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本文集一共收录自2010年以来,笔者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经贸合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论文、专栏文章、电视访谈录。

对外投资、经贸合作和企业“走出去”,原本不是我做国际研究的主要领域,但是,从2010年开始,本人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顾问之一,开始关注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项下的宁夏中阿合作经贸论坛,于是从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投资与经贸入手,逐步关注和熟悉这个领域。2011年,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的“阿拉伯之春”,经济凋敝引发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引发政治危机的特征十分突出和普遍,呈现某种规律性,也促使本人更多从经济、民生和社会角度看待包括中东在内的世界变化。

此外,当时由于中国国力日益强大,而美国以“亚太再平衡”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双抓手的遏制战略日益凸显,中国学者开始系统考虑中国的战略发展和突围方向,开始讨论“战略西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笔者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讨会上照葫芦画瓢地提出“近西”(中亚、南亚)、“中西”(西亚、非洲)和“远西”(拉美)三个概念。后来回顾可以发现,这种有关中国经济势力达到全球地位后如何定位以及向哪里去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思考,其实与中央的战略考虑有点不谋而合。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学界陷入了解、熟悉和研究“一带一路”相关情况的集体热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也随之大幅度调整,“一带一路”倡议成为统筹中国国内发展和海外拓展两个大局、既解决自身可持续发展需求又满足沿线国家经济振兴的一盘大棋,而且是最重要的国际政治议题,这个承接了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和基因的“新丝路”发展方略也自然成为本人跟踪、研究、写作和在各种媒体评论的核心及持续话题之一。

再往后,由于应邀出任宁夏卫视有关“一带一路”高端三语专访(阿拉伯语、英语和汉语)节目《解码“一带一路”》的主编、主持,本人有了更多机会率领采访团队在两条线深入发掘“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可行性,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具体操作实践:

第一条线是国内线,笔者相继对政府部门高级官员、著名学者、沿线国家驻华大使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著名国企和民企主管在演播室进行专家式对话,或者到企业一线边采边谈,足迹覆盖宁夏、北京、广东、浙江、江苏、重庆和湖南。

第二条线是境外线,笔者相继前往中亚三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海湾四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和阿曼)、北非四国(埃及、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和东南亚四国(越南、柬埔寨、缅甸和泰国),围绕中心话题和重点工程,专访中国驻外大使、当地高官、企业高管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项目和一线负责人。

两条线比较扎实的采访、深度专业的话题设计、专家型对话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互证、语言与画面的互喻,共同构成这档节目的高品质特色,并很快在业界和学界形成较好口碑,成为国内专门报道“一带一路”的电视节目中的精品,整个栏目和部分节目先后受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外宣部门和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表扬和表彰,一度成为宁夏的文化和传播品牌之一。

这档节目筹办之初,本人就主张多媒体传播,碎片化呈现,并选择了部分访谈精华内容作为专栏,相继发表在《华夏时报》,形成文字版落地再传播。原本设想此节目能够延续下去并出版系列刊物,但是,由于资金紧张难以为继,节目在播出200多期后只能暂停,系统整理出版相关内容也难以如愿。无奈之下,只能将本人署名发表的部分访谈录整理出来发表。

今天看来,这些访谈录不仅闪耀着思想火花,观点碰撞,而且客观呈现了不同行业、领域从业者对“一带一路”的认识、领悟、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尤其可贵的是,很多一线采访所获得的“走出去”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创意和智慧,对此后更多学者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和指导更多企业“走出去”,都具有开拓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而本文集所有境内外访谈,虽然表面话题集中于前四通,但最终大都联系到民心相通这个重要链接点,体现了软实力在企业“走出去”中的重要性。 /9FfpsJedK78v/Nuzr09FxAfWTAO7tIAl45D5bInTLznKlOHw099K33MPjyoSXS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