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
、海伦·费舍尔(Helene Fischer)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前英国女王、安娜·奈瑞贝科(Anna Netrebko)
、匡特家族
及文莱苏丹
有什么共通性?他们全都站在社会阶层的顶峰,想再更高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当我们问顶峰是什么意思时,似乎很容易回答:当一个人比绝大多数的人都更有钱、更有权势,享有更多名声,以及拥有更高的成就时,便是站在社会顶峰。这听起来虽然很合理,但并未回答关键问题:
界线在哪里?
区隔大众与有格调的佼佼者之间的界线在哪里?一个人要脱颖而出,必须有什么样的成就及表现?如果一个人身处社会阶层的前三分之一,也就是共同创造了德国79%所得税收入的群体,那么他就属于社会顶峰了吗?或者更窄,年收入为前10%的人才是?甚至应该更罕见,例如年收入为前1%或0.1%的人?如果把门槛定到这么高,那就是一个超级富有的家庭组成的世界,年收入从百万到数百万美元。
无论界线定在哪里,不管界线是宽或窄,这都没有标准,都是任意的。
不仅如此,定义什么是顶峰还有另一个问题:身处顶峰或非常上层这种感觉是非常主观的,并且和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眼光极限有关。你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如何定义最高成就?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样的人让你觉得杰出?
视角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对身处前3%的精英而言,互联网行业的主管或资深药剂师都在他之下。而身处后三分之一阶层的人,就有可能认为互联网行业主管的生活已经相当奢华,一旦自己提升至平均水平,便已深感欣慰。因此,当人们地位升得越高,对顶峰的定义也就会谈得越来越清晰。
身为一般外科主治医生,她在病人眼中就像披着白袍的女神,她的兄弟批评她根本不懂一般薪资的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相反的,一位自己开诊所,赚得盆满钵满的同事认为:你们这些大医院医生的生活真是悲惨。她自己的目标是升上主任医师的位置,升到她这一专科的顶尖位置,这对她来说就像职业生涯中的奥运比赛。
顶峰不只是统计资料上的排序及门槛问题,也是个人认知问题。从这个观点来看,所谓顶峰,就是对你个人来说最高的位置、终身成就,以及丰裕富足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