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 1 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 2 ,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 3 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 4 者,其无后乎 5 !’为其象人 6 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说:“我乐意向你求教。”

孟子恭敬回答:“请教大王,杀人用木杖与刀有什么不同呢?”

梁惠王说:“没差别。”

孟子又问:“用刀杀人跟暴政杀人呢?”

梁惠王说:“也没差别。”

孟子说:“一个国君,厨房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但他治下的百姓脸上有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带领禽兽去吃人呀!看到禽兽互相吞食,人也会厌恶的。做百姓父母的国君,在施政时,却不免做出率兽食人的事,怎么还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曾说:‘那些开始做木头人偶以殉葬的人,应该会断子绝孙吧!’是因为把人偶做得太像真人了 (圣人连这一点都不忍) 。从这一点看,做国君的怎能使百姓活活饿死呢?”

1 安: 乐意。

2 梃与刃: 木杖与刀。刃,原指刀的开口部分,这是刀最锋利的部分,此处代指刀。

3 率兽而食人: 领着禽兽来吃人。朱注:“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4 俑: 人偶。孔子时有以木制人偶殉葬之礼,朱注:“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

5 其无后乎: 他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生气而骂人的话。

6 象人: 像人,指太像真人。

此章行文、含义都很清楚。朱注引李郁文曰:“为人君者,固未尝有率兽食人之心。然殉一己之欲,而不恤其民,则其流必至于此。故以为民父母告之。夫父母之于子,为之就利避害,未尝顷刻而忘于怀,何至视之不如犬马乎?”说得很中肯。古代以活人为殉,在埃及金字塔与殷商墓穴中都迭有发现,可见是事实,后人认为残酷,多以束草或木偶替之,而孔子认为虽似人形,仍有残酷之意味在,故詈之为甚。文中“始作俑者”,不是指以木俑殉葬早于以活人殉葬,而是指即使以俑代之,犹残留古代野蛮的遗迹,也是不合人道的。

王夫之说:“仲尼之讥之者,为俑有人形,既雕琢象之而又埋之,临穴而视,耳目手足方完好而遽毁焉,无不忍之心也。象人不可,而况人乎?王方欲保国传世,以贻令祚于子孙,而如之何封仓廪以豢兽,使此含灵受性之民饥而死也?下伤民心,而上干天和,此可为王危者又其一也。”又说:“年凶则君不举,马不食粟,既以节五谷为生人之用,且当死亡在目之日,而令禽兽暴殄以充肥,则触目惊心,而有所不忍,此生民之所托命,即国脉之舒促,后嗣之绝续所由也。” (《四书训义》) 大意是说孔子本其不忍之心,以仁视万物,正是所有道德之基础,孟子哲学中不论政治或心性学之所本,其实也都在此。 AV1m0E8wSn+564yfEUyRxYLdbGY/6iijeTr7k7DF5885fhYZavpzb4Q1v4ml5p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