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的财富观,决定你的社会阶层

2016年,德国联邦银行一项关于德国家庭净资产的研究,清楚显现物质资本的衡量标准值:一个家庭在财务方面要处于前30%,需在扣除所有支出后,仍拥有二十万欧元左右的家庭净资产。这个净资产包含储蓄、股票、房地产、汽车、珠宝等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拥有近五十万欧元净资产的家庭,则属于前10%。

就现实情况来说:从统计学上看,一个由SAP工程师与中学老师组成的家庭,住在斯图加特近郊一栋快要缴清房贷的排屋角房里,属于德国最富有的前10%。相对来看,他们在社会及财务方面都处于上上层。

只不过,还有个问题:前10%族群之间的收入及资产差异很大,准确来说,是天差地别。德国最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金特·耀赫,身家据估计有五千五百万欧元,与近200名亿万富翁一起名列德国最富有的前10%。当中也包括德国首富,连锁超市Lidl创办人迪特尔·施瓦茨(Dieter Schwarz),身家据估计有四百亿欧元。从这里可以推算出充满超现实色彩的数字:德国最富有家庭的资产,是资产排名前三分之一家庭的二十万倍,是前10%经济精英族群──当然仅限族群的下层──资产的八万倍。

一对建筑师夫妻,自由职业,年龄五十出头,家庭和乐美满,他们精彩的项目设计,曾获几个重要大奖,扣除一切费用后的家庭净资产约有三十万欧元。有一建筑商家庭,三十多岁,继承一家有四间店面的汽车经销商,还有一栋城市别墅、两栋度假别墅,以及流动资产约一千两百万欧元。两家人,品位及审美观皆相近,有许多共同话题是在狗狗训练学校认识的。两个家庭的最大的差别是:建筑商家庭属于“中等有钱的百万富翁”,拥有的财产是建筑师夫妻的四十倍。

这前三分之一的族群,每个人都能过很好的生活。但他们和上方的距离,要比和下方的距离远太多了。比起一般人,拥有二十万或五十万欧元的财产的确是不少,但不必是数学天才也能看出,二十万或五十万欧元与顶峰的四百亿欧元之间的落差,比起往下什么都没有的家庭之间的落差,根本是天壤之别。

尽管我们常常假装不是这样,但上层阶级与顶尖富豪之间的经济差距犹如银河系般辽阔。美国财经杂志 Worth 某一期封面故事是关于前10%的富豪,其中一位受访者描述自己身处顶尖联盟,却有着跟不上的无力感:

“我不配拥有这些,但我还需要更多。”

这种混杂着感激及沮丧的矛盾心态是有原因的。许多身处前三分之一,特别是前10%的富人,有着相似的偏好与价值观、相近的教育与雷同的文化惯习,他们努力成长,自我发展,设法在既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最好、最优秀的成绩。无论是教师家庭或大企业家家庭,他们倾向购买地方生产的有机食品,喜欢到处旅行,欣赏有品位的设计及真品,无论倾向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想法一律都是开明的。

但是:这些新的上层阶级复制了家境小康、但财力远远不及自己的教育精英身上的惯习。在这个低调奢华的时代,顶尖富豪很少让人觉得特别,给人的第一印象反而像是收入不怎么样,甚至少得可怜的学者。

另一方面,在收入最高的前10%、3%,甚或1%的阶层里,经济不平等的情况比其他任何阶层都严重。对高收入阶层里的低收入者来说,他们越来越负担不起自己创造出来的生活质量。就像所谓的奠基时代风格区域,三十年前教育精英相中这些老房子集中的区域,花了许多精力一步一步将其变成令人向往的社区。然而,一旦社区受到顶尖富豪青睐,被大举入侵后,这些身处上层社会的下层阶级就明显感受到压力了。文化气息浓厚的惯习虽然有品位,但支配这个世界的还是金钱。

政府与统计数字忽视财富越来越集中在顶尖中的顶尖。《明镜在线》就曾批评过:对德国中产阶级及穷人家庭有多少钱,政府跟统计专家看得一清二楚,但一点都不清楚真正有钱的人到底有多少财产。就连金融界的精英,也故意模糊财富分配不均的事实。与中国、俄罗斯或美国不同,在德国身处金融界高位的精英不喜张扬,常宣称自己是中产阶级,这给小康族群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也属于精英阶层。

财经记者乌丽克·赫尔曼(Ulrike Herrmann)在她的著作《哇,我们可以纳税:中产阶级的自我欺骗》中,探讨为何前三分之一的阶层会接受一个损害自身利益的税收及社会政策:在为职涯发展耗尽心思时,中产阶级并未注意到精英阶层是多么遥不可及,因为他们的地位并非源自于自己的成就,而是家族的一代代相传。自我欺骗的原因很简单:就连中产阶级里的上层阶级,对富豪有多富有也是毫无概念。为何会如此?德国联邦统计局并不计算那些每月税后收入超过一万八千欧元的人,官方的统计数字里,并不存在这群真正富有的人。 PR/T0obm9PsoODWU77zJ7YBP4p1qTeSXPv2b09vCs6+R1N6D+8cKZOeVCd+3oF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