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位、学历及证书。知识的基本价值,是由市场对所学知识的需求来决定。
2.一个人拥有并能借此图利的知识与技能。
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有学识及专业能力当然很好,但真正能使一个人脱颖而出的,却是性格、投对胎、自信,再加上一点肆无忌惮之类的行为举止。最好还能结交贵人,并懂得最新或卷土重来的复古潮流。
这种说法不能说毫无道理。主持像Bibis Beauty Palace这类节目的美妆自媒体博主,自然也可能赚大钱;在某些突然脱颖而出的成功人士身上,有时也看不出他为何成功;也有创业者完全不具备任何专业资格证书,仅凭灵敏的嗅觉,利用从前东欧发展出来的奇特技术,重新包装后高价出售并获得财富;每天都可能有中等才华的毕业生获得每个人都梦想得到的工作,只因为他们的父母有合适的人脉;还有某人当上企业总裁,只因董事会和监事主席喜欢这个人。
的确,有时我们觉得商界与政界高手其实对他们负责的事情并非真正了解,对专业可能只懂一点皮毛,也常忽略行动背后蕴藏的抽象及概念思考。不过,认为这些自我风格强烈的赢家完全无知,是相当偏颇的。他们在事业上当然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像对市场、对产业的熟悉度,懂得受众及客户的需求,通晓技术窍门,知道该推什么样的产品上市,几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如何迎合市场趋势。还有最重要,也最常被人轻视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我们当然可以将那些被吹捧成众望所归之人当成一时的明星,但也可以拿他们的成功作为对照,以一种更细腻的方式检视个人知识库。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应该会发现世上没有人比得上Google的数据库。不过,未来也不是单靠资料汇总就可以,大脑存有的大量资料,就像书架上的《百科全书》一样,已然失去它的重要性。大脑现在更重要的工作是持续思考,只拥有资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运用。
21世纪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运用知识创造经济价值:活用知识,对已知进行批判性思考,尝试联结各种知识,并公开分享,化繁为简,或转化成高超的技能。
各种形式的知识仍然是珍贵的资本,至少在我们所处的社会还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称它为“知识社会”。对个人而言,知识也是资本。尽管它不总是对应某个职称头衔,没有明确的实际权力,也无法直接变现。但知识能给予一个人优越感、创造力及表现能力。一个人拥有越多知识,气质就越加从容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