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从战略高度重视宁夏中阿经贸论坛及文明交流格局的构建

中国—阿拉伯经贸论坛2010年在宁夏举办,具有带动宁夏及西北发展、深化和拓展中阿关系、维护中国战略安全的深远战略意义和迫切现实需求,应该从战略和全局高度重视,将中阿经贸论坛办好,致力于建设国际论坛新品牌,开创中阿经贸新局面,营造文明交流新中心和拓展国家安全新腹地。

将中阿经贸论坛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是中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高瞻远瞩的选择,对于带动宁夏和西北区域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加强中国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友谊纽带,深化双方合作与交流,携手共同应对全球化和外来挑战,以及维护中国战略安全,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局意义。

办好中阿经贸论坛,打造与之联动的系统工程,不仅应当作为宁夏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契机,而且应当成为西北诸省区强省强区的新出路;不仅应当从西北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这个维度进行考量,更应当从营造国家软硬实力和支撑国家和平崛起加以布局。

如何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待宁夏中阿经贸论坛及文明交流格局的构建,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思考并提出十点具体建议。

四点思考分别是:建设国际论坛新品牌,开创中阿经贸新局面,营造文明交流新中心,拓展国家安全新腹地。

一、建设国际论坛新品牌,带动西北旅游和服务业发展

国际和区域论坛不仅是全球流行的多边对话、交流和智力碰撞的形式,而且可以形成颇具规模的消费链条和低碳经济。成功的大型论坛,不仅可以集纳高端、专业和权威智力资源,为国计民生发展和内政外交决策提供方向性、趋势性和全局性的判断、预测和建议,而且能着实形成以会议服务、高档消费和旅游观光为核心的内需拉动,形成论坛GDP,改善经济和就业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实现以服务、旅游、贸易和文化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升级,推动宁夏及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每年为这个小镇产生GDP 8亿法郎,其中仅论坛会议就达250多个,产值3亿法郎 [1] 。博鳌亚洲论坛运行数年便使海南知名度迅猛扩展,国际游客大增,不仅旅游收入迅猛增加,而且带动地产经济的飙升 [2] ,并最终催生了国家级的“国际旅游岛”独特定位。此外,APEC峰会等知名国际和区域论坛带动的会展经济和休闲经济长尾效应十分明显,中国北方和西部,除吉林正在打造东北亚合作论坛外,没有任何大型国际和区域论坛。中阿经贸合作论坛的长期举办,必然会填补这一空白,并有望形成世界性论坛品牌。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既有“贺兰六盘夹黄河”的地理名牌,还有“西夏故地”“丝路遗风”等历史遗产,更兼“天下黄河富宁夏”和“塞上江南”之美誉。宁夏陆空交通配套完整,四通八达,不仅成为辐射内蒙古、陕西和甘肃的西北新交通枢纽,更是充满活力和生活安逸的新兴地区。2009年,具有“最佳生态旅游城市”称号的宁夏首府银川,房价涨幅连续10个月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中居于首位 [3] ,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和周边省区财富聚集是重要因素。银川,作为西北省区首府之一,比北京、天津、上海等东部发达城市更靠近中亚、中东,又比临近的兰州、西安等大城市更具拓展空间和负载潜力,拥有依托论坛经济打造全国中等城市、西北中心城市和东亚腹地国际城市的区位优势。宁夏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既有阿拉伯国家稀缺、渴望的丰富水源和绿色植被,又有这些国家人民熟悉的沙漠和戈壁地形、地貌,及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饮食禁忌相似。宁夏不仅有占全区人口36%的回族穆斯林 [4] ,而且有数千名掌握基本阿拉伯语的知识青年和外贸从业人员,可以提供任何国内城市论坛都无法比拟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语言服务。

以宁夏为圆点,中阿经贸合作论坛及配套和衍生项目与需求,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旅游业和服务业的腾飞,还可以就近带动内蒙古、陕西、甘肃乃至山西和青海的旅游观光、餐饮、物流、地产、会展和文化时尚活动。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陕西,牧草肥美骏马驰骋的内蒙古,“丝绸之路”的要津甘肃和青海,全国地表文物最为丰富的山西,都可以以合作论坛为契机,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立足宁夏,六地联动,打造论坛,辐射周边,统筹规划,合理区隔,系统布局,形成中国内地旅游的国际新热点,形成跨越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

二、开创中阿经贸新局面,为中西部经济寻求新支点

中阿经贸关系自中阿合作论坛建立以来已实现历史性跨越,即使在遭遇全球经济危机、阿拉伯海外投资损失2.5万亿美元和石油收入、金融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的不利形势下,2009年中阿经贸合作也保持在1100亿美元的高位,中阿经贸合作的领域也空前拓展,双边贸易品种不断扩大,令人鼓舞 [5] 。但是,中阿经贸合作依然具有巨大发掘空间和潜能,以此为基础的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经贸合作更有想象前景,以宁夏为轴心的中国大西北无疑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来开拓中国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经贸合作。即使仅中阿贸易,也有许多值得挖潜的余地,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中阿经贸总额与双方的人口和市场规模不成正比,有待继续提高。

2008年和2009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情况如下:中美分别为3337.4亿和2982.7亿美元;中欧分别为4000亿和3641亿美元;中日贸易额分别为2663亿和2288亿美元;中韩贸易额分别为1683亿美元和1409.5亿美元;中阿贸易总额几乎与中德贸易持平 。中阿双边贸易在各自的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2008年、2009年,中国外贸总额分别为2.56万亿和2.2万亿美元(见下图)。

(二)双向投资有限,投入与实力倒挂,资金流动与政治外交关系反差严重。

阿拉伯世界拥有1.4万多亿美元的海外投资 [6] ,虽然经历“9·11”事件以后近10年与西方世界的矛盾摩擦不断,其资本依然牢牢放在西方市场,没有东移,投入中国的资金只有15亿美元,相反,中国向阿拉伯投资却达到26.5亿美元,形成实力与投入倒挂 [5] 。这种倒挂相对于由来已久的中阿良好政治外交关系,是很不正常的。

(三)中阿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很强,西北地区尤其可以发挥作用。

面向人口3.7亿的中东市场和15亿人口的世界穆斯林市场,以宁夏为龙头的西北地区可以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清真食品、服装、穆斯林用品加工业,并且成为面向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劳务输出和智力输出基地。阿拉伯食品市场缺口很大,本地产出只能满足20%,其余依赖进口,每年用于食品进口的资金达到1500亿美元 [7] 。在降低运输成本后,面向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家禽、鸡蛋、冷鲜牛羊肉及其制品,以及乳制品的一条龙产业应该是以宁夏为核心的西北养殖业和畜牧业的主攻方向。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制品企业已经开始进军宁夏,完全可以依托这个渠道进行清真养殖业及加工出口的拓展,担当西北拓展阿拉伯和伊斯兰市场的生力军 [8]

三、营造文明交流新中心,迎接中阿文明深度交融

当今世界三大主流文明最为活跃,即中国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中东地区为核心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其中,西阿文明陷入广泛的冲突,中西文明因为中国的崛起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处于战略磨合期,中阿文明由于各自长期封闭、同属弱者、历史友好而关系融洽。但是,必须认识到,西阿文明冲突是一种深度交融后由于美国粗暴输出价值观而引发的摩擦,是正常关系中的不正常;而中阿文明尚处于未被全球化撮合到一起的浅层次、边缘化交往,建立深刻和全面的交往,是一种非常态下的正常。中阿文明深度交往、交融是全球化进程无法回避的趋势,既呈现无限空间,也潜藏着一定风险。无论是联手抵御西化保持本文明独立特质,还是回应全球化浪潮下人才、资源、资金、市场的全方位交流与交融,都必须从国家的全球战略和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谋划中阿文明的关系,搭建文明交流的新中心,而宁夏担当这个新中心或者桥头堡拥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

天时——大国崛起、利益延伸、文化传播、地位调整等因素使中国必须就近构建连接中阿文明的新平台,这个平台既用来继承和光大历史友谊,更满足现实需求和应对未来发展,还可以将海陆“丝绸之路”翻新、升级和拓展,使之变成中阿文明的现代高速公路和通衢大道。

地利——宁夏地处西北腹地,空间上比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中心城市更接近中东、中亚、南亚等伊斯兰世界,而且不属于边疆省区,可免去边疆地区对外深度交往和开放而带来的诸多安全与稳定问题。宁夏地广人稀,气候优良,物产丰富,不仅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及稳定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还拥有丰富的电力、煤炭和石油等能源自给,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拥有了发达的航空、公路、铁路系统 [4]

人和——这是宁夏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十个主体人口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列居第一位,而宁夏又是回族穆斯林所占人口比例最高、伊斯兰文化特色最鲜明的地区,是天然的中国穆斯林聚集中心。宁夏回汉关系水乳交融,源远流长,彼此间文化习俗不仅十分熟悉,而且相互尊重,自然默契,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堪称民族关系和谐交融的样板。宁夏的宗教环境最为宽松与平和,宗教气氛最为浓厚纯粹,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社会心理最为正常和健康,宗教政策的实践最为成功,回族穆斯林的身份认知也最为自然。宁夏拥有大量精通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基础知识的青年,并且成为中阿民间贸易第一线的主要智力人才。以义乌为例,每年都有三千多名宁夏阿语翻译和八千多名宁夏回族商贸人员在那里工作,成为当地国际贸易的服务主力。这支队伍为宁夏成为新的中阿文明交流中心提供了最为宝贵的人才储备和基础骨干力量 [9] 。回族又是中国穆斯林群体中十分独特的一支,是中阿文明交流与融合的直接产物和成功延续,在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上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民众有着高度的同源性和同一性,在语言、主体文化、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上,又与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高度一致,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亲骨肉,故此一直保持着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这是宁夏具备中阿文明新平台的根本保障和绝对竞争优势,是对内影响、引导数千万各族穆斯林热爱祖国,对外连接广大伊斯兰世界拥抱中国的不二选择。

将宁夏营造成资源集中和人才集中的中阿文明交往首善之区,使宁夏回族穆斯林成为世界视野下中国穆斯林的典型代表,使宁夏成为国际传播中中国伊斯兰核心区域,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树立民族团结典范,传播中华文明价值观,巩固和深化中阿两大文明全方位、多层次友谊与交往,共同抵御强权政治,具有多重重大意义和深远意义。

四、开拓国家安全新腹地,确保中国崛起大后方

以中阿经贸合作论坛为开端,以建设宁夏为核心的西北中阿文明大舞台为基础,既符合中央开发西部的经济发展思路,也是应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变化的迫切需要,更是确保中国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中央开发西部,立意在于实现经济发展区域平衡,带动落后的西部追赶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扩大内部市场,摆脱过度依赖贸易出口,同时,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方式,解决中东部的能源日益紧张状况。但是,从近年来国际态势变化尤其是中国周边战略安全环境恶化的趋势看,开发西部已经与中国能否顺利崛起、能否确保长治久安密切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迅速崛起及其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砥柱作用,使自己突然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模式”和“中国影响力”引起美国和西方世界的突然不适和极度恐慌。美国在以各种方式捧杀中国的同时,更利用欧盟和北约成功东扩,逐步从欧洲、中东、中亚、南亚抽身,开始谋划“北约全球化”布局,大力营造太平洋和印度洋围堵中国战略,不断在中国周边海域挑衅、制造事端,公开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乃至频繁调动航母在中国沿海进行军演,对中国进行战略试探和战略示强,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香港、澳门等最发达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被美国置于炮舰袭击的理论半径之内,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成果面临切实威胁 [10]

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与利益延伸也迫使我们不得不从经营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向经营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转进,不得不从陆地防御转向海洋防御,不得不突破美国及其盟友设置的岛链而从浅海走向深海,从近海走向远洋,从陆地大国转向陆海大国。这一态势势必加剧与美国及其同盟者的摩擦冲突,将中国面临的战略安全矛盾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确保建设成果,确保战略后方,确保战略纵深,对中国之崛起就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中国革命在长征时期面对强敌曾战略北上西进,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并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国抗战时期曾有过沿海工业大规模西迁;中国建设时期为应对苏美两霸威胁第三次战略西进建设“三线”,为今天中西部发展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这三次战略西进高瞻远瞩,意义重大,功在当时,利在千秋。如今,中国在崛起时,更需要第四次西进,这就是西部大开发,而从文明交往的更高视角和更远视野看,打造西部中阿文明交流平台,有着比西部大开发战略更长远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战略博弈之举,是为成为世界领导者之后如何与另一主流文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深度相处的通盘布局。

经营以宁夏为核心的西北战略腹地,建设“中国—中亚—中东”的“三中”为轴心的物流高速通道,拓宽欧亚大陆桥,有助于帮助中国避免对“三海两洋”战略通道的过于依赖 ,确保中国发展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世界16条海上主要航线多数被美国控制,第二大航线咽喉马六甲海峡地缘政治环境更加复杂,而中国90%的外贸货物、80%以上的原油进口都经过穿越印度洋和南海的马六甲海峡,一旦两洋和南海局势恶化导致这条航线中断,后果不堪设想。打通“三中”战略通道,不仅能确保中国的能源和外贸渠道畅通,而且还能使中国与中亚、中东能源供应线连为一体,使中国的“能源东输”战略拥有可持续的资源支持 。美国《纽约时报》称,走海路,中国的油轮需要花16至25天才能抵达海湾地区,如果中国打通经过陆路从巴基斯坦接近海湾,运输时间将缩短至48小时以内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援引伊道路和交通运输部部长哈米德·巴赫巴哈尼的话说,9月12日,伊中将签署20亿美元的工程合同,由中国帮助伊朗打造铁路网项目,这个预计两年半完工的项目,将连接德黑兰等城市。报道说,伊朗计划在未来将该铁路继续向西扩展到伊拉克,最终连接叙利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伊朗官方英文报纸《德黑兰时报》9月7日报道,伊朗总统内贾德6日于德黑兰举行的伊朗、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三国首脑峰会上建议,兴建一条连接中国、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伊朗的铁路网 [11]

经营好以宁夏为核心的西北战略腹地,可以在地缘上与中亚、中东伊斯兰世界形成横贯亚洲内陆的广阔地域,可以以中国西部、中亚为支点,以西亚、东亚两极相互策应,应对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阿两大文明的西化、分化和炮舰威胁,形成战略盟友,互为犄角,互为战略大后方。

经营好以宁夏为核心的西北部战略腹地,可以逐步摆脱敌对势力的海上航母舰队与核潜艇的威胁和敲诈,策应中国后院无忧地从陆地大国向海陆大国转型,坚定地拓展更为广阔的海洋战略,谋求与世界大国地位和实力相匹配的海洋利益 [12]

经营好以宁夏为核心的西北部战略腹地,使中阿文明由过去“肩并肩”和“背靠背”的朋友和亲戚关系,向“面对面”和“脸贴脸”的兄弟甚至亲缘关系转进,因为这是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的势头。与关税壁垒、投资壁垒、文化壁垒被打破相伴而生的,一定是人员交往壁垒的逐步消除。中阿文明以往借助商队、使团、留学生和少量游客实现的零星和浮浅交融,一定会被公民自由旅行、移民、投资、定居、就业、通婚、参政等大面积、全方位和深层次交融所代替。这种交融,已经在欧美进行了上百年的探索和实践,并在逐步磨合和完善,但是,依然是摆在中阿两大文明间的全新课题和重大考验。以美国为例,近百年来,移民美国的阿拉伯公民已经超过300万人,穆斯林超过600万 [13] 。这是现实地缘政治博弈的需求,也是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碰撞的必然结果,我们与其回避,不如主动应对,积极布局,未雨绸缪。

五、十个具体项目设置建议

(一)在银川与吴忠之间设立永久中阿论坛经贸、文化交流会址,并扩展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往的中方支点。以博鳌论坛为模板,沿黄河两岸规划建设以中阿文明交流为核心和特色的会展群和配套服务设施,使银川—吴忠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东部的伊斯兰中心和标志性“双子城”。

(二)打造亚洲最大的“三中”教研平台,使宁夏在若干年内成为立足中国西北,以沟通中国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己任,以中国、中亚、中东语言、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为重心的中西部教研重镇,为中阿文明交流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输送。

(三)给予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特殊政策,鼓励它们的人、财、物与宁夏宽松流通,并向周边辐射和集散。比如给予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特殊的投资便利条件和税收政策。打造面向中亚、中东的“新义乌”“新石狮”,吸引广东、福建两地的阿拉伯伊斯兰商人向以宁夏为核心的西北部分流、转移,减缓两地因异质文明的激增及文化、习俗的不适而引发的社会或政治压力。

(四)打造面向中亚、中东和伊斯兰世界的物流网和电子商务平台,使宁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网络交易中心,并由此带动本地区和西北地区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腾飞,实现新的增长点,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

(五)鼓励在银川开设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贸易、投资、旅游和文化交流代表处,进行经贸、旅游、投资和留学活动的政策引导,并在机会成熟时设立领事机构,吸引相关国家人员到宁夏办理相关手续,分散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发达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外籍人士管理和服务压力,也便于突出宁夏和西部中阿文明新中心的特色。邀请伊斯兰会议组织设立代表机构,加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直接沟通和交流。

(六)申请、承办或创办大型伊斯兰体育、文化活动和赛事,如伊斯兰服装节、文化节、艺术节、博览会、伊斯兰国家专项体育比赛、伊斯兰国家贸博会等等。

(七)建设永久性和世界级的当代伊斯兰文明博物馆,集中体现当代伊斯兰世界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建设成果和杰出人物,使其成为当代伊斯兰文明的教育基地和传播中心。

(八)编辑、出版多文种的伊斯兰文明刊物,用中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伊斯兰宗教观,向15亿世界穆斯林和更多非穆斯林宣传中国理念倡导下的文明交流。建立一个国际化的伊斯兰图书、文献馆。

(九)在中阿论坛和中非论坛指导下,与世界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相关机构合作,依托宁夏农林科学院和中卫沙坡头,建立具有世界规模和水准的荒漠化治理实验室及研究基地,与中东、中亚和非洲沙漠化严重的伊斯兰国家共同研究、总结和推广沙漠治理的经验,造福世界。

(十)在银川远郊,选择依托黄河、接近沙漠和丘陵的适当地区,建设一个具有世界级和宁夏地标意义的伊斯兰风情园区,集沙漠运动项目(赛驼、赛马、猎鹰)、水上旅游、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微缩展、伊斯兰饮食、服装服饰、歌舞演艺、度假休闲等内容为一体的中高档特色服务。创造一个类似迪斯尼或好莱坞效应的世界级品牌窗口。

结语

中阿合作经贸论坛落户宁夏是个历史的机遇,办好这个论坛是宁夏的责任所在和腾飞之机,扩大这个论坛向实体和纵深发展则是国家利益所需和文明交往所趋。宁夏具备相当独特的条件和优势,一切事在人为,成功依靠突破常规、锐意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艺.让休闲和会议完美互动[N].大连日报,2008-08-28.

[2]赵叶苹.海南与博鳌论坛:在双赢的路上并肩前行[N].新华社海口电,2008-04-08.

[3]马俊,于瑶.宁夏银川房价涨幅连续10个月全国第一[N].新华社银川电,2009-09-13.

[4]王正伟.依托产业扩大对外开放[J].中国网转中国民族杂志,2010-03-15.

[5]吴中敏.中阿经贸合作谱“丝绸之路”新篇[N].新华社北京电,2010-02-55.

[6]海合会国家石油美元流向[N].新华社北京电,2007-01-10.

[7]第四届中东迪拜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介绍[EB/OL].[2010-08-06]http://www.cnsb.cn/html/exhibitions/69/show-69116.html.

[8]贺文.夏进乳业大本营伊利蒙牛战宁夏[N].经济观察报,2010-07-24.

[9]晓晖.阿拉伯语为宁夏回民就业开辟新天地[J].外语战略动态,2009,(2).

[10]陈晓晨.美国战略东移的限度在哪里[N].第一财经日报,2010-08-11.

[11]游心.伊朗打造铁路网将同中国签20亿美元工程合同[N].第一财经日报,2010-08-31.

[12]马晓霖.守好中国战略安全的“一米线”[N].精品购物指南,2010-07-19.

[13]Shibley Telhami.美国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一瞥[J].(美国)交流(杂志),2003,(2).

(原载于《回族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84期) Mrbq1DYJPbmFTchZTN89vzuYC7p9cFZblyn9m+liO2BnKNnv+QyxQyW5xFPFsX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