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知识产权制度是人类文明程度和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促进创新,各国大都通过立法创设知识产权,对智力创造成果进行鼓励和保护。自威尼斯1474年颁布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以来,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已经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说20世纪以前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发展缓慢的、远离法律舞台中央的领域,那么进入20世纪,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之快可谓日新月异,重要性日益提升,这一制度已成为法律前沿领域。这与全球科技、经济的飞速进步密不可分。20世纪中后期以来,伴随着以信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人们迎来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经济的崭新时代。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也日益国际化。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一个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创新创造的关键因素,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对我国而言,知识产权的最初设立是基于国际压力而被动式立法,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性,进而开始主动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规划和调整。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重点也已经由单纯回应外部压力,升格为提升国际规则话语权、改善营商环境和促进本国产业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指导方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在202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要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要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进而赋予了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也再次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体现在:一方面,知识产权立法逐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如1982年《商标法》制定以来至今已经完成四次修改;1984年《专利法》制定以来至今已经完成四次修改;1990年《著作权法》制定以来至今已经完成三次修改。与此同时,相关法律的配套条例、细则及大量司法解释陆续发布,使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日益精细。另一方面,我国积极参与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1980年,我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后来又陆续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在形成新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中发出中国声音。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在北京举行。我国发挥积极作用,协调促成几个有争议问题的解决,成功缔结《视听表演北京条约》,充分反映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大大提升了中国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的影响力。未来我国将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的谈判协商,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走深走实。
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不但是各国利益博弈和立法的产物,而且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支撑。新技术条件下,知识产权法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例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媒体融合等新业态不断出现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创作并积极传播创作成果,各种新型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这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最新问题,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已经成为当前法学领域理论研究的前沿。所有这些问题都亟待学术理论界的关注和解决,也亟须学术界对理论研究进行创新,进而为我国知识产权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指引。据此,本丛书以“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前沿问题研究”为主题,组织一批知识产权领域的学者和法官撰写专著。这些作者或是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或是具有丰富审判经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法官。他们长期关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前沿问题,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对国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司法实践中的最新动态了然于心。据此,本丛书是他们对知识产权前沿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成果,反映了他们对知识产权各领域问题的思考,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他们将通过理论创新,为解决知识产权领域的重大疑难问题建言献策。
此外,“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前沿问题研究丛书”的出版也依托于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4月,致力于对知识产权立法问题、执法问题和知识产权国际应对问题的研究,是集学术问题研究、科研人才培养、国际谈判应对、立法决策咨询四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承担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委托的大量研究任务,为其提供研究报告和咨询意见,承担与《著作权法》修改及国际条约谈判有关的大量研究课题。
德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费希特在其《论学者的使命》一文中谈道,学者的真正使命在于,“高度注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并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进程”。学者的进步决定着人类其他领域的进步,“他应当永远走在其他领域的前头”。我想每一位知识产权学者都应高度关注知识产权领域的前沿动态,并将其最深刻的哲思跃然于纸上,奉献给社会,帮助引导知识产权法制朝着科学、理性和公平的方向发展。如此这般,实现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宏伟蓝图指日可待。这也是本丛书希望完成的使命。
王迁
2021年6月1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