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潇洒肆意:悲伤时可以毫无保留地泪流满面,喜悦时可以放声欢笑;对于心仪的事物会毫不犹豫地追求,而对于不喜欢的则果断放手,不留任何遗憾。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职场中,我们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在脸色上流露出喜怒哀乐。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将情绪写在脸上,这种直率尽管看似真诚,但实际上却容易被他人洞悉内心,从而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相反,如果我们能变得更加沉稳与老练,不轻易泄露自己的情绪,那么无论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还是在对自我的把控上,都将获得莫大的益处。
唐德宗御极天下时,朝中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宰相,名叫赵憬。
赵憬精通治国之道,在任期间,不仅崇尚节俭,还重用贤能。王蒙就是被赵憬举荐的人才之一,然而,举荐王蒙成了赵憬命运转折的导火索。
王蒙是赵憬的挚友,被推荐时,正在地方一个州县上做官,官职不是很高。赵憬很了解王蒙的才能,觉得王蒙困于州县实在是屈才了,便找了个机会向唐德宗举荐王蒙担任监察御史。唐德宗对下面州县的官员并不怎么了解,听了赵憬对王蒙的一番赞美后就信了,同意提拔王蒙。
挚友有了前途,赵憬当然很高兴,在唐德宗点头的那一刻,脸上就忍不住露出了笑容。等君臣两个商讨完政务,赵憬告辞出宫时,他脸上的喜色都没散去。
看着赵憬喜气洋洋的模样,唐德宗心里直嘀咕:只是同意了提拔一个人而已,赵憬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个王蒙和他是不是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关系?出于对赵憬的信任,唐德宗没有深究,但其心里已经种下了疑虑的种子。
赵憬满心欢喜地离开皇宫后,恰巧遇到了同僚裴延龄。裴延龄出身河东望族裴氏,早年做过太常博士,德宗即位后,他平步青云,一路从膳部员外郎做到了户部侍郎,掌管财赋,是朝中重臣。
裴延龄虽然能力很不错,但人品不太好,做事轻浮,媚上欺下,前宰相陆贽就是因为被他造谣中伤才被贬忠州的。朝中很多正直的官员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为伍,赵憬更是从心底里厌恶他。
因此,在裴延龄热情地和赵憬打招呼,询问赵憬遇到了什么喜事,这么开心时,赵憬马上冷下脸,厌恶地看了裴延龄一眼,理都没理他,就径自走了。
作为德宗面前的大红人,裴延龄从没有被如此轻侮慢待过。而且,这事还是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裴延龄的脸当时就黑了,心中充满了怨恨。
就这样,怀着对赵憬的怨恨,裴延龄进了宫。和唐德宗聊完公事之后,裴延龄就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到了赵憬身上,还装作好奇地打探起赵憬进宫的理由。
唐德宗对裴延龄一直以来都宠信有加,听他问起,也没隐瞒,还赞叹赵憬为国抡才,极有公心。
对此,裴延龄没有反驳,也没有附和,反而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赵相公常年在京城,位高权重,怎么对地方属官的情况这么了解?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听裴延龄这么一说,唐德宗心中那颗疑虑的种子瞬间发芽:王蒙被任用,赵憬为什么这么高兴?是出于爱才重才之心,还是收了好处,甚至卖官鬻(yù)爵?
为了弄清这件事,唐德宗一边派人暗中调查,一边召赵憬入宫询问。当得知王蒙和赵憬是挚友时,唐德宗的神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虽然唐德宗没说什么责备的话,但从那之后,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近、信赖赵憬,反而以赵憬做事公私不分为由,慢慢地疏远他,不再委以重任。
或许有人会说,赵憬的失势是因唐德宗的昏庸和裴延龄的挑拨离间。但仔细想想,赵憬本身就没有问题吗?不仅有,而且问题很大。作为一国宰相,赵憬应该明白,举荐人才是一件很敏感的事,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被有心之人解读、利用,导致不利后果。然而赵憬举荐王蒙时显得过于随意,喜悦之情毫不掩饰,引得唐德宗心生猜忌,也为自身埋下了隐患。
职场如同战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如果一个人在职场率性无城府、喜怒形于色,无疑是不妥当的。
首先,喜怒形于色,把所有情绪都写在脸上,这种行为很容易被人看透和利用。在职场中,有些人很善于观察别人的情绪,并根据这些情绪来采取行动。当你心情好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趁机请你帮忙或者诱导你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当你生气或者难过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趁机打击你,让你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
在谈判或博弈的过程中,对手也很容易通过观察你的情绪来了解你的想法和底线,他们甚至不需要制订计划,只需要根据你的情绪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就可以控制整个局势,使你陷入不利的地位。
其次,如果你总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可能会让领导和同事降低对你的信任。在职场上,人们不会认为将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的人是真性情,反而会觉得他们性情急躁、情绪不稳定、情商低。而人们更倾向于与那些遇事客观冷静、能妥善处理各种问题的人合作。
因此,在职场中,我们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不让它们轻易表露在外。唯有喜怒不形于色,不让人轻易看透,才能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进而胜人胜己,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需要注意的是,隐藏情绪并不意味着要表现得冷漠无情,也不是要压抑所有的情感,让自己变得像机器人一样;而是怒时不冲冠,喜时不扬眉,不过分显露于外。遇人遇事时多看、多听、少说,在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有意地控制,让喜怒显露得不那么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多数人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