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学》的作者许劭,是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评论家,因其对人物的精准评判而在当时声名显赫。曹操少年时,放荡不羁,沉湎于飞鹰走狗之乐,世人多非议之,然桥玄独具慧眼,洞悉其非凡潜质。桥玄曾密语:“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许劭,字子将)。”曹操闻此,遂诚挚求见许劭,以求品鉴。初时,许劭默然不语,然在曹操的坚持下,许劭终开金口:“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闻之,惊喜交加地离去。
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实在过于知名,因此人们谈起许劭,想到的都是他评论家的身份,其作为学者的身份不免有些暗淡,更使得他的学术著作《予学》鲜为人知。
读一本书,虽然不见得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也能助人更近成功之门。《予学》便是这样一部典范,更是成大事者必备之远见卓识的集中体现。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这是不择手段而“取”的时代,《予学》却直扣事物本质,倡导“舍”之大道,强调有“舍”方有“得”,有“予”方能“取”。正如《道德经》所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许劭笔下,顺应自然之道,方能达至平衡,天道终会酬勤或酬德。此中智慧高人一等、独树一帜,读之一次,终身受益。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典籍中,《予学》的独特性与价值不言而喻。一方面,作者以超凡的视野,对成功的奥秘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获取由给予决定,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的独到见解。视角之新颖,结论之震撼,皆前所未有,颠覆了传统思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新认知的大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处世哲学,更引领我们迈向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予学》以其深邃的内涵与严谨的论述,实现了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的完美统一,独树一帜。其探讨的问题,均属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领域,这赋予了《予学》既哲理深邃、启人心智,又广泛适用、实用性强的独特魅力。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往往过分关注个人的得失,而忽视了他人所带来的满足与幸福。《予学》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需求与感受。通过给予,我们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更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此外,《予学》还告诫我们要学会“不予”,即在特定情境下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不被无谓的施舍所迷惑。这种对“予”与“不予”的精准把握,正是许劭赋予我们的宝贵启示。它教会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既要慷慨给予,以赢得尊重与信任;又要学会拒绝无谓的施舍,以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总而言之,《予学》是一面人性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的不足与局限,也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前行的方向。通过研读《予学》,我们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对待给予与接受,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平衡。这些宝贵的智慧,将伴随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热切期盼着更多的人能够沉浸于《予学》的研读之中,深刻领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