,故书之。
安葬周匡王。
*【左传】晋侯伐郑,及郔 ① 。郑及晋平,士会入盟。
①郔(yán):即隐公元年传文中的廪延,在今河南滑县。
晋成公攻打郑国,一直打到郔地。郑国和晋人讲和,晋士会到郑国去缔结盟约。
【经】楚子伐陆浑之戎 ① 。
①楚子伐陆浑之戎:楚子,楚庄王。陆浑之戎,允姓之戎人,原居于陆浑,今甘肃敦煌西,僖公二十二年迁于伊川,今河南嵩县及伊川一带。赵鹏飞曰:“陆浑逼近王城,楚于陆浑无丝发之憾,盖将撼周鼎焉。”陆浑之戎,《公羊传》作“贲浑戎”,《穀梁传》作“陆浑戎”。
楚庄王攻打陆浑的戎人。
【左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 ① ,观兵于周疆 ②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③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④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 ⑤ ,贡金九牧 ⑥ ,铸鼎象物 ⑦ ,百物而为之备 ⑧ ,使民知神、奸 ⑨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⑩ 。螭魅罔两 ⑪ ,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 ⑫ ,以承天休 ⑬ 。桀有昏德 ⑭ ,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⑮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 ⑯ ,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 ⑰ ,虽大,轻也。天祚明德 ⑱ ,有所厎止 ⑲ 。成王定鼎于郏鄏 ⑳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㉑ ,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①雒(luò):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洛南。楚军到伊川后稍北行,即可到达洛阳南之洛水旁。
②观兵:陈兵示威。
③王孙满:周共王儿子圉的曾孙,时为周大夫。
④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鼎,指九鼎,相传为夏禹时所铸。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作为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九鼎之大小轻重,有取代周王朝之意。
⑤图物:描绘各地奇异的事物。
⑥贡金九牧:即“九牧贡金”,意谓天下贡金。金,铜。九牧,古将中国分成九州,九牧即九州的长官。
⑦象物:把奇物形象铸在鼎上。
⑧百物:亦即万物。
⑨奸:恶物,坏东西。
⑩不若:不顺,不吉利。指不顺利的事,不吉利的怪物。
⑪螭魅(chī mèi):又作“魑魅”,山之鬼怪。罔(wǎnɡ)两:又作“蝄蜽”“魍魉”,木石之怪。
⑫用:因。协于上下:上下团结。
⑬休:保佑。
⑭桀:夏桀。昏德:指无道。
⑮载、祀:皆纪年之称。《尔雅·释天》谓:“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此泛称。六百:商享国约六百四十年,此举整数。
⑯休明:美善光明。
⑰奸回:奸邪。
⑱祚(zuò):福。此作动词,赐福。
⑲厎(zhǐ)止:终止。指最终的年限。
⑳成王定鼎于郏鄏(jiá rǔ):周成王在郏鄏营建东都洛阳,名王城,并迁九鼎于此。郏,山名。鄏,地名。郏、鄏均在今河南洛阳境内,此指洛阳。
㉑卜世三十,卜年七百:案王孙满是周大夫,似不应自云国家灭亡时间。
楚庄王征伐陆浑之戎,因而来到洛水,在周都城郊陈兵炫耀。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持鼎者的德行,而不在鼎本身。从前夏朝,当它有德的时候,将远方的山川物产,都画成图,又用九州长官进贡的铜铸成鼎,并把图画也铸在鼎上,天下百物鼎上均已具备,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神,什么是奸。因而人们入山林,涉川泽时,就不会遇到不顺心不吉利的事。魑魅魍魉等鬼怪,也不会再碰上。因而能上下协调,以接受上天的福佑。夏桀道德昏昧,九鼎被迁到商朝,商朝享国六百年。商纣王暴虐,九鼎又被搬迁到周朝。如果道德美善光明,鼎虽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再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光明品德的人,也是有时间的期限的。周成王把九鼎安放在郏鄏,占卜问得传世三十,又占卜问得传年七百,这些都是上天的旨意。周王朝的德行虽然已衰弱,但上天的旨意并未改变。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经】夏,楚人侵郑 ① 。
①楚人侵郑:郑国与晋国讲和,楚国因此进攻郑。
夏,楚人入侵郑国。
【左传】夏,楚人侵郑,郑即晋故也。
夏,楚人入侵郑国,因为郑国亲近晋国的缘故。
△【经】秋,赤狄侵齐 ① 。
①赤狄:狄有赤狄、白狄之分,赤狄分布在今山西长治一带,白狄在陕西北部。
秋,赤狄人入侵齐国。
【经】宋师围曹 ① 。
①围曹:宋国发生内乱,曹国出兵帮助作乱的家族,故宋国平乱之后围曹。
宋军围攻曹国。
【左传】宋文公即位三年 ① ,杀母弟须及昭公子,武氏之谋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尽逐武、穆之族 ② 。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秋,宋师围曹,报武氏之乱也。
①即位三年:即宋文公二年,头年即位,第二年改元。
②尽逐武、穆之族:以上事见文公十八年传文。
宋文公即位的第三年,杀了同母弟须和宋昭公之子,这都是武氏策划的。宋人让戴、桓的族人在司马子伯的客馆攻打武氏,把武、穆之族全部驱逐出去。武、穆之族带领曹军来攻打宋国。秋,宋军围攻曹国,以报复武氏之乱。
【经】冬十月丙戌 ① ,郑伯兰卒 ② 。
①丙戌:二十三日。
②郑伯兰:郑穆公。姬姓,名兰,谥穆。
冬十月二十三日,郑穆公兰去世。
【左传】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 ① ,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 ② 。余,而祖也 ③ 。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 ④ ,人服媚之如是 ⑤ 。”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 ⑥ 。辞曰 ⑦ :“妾不才,幸而有子 ⑧ 。将不信 ⑨ ,敢征兰乎 ⑩ !”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①燕姞(jí):南燕国之女,姞姓。
②伯鯈(tiáo):南燕国之祖先。
③而:你。
④国香:其香全国第一。
⑤服:佩戴。媚:爱,喜欢。
⑥御之:让她侍寝。
⑦辞:陈辞,陈说。
⑧幸而有子:指怀有身孕。
⑨将:假如。
⑩征兰:以兰作为信物。
冬,郑穆公去世。当初,郑文公有一个地位很低的妃子叫燕姞,燕姞梦见上天的使者送给自己一支兰草,对她说:“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你拿这个作为你的儿子吧。因为兰的香味全国第一,人们佩戴它,也会像爱它一样的爱你。”不久,郑文公见到燕姞,给她一支兰草并要她侍寝。燕姞对郑文公说:“贱妾低贱不才,受恩宠而怀了孩子。假如不信,可以拿兰草作为信物!”郑文公说:“好啊。”后来生了郑穆公,取名就叫兰。
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 ① ,生子华、子臧。子臧得罪而出 ② 。诱子华而杀之南里 ③ ,使盗杀子臧于陈、宋之间。又娶于江 ④ ,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鸩之,及叶而死 ⑤ 。又娶于苏 ⑥ ,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卒。洩驾恶瑕,文公亦恶之,故不立也 ⑦ 。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从晋文公伐郑 ⑧ 。石癸曰 ⑨ :“吾闻姬、姞耦 ⑩ ,其子孙必蕃 ⑪ 。姞,吉人也 ⑫ ,后稷之元妃也 ⑬ 。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 ⑭ 。”与孔将鉏、侯宣多纳之,盟于大宫而立之 ⑮ 。以与晋平 ⑯ 。
①报:奸污亲属之妻叫“报”。郑子:子仪,郑文公叔父。陈妫(ɡuī):子仪娶陈女为妻,妫为陈姓。
②子臧得罪而出:僖公十六年郑杀太子华,子臧也同时逃亡。僖公二十四年八月,郑伯恶其好聚鹬冠,使盗杀之。
③诱子华而杀之南里:僖公七年甯母之盟,子华请齐国杀洩氏等三族,齐国拒绝。子华因此得罪于郑。僖公十六年子华被杀。南里,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南。
④娶于江:又娶江国之女。
⑤叶:楚地名,在今河南叶县南。
⑥苏:即隐公十一年传文中的温地。
⑦不立:不立子瑕为太子。僖公三十一年公子瑕出奔楚。
⑧从晋文公伐郑:伐郑事见僖公三十年传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⑨石癸:即郑大夫石甲父。
⑩姬、姞耦(ǒu):指姬姓与姞姓宜结为配偶。郑国姬姓。
⑪蕃(fán):繁盛。
⑫姞,吉人也:姞,从吉得声,石癸便从读音上来解释。
⑬后稷之元妃也:后稷的元妃也是姞姓,周人由后稷开始兴盛,由此断定姬、姞通婚,子孙必繁。
⑭亢宠:指可让公子兰长久保持宠信。亢,杜预注:“亢,极也。”极宠,极受宠信。
⑮大宫:郑国祖庙。
⑯与晋平:此事同见于僖公三十年传文。以上集中郑文公多年事加以总叙。
郑文公奸污了郑子仪的叫陈妫的妃子,生了子华、子臧。子臧获罪逃离了郑国。郑文公把子华诱骗出来杀死在南里,又让杀手在陈国、宋国之间把子臧杀死。郑文公又娶了江国之女,生了公子士。公子士去楚国朝见,楚人让他喝了毒酒,到了叶地就死了。郑文公又在苏地娶了个妻子,生了子瑕、子俞弥。子俞弥早死。洩驾讨厌子瑕,郑文公也讨厌他,所以不立子瑕为太子。郑文公驱逐众公子,公子兰逃奔到晋国,曾跟随晋文公攻打郑国。石癸说:“我听说姬姓、姞姓宜于通婚,他的后代子孙必定繁盛。姞,就是吉祥之人,是后稷的原配嫡妻啊。现在这个公子兰,是姞姓的外甥。上天恐怕是要开启光大他吧,他必定会成为国君,他的后代也一定会繁盛。先接纳他回来,让他成为国君,可以长久保有宠信。”因此就和孔将鉏、侯宣多接他回国,在郑国祖庙盟誓而立他为国君。以此和晋国讲和了。
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① 。
①刈(yì):割。
郑穆公生病了,说:“兰草死了,我也恐怕要死了吧!我是因为兰草而出生的啊!”割了兰草,郑穆公就死了。
△【经】葬郑穆公 ① 。
①葬郑穆公:案时月日例,大国之君卒日葬月,此处郑穆(缪)公葬书时,何休云:“葬不月者,子未三年而弑,故略之也。”穆,《公羊传》作“缪(mù)”。
安葬郑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