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有一集,讲的是小丸子一家人打扮得光鲜靓丽,准备全家一起出去吃一顿牛排大餐。可他们去了好几个餐馆,都是满客,一家人只得饿着肚子回家吃面条。但小丸子发现,虽然没有吃到牛排,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就会感到很开心。
许多孩子对幸福的理解很模糊,也说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但有家人陪伴的每一顿饭里都包含着幸福的味道,温暖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家长与孩子一起吃饭,对孩子的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可能超出你的想象。有研究表明,家长每天与孩子一起愉快进餐,可以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若能持续这一习惯至孩子青春期,甚至能降低孩子抑郁、轻生等概率。
为了增进家人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建议家长尽可能多地腾出时间与孩子一同用餐。这样的共同用餐时光,不仅能够加深亲子关系,还能为孩子树立健康饮食的榜样。
让孩子享受用餐时间,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许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平时工作忙,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与孩子沟通,只有在吃饭的时候,一家人才能凑在一起,就利用这个时间教育孩子或是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如果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受到训斥,或者用餐氛围紧张,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情和食欲,进而导致消化不良。
将餐桌设定为一个快乐的小角落,而非评判与指责的场所。这样孩子可以放松地享受美食,同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孩子在吃饭时,可能会满怀期待地想要和大人说说话,分享一天中快乐的瞬间,或者倾诉心中的烦恼。然而,如若大人却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沉浸在电视或手机的世界里,孩子就会感到被忽视,觉得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被重视。
因此,建议在用餐时间关闭电视,放下手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全心全意地倾听孩子的话语,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回应和关怀。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家长在用餐时吃得特别快,早早地吃完饭就匆匆离开饭桌,迫不及待地去看电视、玩手机或者忙于其他事务,留孩子孤零零地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认为自己被轻视了。
家长应该尽量放慢用餐速度,与孩子同步吃完饭,陪伴孩子度过整个用餐过程,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陪伴。此外,家长在陪伴孩子用餐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餐桌礼仪,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很多妈妈会因孩子的挑食问题而烦恼。每到吃饭时间,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咛:“不要挑食,各种食物都要吃才能营养均衡。”“一定要多吃青菜。”“鸡蛋有营养,不喜欢吃也得吃。”
其实,孩子挑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与其在吃饭时指责孩子挑食,甚至逼孩子吃下他们不想吃的食物,导致他们对吃饭产生反感情绪,不如放平心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决定吃什么或不吃什么。
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如果妈妈不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可能会出于逆反心理而故意抗拒。比如,妈妈越让孩子吃某种食物,孩子就越会故意拒绝。过度的强迫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加剧孩子的挑食行为。
很多妈妈在孩子的饮食方面有双重困扰:一方面担心孩子营养不足,总是希望孩子多吃,不断给孩子夹菜添饭;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养成剩饭剩菜的不良习惯,因此会要求孩子必须吃完碗里的饭菜,有的妈妈甚至会强迫孩子吃完。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可能让孩子对吃饭产生厌恶感,觉得吃饭就是在受罪。
我个人在用餐的问题上,从不会过多地限制孩子,比如必须吃什么或吃多少。这样一来,孩子在吃饭时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用担心因吃饭问题受到批评。同时,这也培养了孩子自主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更加健康、更加合理地享受用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