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儿子一岁那年,我踏上了一段漫长的旅程,开始原谅父母在抚养我和兄弟姐妹的过程中犯过的错误。我发现,自己身为人父之后不断犯类似父母曾经犯下的错误。这趟谅解之旅持续了很多年。我渐渐明白了,我认为“应该是完美无缺”的爸爸妈妈,只不过是在育儿迷宫中摸索前行。尽管我阅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事先做好了准备,但还是会不断犯错。我犯的那些错对儿女毫无帮助,甚至给他们带去了痛苦。最终,我意识到, 只要我对自己心怀慈悲 ,向儿女承认我犯了错,并以对他们的爱为动力,成为配得上他们的父母,犯错就是学习的机会。

我记得有一次,儿子七岁那年,我几个小时前就叫他去喂狗,他却没有照办。我在训儿子的时候,突然感觉身后有人。我转身一看,发现女儿站在那里,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感觉羞愧极了,径直回屋捂住了脸。事后,我想起了一位朋友说的话:“每当你发现自己行为不当时,请记住孩子就在你身后,追随你的脚步,以你为榜样。问问自己, 我想给孩子树立什么样的榜样? ”我尽可能将这话铭记在心(但也常常忘记),不仅应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应用在婚姻中。它是我走向情绪成熟之路上的指路明灯,这条路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尽头。

我们只能依照自己的情绪成熟度采取行动,而从我见过的成年人的行为方式来看,有众多证据表明,几乎没有人达到情绪成年。儿子出生的时候,尽管我的身体已经三十六岁了,但我觉得自己的情绪成熟度只有八九岁。每当儿女的行为让我感到不适时,我常常变得焦虑、不耐烦、沮丧或愤怒,尽管他们的举止其实相当正常,也符合他们所处的年龄段。虽然我没有像我父母那样,经常做出那些情绪反应,但我明白,自己的行为像他们一样幼稚。

遵循“个人当责”原则行事让我有所成长,我了解到了一种迄今为止仍然很少有人提倡的育儿方式。事实上,父母也需要成长。随着智慧和情绪成熟度的提升,他们能为孩子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小时候,父母留给我的印象更多是“说一套做一套”。无论餐桌上摆着什么,父母都会逼我们通通吃掉,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吃,而他们端上桌的全是他们自己喜欢的菜色。父母闹矛盾的时候,会冷眼相对,好几天不说话。但当我生姐姐的气,拒绝对她说话时,我却会因为对人刻薄而遭到训斥。我因为打了朋友一拳挨过打,父母告诉我不该打人。但有一天,我弄丢了狗项圈,被扇了好几巴掌。而当我父母弄丢东西时,他们并不会扇对方耳光。他们自相矛盾的做法,以及频繁出现的不公平待遇,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反复上演。十八岁那年,我向自己发誓,如果我有幸成为父亲, 绝不会 像他们对待我那样对待孩子!

噢,我真是大错特错了。我常常采取跟父母一模一样的做法,我的育儿方式也像父母一样前后矛盾。实践“个人当责”帮我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无意识的情绪反应行为。每当儿女的行为惹恼我或让我焦虑时,就会触发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我就会从焦虑、失望、不耐烦、沮丧或愤怒出发做出反应,有时甚至是上述所有情绪综合起来。而且,我这么做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情绪大爆发之后,我通常会感觉糟糕透顶,但它会立刻被我 无意识 的合理化抵消。我会说服自己:首先,这是为了我孩子好;其次,我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其他办法。(令人惊讶的是,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你就能以极其不理智、愚蠢、无效的方式采取行动,却 永远是对的 。)

父母也需要成长,孩子是上天的完美设计,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通常来说,他们每天都会帮我们成长,有时甚至是每个小时。他们不断试探我们划定的边界,被动或公然挑衅我们的权威,经历创伤,面对失败,感到孤独、困惑和挫败……孩子的这些童年经历会直接影响父母,逼着我们做出选择:是从无意识的情绪出发,盲目地做出回应,还是有意识地以耐心、信任、智慧和清晰的思维加以应对。有些父母意识到,如果他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信心、耐心、智慧和内在力量,能够克服生活中的任何问题、挑战和障碍,他们就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从他们身上学到上述品质。这本书就是写给这类父母的。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从几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孩子就一直在观察你们,向你们学习。让我们不仅仅用话语来引导孩子,而是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克里斯多福·孟 swNLuPWRDGC5WOAYxJ1Q79riRoxmAF5veLVgrcGxr1YvQRfDD//uiEnvxqXDch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