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第二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文化主体性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这种文化主体性使我们党在新时代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认为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得到深入认识,我们党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结构,阐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大理论创新。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自我的时代勃兴。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是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动力源。这种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自信,它表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复兴的中国文化将以其积淀深厚的思想传统解析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提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反复证明为有效的合理性思路。这种自信源自对中国思想家强调的仁义理念、中性思维、大同境界的创新性发展,是复兴中华民族光荣梦想的精神明证。

中华民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国人艰难跋涉、艰苦奋斗、矢志创新的久远绵长的精神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历程表明,中国人没有失掉文化自信力。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线逻辑中理解文化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恢复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文化信心。这种自信是对一脉相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正是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新时代创造新文化,实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文化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繁荣兴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正是因为秉持文化主体性,强调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将愚昧落后的中国建成文明先进的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实现独特的思想创造,它超越既往、借鉴外来,在现代化探索中发挥作用于现实的经济与政治,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今天,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的征程上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sWahikBzvXvUmvFijZbNzQIsevdx4mnUTODBtKBv+MqWlN/JQR1gsXkswK4Wjj6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