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汇集了从2004年到2022年近二十年间我所撰写的出土文献研究方面的文章,共计十八章,内容涉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简称“上博简”)、郭店楚墓出土战国竹简(简称“郭店简”)、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简称“睡虎地秦简”),以及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即通称的《黄帝四经》,简称“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题材涉及研究论文、文献注释,以及方法论探索。其中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十六章曾收录于《上博楚简思想研究》(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以及《楚地出土文献与先秦思想研究》(台湾书房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这两部书在大陆较难获取,且已经出版多年,因此将这几章纳入本书,以便读者查询。
无论是过去的20世纪,还是我们身处的21世纪,出土文献所提供的新材料、新观念都在极大地改变着古典学研究的方向,改变着以往构筑的思想史版图,为我们今后的古史、古书、古代思想研究带来极大的生机和活力。我非常有幸选择了出土文献研究作为我的学术重点,而这本书收录的文章可以说见证了我这些年的研究历程。我最早的研究始于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最近这几年则重点关注清华简。出土文献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无数奇异的景色。这些新材料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不断刺激我们去重读传世文献,带动我们重新思索“天”“性”“命”“中”“和”“心”“五”“孝”“色”“礼”等重要的哲学概念与命题。我在研究过程中,亲身经历了原始文本的注释、思想内容的解读以及研究方法的反思,因此,多维视野正是此书的重要特色。其中一些章节的观点、一些文本的考释,在新的材料出现以及新的观念产生之后,可能已经需要作出调整,但我决定基本保持原貌,只在必要时作一些注释和附录加以说明。这是因为,一方面,过分的改造势必破坏原来的结构;另一方面,这样也可以忠实地反映出自己的研究历程。
曹峰
2023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